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益康钱庄旧址

每次带外地朋友到温州历史文化街区,五马街、解放街、朔门一带各种中西合璧的建筑,总能引来一声声惊叹。

不过你是否注意到,在温州现存别具特色的中西合璧建筑中,有不少是民国时期的钱庄,比如四营堂巷的益康钱庄旧址(现为南戏博物馆),解放街的吴长源钱庄、濂昌钱庄旧址,铁井栏70号的黄氏钱庄旧址,春花巷的周氏钱庄旧址,还有在青灯石刻艺术博物馆部分“复活”的陶永泰钱庄等等。

▲陶永泰钱庄 林鸿麟供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陶永泰钱庄重新修复于青灯石刻艺术馆的石构件 王超俊 摄

这些钱庄建筑往往规模较大、制作精良,说是美轮美奂都不为过,可见近代钱庄业在温州之兴盛。

根据史料记载,近代温州钱庄最兴盛时期超过百家,凌驾于绸布业之上,成为“百业之首”,一度在社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代温州钱庄为何如此兴盛?与上海等城市相比,温州的钱庄又有怎样的独特“性格”?

从官银号到钱庄

钱庄约在明末清初开始出现,最初业务主要是银钱兑换,后来逐渐增加存款、贷款和汇兑等业务,是旧时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金融机构。鸦片战争以后,又成为我国近代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代地方金融发展史中,浙江的表现尤为突出,其中以杭州、宁波、温州最为发达。

在银行之前,钱庄是近代温州金融业的主体。1942年,温州共有11家银行,资本总额超过150万元;钱庄合计33家,资本总额457万元。直到1946年下半年,温州钱庄存款额与放款额还分别是地方银行的4.53倍、3.12倍。

温州最早出现的钱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创办于清光绪初年的春升(生)官银号,由温州首富曾六伶家先辈开设。因为主要业务是收受地方官署的钱谷赋税款,存息低廉,类似于地方银库,故称为“官银号”。后来因为温州兵备道逼提10万库银,一时无法筹措而倒闭。随后兴起的是裕春祥记银号,由巨富林秀庭经营,仍以地方官署公款为资本,办理汇兑信贷业务,也属官银号性质。据瓯海关《温州十年报告(1882-1891年)》载,当时“温州有三个钱业机构,即ChunSheng(春升)、YuTung(裕通)、ISheng(怡生),它们仅只同宁波和上海有来往”。

▲吴长源钱庄旧址

温州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钱庄出现在1903年,由汪晨笙在在小南门开设,名为厚康钱庄。据传厚康钱庄数年间获利百倍,引来众多后来人跟进。不久,戴绶先在东门外开设涵康钱庄。

至1908年的短短5年时间,相继开设及由票号、银号转变而来的钱庄多达12家,有泰丰、通裕、厚生等,加上原有的裕春祥记、怡生、厚康、涵康,合计已有16家。

一度为“百业之首”

进入民国时期,温州钱庄业又有较大发展,20年代初温州钱庄已达20余家,其中规模最大的要数在东门外开设的洪元钱庄和在虞师里开设的鼎源钱庄,与早期的厚康、涵康钱庄同为温州钱庄中的佼佼者。温州还成立钱业公所,1919年还在第一桥兴建钱业公所新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永嘉县钱商业同业公会成立卅一周年纪念

20世纪20年代,温州民族工业有了较快发展,鹿城、青田、瓯江、鸿章、漱成等布厂,毓蒙铁厂、百好炼乳厂、光明火柴厂、温州陶化罐头厂以及温州中华冰糖厂等纷纷兴办。工业的发展带动商业和服务业,融资需求与日俱增,钱庄业进入大发展阶段,成为“百业之首”。据统计,到20年代末,温州钱庄计有“大同行”(有划汇权利的划汇同行)64家,“小同行”(无划汇权利的过账同行)40余家。仅东门行前街一带,就有洪康、鸿胜、涵康、洪元、汇胜等10多家钱庄,“翻弄银元之声,终日不绝于耳”。

可惜好景不长,20年代末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及接踵而至的“一二八”事变日本侵占上海,温州民族工商业受到严重影响,钱庄也随之纷纷倒闭。1933年温州尚有41家钱庄,到1937年减少到只有厚康、洪元、鼎源、濂昌、咸孚等13家。

