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坦克就是地面上的战争之王,当成群的坦克组成钢铁洪流冲击时,没有任何敌人能够阻拦这些陆地王者,试图阻拦他们的下场多半是被他们所碾碎。就如同过去的胸甲骑兵一样,装甲部队成为了陆战之王。而如果要对付这样的钢铁洪流,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用同样的钢铁洪流怼回去。正如对付胸甲骑兵需要用胸甲骑兵,对付坦克的最好办法其实还是用坦克对抗坦克。

但是,美国人显然不是这么考虑的,美国陆军中将莱斯利·詹姆斯·麦克奈尔认为坦克最好的用途还是反步兵,而对付坦克则需要配备了坦克歼击车的炮兵来解决。此条神论一出,直接带歪了整个美国装甲部队,而美国装甲兵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发指标怎么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陆军负责武器研发的是美国军械局,该部门直属于美国陆军,那么反过来说军械局搞什么新东西,研发指标都是需要美国陆军高层拍板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也不例外。

而在当时的情况下,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研发就需要先解决一个大问题——这款中型坦克到底是用来支援步兵作战、突破敌方阵地的?还是配备一门大威力坦克炮,用来对付敌方坦克的?

在1940年时,坦克还是以战车定位来划分类型居多,德国其实也不例外

美国陆军会这么想也不奇怪,因为当时尚且是1940年下半年,尽管德国装甲部队已经横扫了整个法国,但是坦克的主流发展方向还是倾向于用战场定位进行划分,比如说德国的三号中型坦克的战场定位就是负责“装甲对抗”的战斗坦克,而四号中型坦克的战场定位则是“支援步兵”的支援坦克。

事实上,不光是德国装甲部队如此,英国的玛蒂尔达Ⅱ型步兵坦克,法国的B-1重型坦克,索玛S35中型坦克,实际上都是基于这一思路开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绰号七兄弟棺材

此时美国已经敲定了作为过渡阶段的多炮塔中型坦克,也就是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战场定位和设计指标,那剩下的就是尽快敲定M4中型坦克的战场定位,并以此确定设计指标了。

如果是一个有实战经验的国家,或是对装甲部队有所了解的话,在和平时期拥有一支规模不大,但训练重组的装甲部队,那么此时恐怕早已经敲定了新坦克的战场定位和设计指标。但很不幸的是,美国在这方面毫无经验,或者说美国陆军在1940年就是个架子货。

美国这之前只有M2轻型坦克这样的垃圾坦克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陆军在军费上就遭到了一次次缩减,尤其是在经济危机爆发之后,美国陆军里有经验的军官和老兵也遭到了大幅度被裁剪,在1940年时美国陆军是一支人员精简到了极点的军队。

值得一提的是,1940年里美国陆军剩下的军官,还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在1930年担任陆军总参谋长后,和美国国会据理力争后保留下来的。(麦克阿瑟为数不多的功绩)可饶是如此,美国陆军在军费缩减下,自然也就在许多方面和欧洲有了脱节,他们知道装甲部队,可对于装甲部队的具体运用和战术,则基本上没有了解。

麦克奈尔的奇思妙想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不能指望美国陆军可以快速理清一款坦克的战场定位和设计指标。虽然老话说是“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可对于1940年的美国陆军而言,他们是真的没见过猪跑。

他们对坦克的认知,往好了说是停留在20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初,往坏了说那就是基本上停留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再加上美国陆军因为裁军潮和沃伦·哈丁的推动,直接把自己的突击力量定为了美国陆军航空兵,那么他们对于装甲部队的认知,比之欧洲国家只有更差而不是更好。

此人有功有过,功在于在战时保证了美国陆军在军械研发上的严谨,但也把美国装甲部队坑惨了

于是,美国陆军在争吵之下不得结果,最后是美国陆军中将莱斯利·詹姆斯·麦克奈尔拍了板,坦克不用对付坦克,专注于支援步兵就可以了,至于装甲对抗的问题,麦克奈尔觉得用坦克对付坦克纯属是浪费,这个时候自然是用炮兵来解决问题了。

那么,麦克奈尔这个说法能够过关吗?还别说,考虑到麦克奈尔在美国陆军中的威望,以及他是美国陆军总司令部作战训练部参谋长,负责美国陆军的美国陆军的部队训练、资源分配和战术条例制订等工作,那也没什么人敢于反对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测试阶段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样车

