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妈悟语

发现孩子身上的毛病,希望孩子能改正,就会下意识地给孩子讲道理,本以为孩子听话照办,可过后发现毫无效果,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我们依然需要不停地讲道理。

到底怎么做,孩子才能向预期方向发展?真是一个苦恼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像这位妈妈说:

每次喊孩子吃饭、写作业或者洗澡,他总是像听不见一样,最后忍不住催促和吼叫。试图跟孩子讲道理,孩子总是抓不住我的点,反倒是揪着我话语中的小纰漏不放,真的好累。

同为妈妈,也是有类似的烦恼。

孩子总是睡太晚,跟他说影响生长激素分泌、影响长高、影响第二天身体状态,他只是嘴上答应,身体却没有行动。

孩子房间里乱糟糟,跟他说做好整理,物品能很快找到,而人家满不在乎地说,“我觉得不乱,我的东西很好找。”

孩子把学习当作副业,把兴趣爱好当作主业,跟他说了n多遍,好好学习,将来不会很辛苦,可他就是屡教不改。

为此,真是没少想办法,寻寻觅觅,思索、尝试了很久,总算明白了我们讲的道理为啥不管用,到底怎么做才管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脑三位一体,导致孩子“不理解”我们讲的道理

我们的大脑三位一体,也就是有三个层次,负责处理不同的信息。

第一个层次是爬行脑,操控生存本能,比如心跳、呼吸、睡眠、饮食、冷热等等。

第二个层次是情感脑,操控情绪,比如避免不愉快的情绪、追寻愉快的情绪。

第三个层次是理性脑,操控自我意识,比如沟通、推理、换位思考、做出决定等等。

只有理性脑起作用时,孩子才能听懂道理,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

1岁以前,起主导作用的是爬行脑,理性脑不够发达不能解决问题,所以任何道理都是废话。

1岁-3岁,孩子的情感脑和爬行脑协同工作,孩子更需要的是情感表达,道理同样无效。

3岁以上,理性脑逐渐发挥作用,能听懂一些道理,但是他疲惫、饥饿、困倦时,有情绪没有及时缓解时,爬行脑又处于主导地位。

这下我们就明白了,如果我们不管孩子什么年龄,不管孩子处于怎样的情绪状态,上来就给孩子讲道理,孩子的大脑用感性处理问题,就无法用理性接受我们讲的道理。

比如,孩子总是晚睡,我们没有搞明白孩子为什么喜欢晚睡,没有关注他的诉求,只是命令他、强迫他,他内心抗拒,爬行脑发挥作用,就不能理解我们讲的道理。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孩子可能“听不到”我们讲的道理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麦拉宾发现一个“73855定律”:一条信息产生的影响力,7%来自文字,38%来自声音,55%来自无声的肢体语言。

意思是说,我们跟孩子讲道理的时候,孩子只能听进去7%。我们认为跟孩子讲得很全面、很到位,孩子一定能照做,但是孩子并没有听全面,所以不会照做。

同时,孩子出现问题,我们才会讲道理试图说服孩子,这时我们往往没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声音很大、很严肃,脸色很差、甚至怒目圆睁。相对于关键文字信息,孩子更多的是被这些不良信息吓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又回到上面讲的大脑机制问题,孩子被情绪影响的时候,爬行脑发挥作用,为了保护自己,出现不知所措、逃避或者反抗行为。

比如,我看到孩子房间很乱,就为他感到担忧,想纠正他这一行为,忍不住数落孩子,“你看你的房间乱得像垃圾站,找东西怎么找,还不赶快收拾收拾”。

孩子一听被否定、被批评,就开始心不甘情不愿,反驳道“我的房间我做主,我不觉得乱,收拾才找不到东西。”

各种不恰当的行为,导致孩子“不认可”我们讲的道理

我们跟孩子讲道理的时候,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往往存在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孩子并没有接收到对他有利的信息,所以不会认可。

强行把观点灌输给孩子

如果我们只是把观点灌输给孩子,强行让孩子满足我们的需求,并没有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孩子不同频,孩子就不能接受我们讲的道理。

比如我们跟孩子说“好好学习,将来考好大学,才会有好生活”。孩子现在可是生活在信息社会,知道“360行行出状元,条条大路通罗马”,他们也知道一些没有学历的人生活得也很滋润,他会认为这个道理过时了,还拿出来讲,嗤之以鼻。

