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如今的生活中,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我们都看到了很多有钱人,他们出入开着几百万的豪车,然后吃的住的用的都价格不菲,顿时让我们羡慕不已,不过据说可能有很多这样的人,并不值得我们羡慕,因为豪车、奢侈消费的背后,他们背负了我们普通人难以想象的贷款,可能无数人每天追在背后,指指点点,甚至戳着脊梁骨要债,从这个层面来说,可能能让我们这些普通的打工人找到一点安慰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普通人的生活,我觉得农民工就占了很大的比重,就拿农村来说吧,按照国家公布的2020年中国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显示,2020年农村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7131元,扣除钱币本身编制等因素的话,大概比2019年增长了不到4%。当然了,可能很多人看到这个数据会表示怀疑,因为有人可能会觉得自己一个月就能赚8000,这一万七的数据怎么来的呢?不是显得自己很无能嘛?

这样想其实就错了,农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的是大家的一个平均状态,放在一个家庭当中同样适用,就像前边说到的,如果说一个农民很有能力,一个月稳定收入8000左右,那他是不是只有一个人呢?如果不是,那家庭当中的其他成员呢?但凡有一个成员一个月赚不到8000,那么整个家庭平均下来的话,肯定是要低于这个数值。再加上家庭当中有老弱病残,他们不能赚钱,但是也需要花钱,所以评价下来是这个数值,我觉得还是很中肯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能是农村家庭很多时候钱不够用吧,在农村借钱这事儿发生的概率其实很高,回想起曾经的80年代,农村基本上人人家里都很穷,甚至有些农民打一天工才能赚到2到3元钱,可那时候,农民并不小气,只要村子里有人确实遇到了难事儿,想找其他人借点钱,基本上都可以借到。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可农民却发现情况变了,现在的情况是什么呢?平时乡里乡亲,见面打招呼什么的都挺正常,可一旦谈到借钱,基本上没戏,农村为何会变得谈钱变脸呢?

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黏性降低,信用背书降低是首要原因。

之前大家都住在一个村子里,祖上几辈人可能都生活在一起,所以说这种信任背书是植根于一个家族,一个村子内部的体系的,借了钱的人也会觉得欠了别人的巨大人情,所以会尽量的想办法,早点把钱凑够,然后早点的进行归还。如今这种背书正在减弱,村子里的人七零八落,全国哪里都有,平时基本上没有联系,村子内部人与人之间的黏性降低,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大家的信任背书降低到了一定程度。这个时候,碍于面子,见面打了招呼正常打,但是谈到借钱,马上恢复理智。

借的时候好话说尽,还的时候“跪求”无果,不敢借了。

前边也说到了,其实借钱给别人应急,于情于理,这都是十分伟大的事儿,算得上雪中送炭了,可近年来频发的一个现象,却让人十分的无语,那便是借钱的时候,几乎是好话说尽,信誓旦旦,甚至赌咒发誓什么时候可以还上,结果到了还钱的时候,马上变了态度,不管怎么催要,就是没有,哪怕有时候别人真的是也有难处,真的是也有急用,就是不给。在这种情况下,农民都产生了一种默契,“我不想着找人借,但是别人也别来坑我”,如此之下,自然不敢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农村和城市不一样,村子就那么多人,就那么大,而且一个村自己本身多少都有点血缘关系,所以如果真是借了别人的钱,能还我觉得还是早点还上,哪怕是自己受点累,吃点苦,也总比拖着好,如果这样的情况继续出点,以后农民大概都不敢把钱借出去了。你们村里出现过借钱不还的现象嘛?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