那么,麦克奈尔的说法正确吗?实话实说,他的说法在1940年有一定的正确性。前面也说过了,美国陆军对于装甲部队的认识不足,那自然在训练方面也不怎么样,指望那些没有经验的美国装甲兵开着坦克出去和人拼命,显然不是一个现实的事情。但相比美国装甲兵的疲弱,美国的炮兵部队却是训练有素,那么炮兵出身的麦克奈尔自然也就主张有炮兵反坦克,并且要求研发坦克歼击车这种机动反坦克炮兵。

M10“狼獾”坦克歼击车,麦克奈尔的反坦克大宝贝

在麦克奈尔的主导下,美国第一款坦克歼击车,M10“狼獾”坦克歼击车配备了M7型76.2毫米火炮,而M4“谢尔曼”中型坦克则只配备了M3型75毫米坦克炮。需要指出的是M7型火炮原本海军的小口径舰炮,而M3型坦克炮则是被运用在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上的。前者倍径为50且体积更大,后者倍径只有40但体积更小。如果这么看的话,似乎麦克奈尔的思路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错误的思路

事实上,M4“谢尔曼”中型坦克在战场上的定位变得十分尴尬,M3型坦克炮在性能上比较贫弱,比之苏联T-34中型坦克上配备的F-34型76.2毫米坦克炮也就是略好一些。但M4“谢尔曼”中型坦克服役和首次实战已经是1942年10月,此时恰好是德国和苏联开始坦克火力升级的时候,导致了其仅仅拥有了很短时间的坦克优势,1943年时就不得不面对德国那些配备了KwK 40型坦克炮的四号G型坦克。

面对这些在火力和防护都占据优势的四号G型坦克,M4“谢尔曼”中型坦克不占任何优势,更别提北非战场很快也出现了虎式重型坦克了。

战场上的M4“谢尔曼”坦克

事实上,麦克奈尔所构思的一切战术都已经破产了,作为反坦克炮兵的M10“狼獾”坦克歼击车行动缓慢,根本不足以跟上高速行动的装甲部队。而作为美国装甲部队主力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也有问题,它的75毫米坦克炮不仅在面对虎式重型坦克的88毫米坦克炮时没有优势,面对四号G型坦克的75毫米长倍径坦克炮时也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不能说是自寻死路吧,那也和活腻了没有区别。

德国的虎式重型坦克,德棍们心里的完美坦克

由M4“谢尔曼”中型坦克组成的美国装甲部队,一旦遭遇到德国人的装甲反击,哪怕只是数量较少的德国新锐坦克,往往等待他们的都是被挨个“点名”摧毁的结果。美国装甲兵只能绝望地试图采取近距离射击的战术,可这个过程里往往又要损失大量的坦克,等到美国装甲兵尸骸遍野之后,那些M10“狼獾”坦克歼击车才赶到,可此时已经不需要他们做任何事情了,这些慢吞吞的坦克歼击车自己都保不住小命,不被德军的坦克火力摧毁就不错了,指望坦克歼击车正面击溃敌人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击毁的M4“谢尔曼”坦克,基本上是车体被摧毁了,没有修复价值

很明显,战场上出现了非常滑稽的一幕,原本应该是对抗坦克的M10“狼獾”坦克歼击车经常缺席战斗,而本该负责支援步兵和突破敌军战线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则不得不一次次在装甲对抗里损失惨重。

麦克奈尔所构思的战术被证明了是不切实际的,可为了证明这一点,美国装甲部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大批的装甲兵白白损失掉了,原因仅仅是他们的坦克上没有配备优秀的坦克炮。更讽刺的在于,M7型火炮本该配备在他们的坦克上的,M4“谢尔曼”有升级空间,没装上的原因仅仅是麦克奈尔希望将其配备在坦克歼击车上。

结语

说道这里已经很明显了,美国装甲部队急需得到一次火力升级,但这种火力升级也是遥遥无期的,他们没有得到新锐的重型坦克,原本要配备在M4“谢尔曼”中型坦克上的M1A2型76.2毫米坦克炮也仅仅是小批量装备,究其原因就是麦克奈尔否定了这些升级,他仍旧坚定自己的看法,让美国陆军依赖于坦克歼击车去进行反坦克作战。就这样,美国装甲部队在二战中的表现就十分差劲了,而原因仅仅是麦克奈尔的一个错误决定,这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参考文献:《二战尖端武器鉴赏指南》

《陆战之王:全球坦克》

《二战美国坦克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