▲铁井栏黄氏钱庄门台 郑鹏摄

温州钱庄业的另一波繁荣出现在抗战初期。当时温州成为大后方沟通沦陷区的重要口岸,出现万商云集、市场兴旺、工业崛起的繁荣局面,被誉为“小上海”,工商业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战前。钱庄业也随之迎来新发展机遇,到1942年,市区已比战前增加了20家钱庄。不过其后随着温州三次沦陷,经济损失惨重,钱庄贷款无法收回,加上法币贬值,钱庄业陷入困境。

抗战胜利后,百业待兴,钱庄一度迎来生机,但为时不久,美货充斥市场、民族工商业遭到打击,加上内战逐步升级,物价持续猛涨,法币不断贬值。工商界已无闲置资金,人们重物轻币而不愿将钱存入钱庄。于是钱庄资金来源日益枯竭。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7月仅有咸孚、益谦、永康、余丰、惠大五家合并改名为“永和钱庄”,只经营一年后就并入浙南企业公司。至此,温州钱庄宣告结束。

独具温州特色

学者发现,与上海等城市相比,温州的钱庄有着自己的独特“性格”。

与商业资本紧密结合。温州产业资本出现比商业资本晚。1876年开埠以来,由于洋货的入侵,温州的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商业经营规模随之扩大,对于资金的融通和货币的汇划尤为需要迫切。于是作为信用机构的钱庄便应运而兴。

▲诚大钱庄全体同人留影

温州钱庄在发展过程中曾与商业资本紧密结合,难分难解。不少钱庄的经理,实际又是经营商业的老板。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润源、濂昌、鼎源、洪元、隆泰等钱庄,就是经营棉布、南北货、桐油、木板、木炭等行业的老板开设的;裕大南北货行是一家大商行,经营范围甚广,除南北货外,还兼营茶叶、粮食、药材、明矾等,并做钱庄业务;甬商施咏笙既是怡生钱庄的经理,又是大生堂药店的老板……同样,温州钱庄的借贷资本不像上海钱庄等主要靠产业资本,而是主要靠商业间歇资金。

与上海金融界联系密切。近代温州经济与上海关系一向非常密切,“申洋”的行市是温州金融市场的晴雨表。几乎每家钱庄都与上海三四家钱庄挂钩,相互之间可调拨资金。如翁来科的永沣钱庄之所以实力强大、能放工业贷款,就与他兼任中国实业银行温州分行经理有关。这家分行由沪上温籍金融家徐寄庼、周守良等人参与创办,有上海金融资本作后盾。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西山瓷器厂

信用贷款居多。温州钱庄着重贷款给信任的关系户,往往只凭信用,不讲抵押。例如温州鼎源、润源钱庄和戴源大、吴荣华船行的关系就是如此。抗战期间,润源钱庄放款总额按银元计算共60多万元,贷给戴源大一家就达10多万元。更为突出的是永沣钱庄,倡议以工业贷款为主,与吴百亨关系紧密,抗战期间30%的放款给了吴百亨办厂。吴氏办炼乳厂,无论是引进设备、研制新产品,或与英瑞炼乳公司涉讼,所缺资金都向永沣借贷;办西山瓷器厂时也是如此。

兴盛背后的秘诀

温州钱庄为什么能久盛不衰,甚至在1946年时,业务还远超当时的银行?这有当时的社会基础因素,又有温州人的商业“秘诀”。

一方面是钱庄能适应温州以手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温州在开埠前是著名的手工业城市,传统手工业比较发达,开埠后尽管出现部分近代民族工业,但手工业仍占绝对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明火柴厂

1931年,市区工业约300余家,但绝大多数是手工业作坊,只有光明火柴厂、普华电气厂、陶化罐头厂、百好炼乳厂、鹿城织布广等十来个资金在5万元以上、稍具规模的工厂。这些手工业作坊大多是前店后坊,存取款频繁,数额却不大,贷款也很少。因而他们相比银行更乐于同钱庄往来。

