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昆明讯根据疫情防控需要,近期昆明市药店已全面禁售“一退两抗”相关药品。为何要采取这一措施? 有发热、咳嗽等症状该如何就医?日常防控需注意些什么?12月28日,无线昆明记者专访市疾控中心、昆明市延安医院专家以及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作解答。

1什么是“一退两抗”药品?

“一退两抗”药品:“一退”是指解热镇痛、抗炎类药物,“两抗”指的是常用抗生素和抗病毒两类药物,可以用于对症治疗新冠病毒肺炎的发热等表态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全市为何禁止销售“一退两抗”药品?

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药品总监杨子江介绍,目前在全球流行的新冠病毒肺炎传染性极强,需要经卫生健康部门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治疗,才可能遏制传播。如果患者随意使用“一退两抗”药品针对新冠病毒肺炎的发热等表态症状自行治疗,可能会掩盖真正的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导致病毒的爆发性传播。因此,需暂时禁售“一退两抗”药品。

3如果出现发热、咳嗽、胸闷气促等症状,但买不到相应药品怎么办?

“一退两抗”药品在全市范围已禁售,市民如出现发热、咳嗽、胸闷气促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主动与社区联系,及时前往定点医院就诊,不要自行服药以免延误病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常见的“一退两抗”药品有哪些?

常见的退热药物有:布洛芬、阿司匹林、感康、吲哚美辛、克感敏、水杨酸等,大约有几十个品种和规格;

常见抗生素:主要是青霉素类:比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头孢类:比如头孢呋辛、头孢丙烯等;氨基糖苷类药物:比如庆大霉毒、阿米卡星;大环类脂类药物:比如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磺胺类药物,以及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这一类喹诺酮制剂;还有一些抗真菌药物,比如两性霉素B、氟康唑等;

常见抗病毒药物:比如阿昔洛韦、病毒唑、利巴韦林、更昔洛韦等等。

目前这些药品都已经在药店下架禁止售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对于“发热”病人,是否都需要到发热门诊就诊?

昆明市防治新冠肺炎专家组副组长、昆明市延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主任医师王忠平表示,在目前“新冠肺炎”流行的态势下,必须是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昆明市防治新冠肺炎专家组副组长 昆明市延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主任医师 王忠平

6为什么不是所有医院都设置有“发热门诊”?

“发热”问题是临床医生共同面对的复杂医学问题,其原因复杂多样,涉及到临床多个学科,国家有关部门印发《发热门诊设置管理规范》以及《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设置管理规范》,对医疗机构设置发热门诊以及接诊、诊治发热病人均有严格的要求。没有资质的医疗机构不能设置“发热门诊”。

7对于“发热门诊”的设置有什么具体的要求?

这是个系统性、科学性的医学问题,包括:地址、门诊布局(三区、两通道)、设备(医疗设备、通风设备、消毒隔离设备、信息化设备)、以及科室、人员配备及培训和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感控等等,均有科学的规范和实施措施。另外,设置有规范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都有完整的感染学科、呼吸学科、危重症学科、心血管学科等科室的技术支持。

8不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收治“发热”病人会有什么后果?

1.导致病人漏诊、误诊,造成新冠肺炎的传播

2.出现院内交叉感染;

3.合并重症的患者,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产生严重的后果。

附:昆明市“新冠肺炎”发热门诊医疗机构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天坚持做

病毒远离我

暂位符勿删

QQ视频20211228193045

点击看视频

·坚持做好个人防护

疫情期间,专家提醒日常要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防护习惯,坚持防疫的“三件套”和“五还要”。

“三件套”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

“五还要”: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

·坚持少外出、少聚会

各位市民朋友应减少外出、聚会。如有来自疫情重点地区的访客,请主动与社区联系,并积极配合采取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措施。如果出现了发热、咳嗽、腹泻、味觉减退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并且在就医过程当中应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

·尽早接种第三针新冠病毒疫苗

暂位符勿删

加强针

点击看视频

基于疫苗的特性,正常人接种疫苗一个时间段后,抗体保护会有所下降,需进行再次接种,保持人体对病毒免疫力。研究显示接种灭活新冠病毒疫苗第三针或腺病毒载体疫苗后,保护性抗体会大幅度上升,对预防重症、预防死亡等方面效果显著。目前,昆明市正在开展灭活新冠病毒疫苗第三针或腺病毒载体疫苗第二针的加强针次接种,请所有18岁以上,与灭活新冠病毒疫苗第二针或腺病毒载体疫苗第一针间隔时间满6个月的人员,及时到就近的新冠疫苗接种点进行加强针的接种。

对于体温异常或两码异常的人员需要报属地疫情防控办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需要我们人人参与,通过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 可以及时发现体温异常人员,劝导其前往定点医疗机构就诊,而不会导致更大范围的扩散。同时,能够及时掌握疑似信息而迅速上报,既能为疾控部门的排查争取到第一时间,也能为疑似感染的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处置。

记者:杨彗、方碧翔、李楠、孙黎、赵洪兵、李忻远、杨楠

剪辑:李忻远、李颖

编辑:屠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