魏文帝曹丕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文人相轻,意思就是文人都相互看不起对方。从古到今,多少悲剧就由于相互看不起而造成,多少大师夭折在自己的自傲中。当然了,作诗作画做文章的基础,得是有自信的,但是自信过满就会溢出来,那就是自负了。

因此这个度量是相当难以把握的。近现代来,就有这样的一个人,他叫板齐白石,看不上郭沫若,但他到底怎么样的呢。他就是博学多才、造诣深厚的康生。

他的底气与他的狂妄

要说康生这个人,你很难定义他的高低好坏。抛开其他的不说,单单从他的文学造诣来讲,不论是在文物收藏、鉴赏还是书画、书法,都有值得深究和钻研的地方。

就现代书法方面,他的字体自成一派,名为“康体”。他的字不论是哪种字体,都可指点一二,特别是善于写草书,堪称大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就曾将他的书法与一位书法大家郭沫若并提,但是康生就很不服气,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上说道:“郭沫若那字,也叫书法?我用我用脚夹根木棍都比郭沫若写的强!”并且他还把他说的话公开,叫板郭沫若。

据说后来郭沫若知道了,十分的生气,但也无法反驳他,只能够忍气吞声。从他的言语之间,我们能观察到他的自满,但是同时我们也能看出来他对自己书法的自信。

他为什么如此的狂妄自大,有底气呢?我们还要追溯到他的学习时代。

康生出自于书香门第,从他的曾祖父一代就是小有名气的读书人,一直延续到他这一代,可谓是耳濡目染。

他在没有进入学堂之前就一直受教于他自家的长辈,有一定的基础教育,再等到他进入学堂,拜读于陆润庠、刘廷琛膝下,更是潜心钻研艺术,使他的艺术造诣更深一层。

后来,康生回忆自己的学习时代时,都很骄傲的跟友人说:“我在青岛曾结识过宣统的老师陆润庠、山东状元王寿彭、曹鸿勋以及刘探花等清末民初的一些遗老遗少。”

虽然这件事情的真实性无从考究,但是从他的话里话外我们就能够感觉到他的底气是有根有据的,这也奠定了他后期的狂妄。但是他的书法“高处何如低处好,下来还比上来难”,被人称为“康体”。

更令人称奇的是他还擅长左手写字,有很多时候为了展示自己的高超技艺,乐于在最后题字时用左手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齐白石叫板的鲁赤水

了解研究过康生的人应该都知道,他有一个别名叫“鲁赤水”。你去细细品味这个名字也是相当有意思。山东因为曾经是齐国和鲁国的地盘,因此现称为齐鲁大地。

康生的“鲁”也就对应了齐白石的“齐”。而“赤”也就是红色,对应了“白”。“水”也相应地与“石”对应,寓意着水滴石穿,水最终能够战胜坚硬顽强的石头。

你看他的这个名字,起的有根有据但也嚣张跋扈。他曾叫板齐白石,认为他们的绘画造诣不分伯仲,他有很多作品都是与齐白石相对应的。

齐白石曾经画了一幅《墨荷图》,世人见之都称赞绘画艺术的高超,于是康生非常的不服气,也画了一幅《墨荷图》。并且他在落款的时候略用心机,并没有用一般人惯用的印章,而是选择自己用书法题字,并且字里行间足以展示了他书法的功底。

但是从这两幅画中可以看出来,两人的绘画功底并不是一个层次的,且绘画意境也是大不相同。齐白石的画更多的是为了生活而画,是倾向于抒发情感的单纯的作画,而康生的画更多的是为了画画而画画,当然他的绘画功底在那里,也是有自己的风格在的。

仅从画画的功力上是分不太大的差别,更甚至说两者各成一派,独领风骚。如果说仅从一幅画上看不出来康生自诩绘画技术比肩齐白石的话,后来两幅画进行拍卖,康生的画竟然拍卖价高出齐白石的画将近两百万。这戏剧化的事情,更是让康生心里膨胀并抬高眼光了。

康生的很多画作的题材都是跟齐白石相似的,也可以看作是他的画作是为了让人们去与齐白石比较的,他希望自己的绘画能够与齐白石并提。

你看,不仅仅是从自己的笔名还是绘画的题材,他都希望能与齐白石比较个高下,实可是煞费苦心呀。我们再看他的画作《仿八大荷花》,寥寥的几笔,使得几枝荷花错落的分布在纸面上,似开未开,想落未落的那种状态,让人看上去极为的心动。

但是我们从画作中抽离出来,这幅画是特意为了齐白石而做的,这时候看画人的心里就又多了点其他的东西。

看画亦看人

人人常说,“相由心生”,笔下的功夫亦如此。康生的有才华、爱学习、肯上进的心是有目共睹的。用黄永玉的话来说“甚至是有点品味”,所以说单从学业精细和造诣来说,康生是个大家。

书法、绘画、篆刻、收藏、鉴赏,他无一不精通。左右手皆可做到笔下生花,并蒂生莲。就从绘画艺术上来讲,我们不能说齐白石老先生的画超越康生多少,毕竟齐白石作为国画界泰斗级的人物,自然是有技艺在。但是康生的画作也是少不了的,并且也出了许多的珍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我们从做人做事上来说,康生就有点不尽人意的了。我们欣赏一个人,不仅仅是从他的手艺、能力来讲,更看重的应该是这个人的人品、性格以及他自身所带给我们的感受。

康生不屑于与郭沫若为伍,更是自诩比肩齐白石。我们可以说是文人之间的调侃与玩闹,但是前提是郭沫若欣然接受、一笑而过;他的画作有自己的题材与方向。

康生的错误选择,耽误的是他自己的一生。看画亦看人,画是让我们透过其中的细节来欣赏作画人的。看到他作画时的心境、看到他想要表达的事物和态度,而不仅仅是看他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