▲1934年以前小南门温州普华兴记电气公司外景

另一方面,钱庄本身的经营机制非常灵活。钱庄存放款利率一般比银行高出一半以上,并视季节变化、物价上下和银根松紧而时作浮动。一般农历二月间存放款利率低些,四月茶市开始就调高,因此吸收游资胜过银行。当时温州交通银行在给上级报告中就感叹:“钱庄存款以存息优厚,吸收颇多”。而且钱庄手续简便,办事迅速,一般业务只要跑街一人就可作出决定,大业务只需跑街与经理碰头便可拍板。一笔业务往往只需几分钟,最多一两个小时就可办妥。不像银行要层层审批、手续繁琐。加上钱庄的跑街们信息灵通,熟悉市场行情,能灵活调拨款项,胜出银行也就不足为奇了。

人才齐聚钱庄业

既然钱庄业曾是“百业之首”,自然是众多人才的聚集地。

时人回忆,温州钱庄极盛之时,行业内叱咤风云的有汪、戴、林、沈四大家族。

▲汪性良、惺时、雪怀三兄弟

汪氏家族进入钱庄业,从厚康钱庄的创办人汪晨笙(1863-1933)开始。汪晨笙的父亲汪纶如在东城下(今人民中路)开设汪永顺船店,靠经营租船造船养活家人。汪晨笙少年时就在宝通钱庄当学徒,深受老板信任。三年满师后在父亲的支持下,与林楚雄、朱眉山等人合伙在小南门创设厚康钱庄。汪晨笙自任经理,戴介眉任跑街,长子汪惺良当学徒。因经营得法盈利颇丰,从此带动温州钱庄行业风行一时。

汪晨笙还投资了永沣、涵昌钱庄,1923年他与次子汪惺时一起主持筹备温州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瓯海实业银行,筹备处就设在厚康钱庄。汪晨笙之弟汪仲笙创办了善康钱庄,也是永沣钱庄的大股东。

▲交通银行温州支行旧址

汪氏第二代也在温州金融界非常有影响力。1934年,汪惺良、汪惺时、汪雪怀三兄弟在五马街创办交通银行温州支行。汪惺时曾就读于上海神州大学,还曾是当时温州唯一一位持证会计师。汪氏还热心民族工业,出力和投资普华电灯公司、温州电话公司等。

戴氏家族也是近代温州金融业的深耕者。1904年,戴绶先在东门外开设涵康钱庄。戴介眉曾是厚康钱庄的骨干,1905年在虞师里开设了鼎源钱庄。作为紧随厚康开设的两家钱庄,获利丰厚、根底扎实,都属温州金融界实力最为雄厚的。

戴介眉、戴绶先兄弟还参与创办了涵昌钱庄,以及瓯海实业银行、温州商业银行等,出任两家银行的董事或董监,戴绶先还曾担任温州商业银行经理。

汪晨笙、戴介眉、戴绶先等人都非常热心地方公益,是当时著名的慈善家。如1920年温州城区出现民众自办救济团体,汪晨笙、戴介眉、戴绶先等人就是首先发起并响应者,此后创办了以“协力共济、同襄善举”为主旨的协济善堂。三十年代中期,温州瓯海医院(温医大附一院前身)因维持困难,一度由协济善堂接办。协济善堂拨出巨额资金扩充病房,添置病床及各种设备,并邀请在上海任医生的顾耕梅带同上海西医师与助产士等人来温,为瓯海医院的稳步发展做出了贡献。1949年1月,戴介眉之子戴剑夫、戴石民出资创办介眉助学金,资助贫困学生。

▲瓯海医院全景

除了大家族外,钱庄还走出过不少名人。过去进钱庄银行,写得一手好事甚为关键,如篆刻艺术大师方介堪,15岁时曾到涵康钱庄当学徒。

同样15、6岁就在钱庄当过学徒还有翁来科,1915年进鼎源钱庄为学徒,因聪明伶俐数年后就升为跑街先生。后来,翁来科与其他人共同投资创办永沣钱庄、参与创办瓯海银行等,1934年与杨雨农等在五马街开设温州国货公司,一步步成为近代温州工商业巨子。

有“温州船王”之称的旅港侨胞王国桐,小学毕业后就到源益钱庄当学徒,又到鼎源钱庄当过堂,以后考取浙江农民银行训练班,后来走上了航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