反复唠叨同一个道理

现在父母关心的几件大事无非就是卫生、睡眠、健康、学习,只要孩子这方面出现问题,父母马上就会重复说同样的道理,孩子的耳朵都长茧了,父母还没说话就知道要说什么,非常反感,马上将信息屏蔽掉。

就像孩子曾经反驳我的,“天天就知道学习学习,还不能让我轻松轻松了”,说得我哑口无言。每次都重复说,也显得太没层次了,父母的权威性也会下降。

高层次父母这样做,管教很有效

跟孩子讲道理,孩子不听,难道就放任不管吗?当然不是了,父母的职责就是要管教好孩子,让孩子成长为更好的人。

当我们发现讲道理没用,就要另寻他路,找到更适合的方法。发现很多高层次父母都会这样做,试过也发现管教很有效。

第一、用游戏等方式轻推,让孩子从“你应该做”转变为“我愿意做”

用游戏等轻松的方式,和孩子建立情感联结,既能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又能让孩子释放情绪,潜移默化地让孩子认识到自己该做什么,并且愿意去做。

比如,孩子早上不想上学,肯定是遇到了什么问题,让他想到上学就感到沮丧。我们要先理解孩子的感受,温和、耐心地问出原因,帮助他解决问题。

原因一般会是作业没写好、被老师批评、和同学有矛盾、学习有畏难情绪,逐个帮助他解决,打消顾虑,孩子就会没有负担的上学。

如果孩子比较小,追问原因,孩子也表达不好,那就干脆来个上学游戏

让孩子扮演老师,家长扮演学生,再找一些玩具作为同学。用一些夸张搞笑的表情、动作演绎学校发生的事情。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孩子就能尽情地释放情绪,说出原因,我们再帮助他解决存在的问题。

孩子的需求得到回应,情感得到照顾,障碍得到扫除,就不会再害怕上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用直观具体的方法启发孩子思考,从内心认同

一些大道理孩子没有切身感受,听不懂,道理就是无效的。像让孩子讲卫生、注意饮食,告诉他对健康有帮助,这些习惯到多年后才有成效,孩子暂时并没有感受到对健康有威胁,做不到未雨绸缪,所以不以为然。

我们可以用一些直观具体的方法,以及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让他看到、感受到后果,激发他思考,从内心去认同。

比如刷牙,我所处的那个年代并不重视,上大学的时候才发现牙齿发黄,上班的时候一忙碌就会牙疼,生了孩子后不久得了牙龈炎,腮帮子肿得很高,非常痛苦,去医院钻洞放药才治好,一颗牙现在依然是个洞。

为了让孩子好好刷牙,我就把我的经历说了一遍,给他看了牙洞,孩子就乖乖刷牙了。因为我让他放下了心理防线,我像他这个年龄时也犯过同样的错误,扯平了。又让他看到了实际的后果,他对未来就有了预判,有了防患于未然的意识。

第三、用行动,给孩子的大脑植入“底层命令”

跟孩子讲一句道理,孩子要么不听,要么总是质疑父母,往往是因为孩子的大脑中缺乏“底层命令”。如果孩子知道一些事情就是天经地义该这么做,不需要理由和解释,就很容易被管教。

当孩子懵懵懂懂,脑子还一片空白的时候,植入底层命令是最好的时机,具体方法就是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在这个世界混下去的基础规则。

比如个人行为,刷牙洗脸、按时作息、均衡饮食、收拾物品、注意安全等等,3岁前就要养成习惯。只需要教会孩子具体怎么做,帮助孩子坚持下去就好。

比如道德品质,尊老爱幼、乐于助人、感恩分享等等,父母以身作则,让孩子跟着模仿就好。

比如学习习惯, 专心、完成作业、收拾书包等等,从上学那天起就要按照规范去做,不能因为宠爱孩子纵容孩子。

比如职业选择,让孩子知道每种职业将来对社会的贡献,从小重视孩子的梦想火花,创造条件,让孩子去追梦,孩子出现懈怠时,只需要用梦想激励就好,无需苦口婆心。

结语

低层次父母喜欢不停讲道理,孩子却无动于衷。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方法,可是很多父母还在做。如果你了解了大脑机制和心理学定律,相信就不会再重复无效劳动了。

高层次父母做好3件事,孩子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管教,越来越优秀。想有效管教孩子,还是行动起来,选择更合理的方法吧。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