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人物画,很多人最先想到工笔大家何家英,殊不知还有一位画家与他齐名,在业界甚至有“南高北何”之说。此人同样擅长描绘中国女性之美,与何家英年岁相仿,二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打响了名气,并成为至交好友,共同合作的《魂系马嵬》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就是著名艺术家高云。

高云,1956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他自幼家境良好,父母文化层次很高,都是人民教师。父亲还是一位热爱传统文化的收藏家,家中甚至有齐白石先生亲笔题字的真迹。在被书籍字画包围的环境中成长,给高云的灵魂都浸染上一丝墨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6岁时,对绘画十分憧憬的高云报考了南京艺术学院,不幸的是,没有受过专业美术教育的他落榜了。1972年,国内时局动荡,无法继续进学的高云志只得选择下放,去江苏宿迁农村插队。

在艰苦的生活条件和沉重的劳动压力下,高云没有放弃梦想,想尽办法创造机会自学绘画。他打听到有位南京一中的美术教师,家里藏着本前苏联编写的《业余大学绘画教材》,这是他接受系统学习的唯一机会,高云立马上门借阅。

出于安全考虑,那位老师只让在他家看,不能借走。于是高云每周都骑上自行车,来回蹬二三十里路学习教材。他如饥似渴的吸收着绘画知识,从没觉得累,反而感到幸福和满足。

1974年,高云迎来了大机遇。为了让百姓过个有年味的春节,江苏省人民出版社要挑选一批画家,开个美术班,画几张年画。知青点负责搞文艺的领导推了高云一把,把这个宝贵的名额给了他。当时的美术班高手云集,陈丹青,沈行工等国画大佬都在此列,反观年纪最小的高云,根本没有任何独立创作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办法,高云只能寄托于笨鸟先飞,勤能补拙。他没日没夜的创作,终于,人生中第一张完整的个人作品《小小神枪手》诞生了。交完作业后,高云卸下了担子,高高兴兴的回宿迁过年,没想到不久就得知画作入选的消息。18岁,第一张工笔年画就成功出版,高云没有满足,但很知足,他知道自己的命运就此改变。

1978年,全国高考恢复,高云终于圆梦,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国画系。在当时不仅学生质量极高,老师更是重量级的大师。有负责工笔花鸟的刘菊青,教授水墨的王孟奇等,这些国宝级名家为高云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也将他的审美意识提升到很高的层次。

高云知道自己是非科班出身,在学校期间及其用功,从不懈怠。为了提升绘画能力,他开始创作连环画,这种温暖的童年记忆看似简单,其实很考验能力。

画家要连续构想很多张图,不仅画的好,故事还得有趣,也不能忽略对话、场景。与其说是画画,更像是拍了场电影。苦练一年后,高云首册连环画《灯花》出版,并获得了江苏省连环画一等奖。1984年,28岁的高云凭借作品《罗伦赶考》获得“十大中国连环画画家”称号。

也是在这一年,高云结识了工笔新秀何家英。二人之前虽未曾谋面,但可谓神交已久,及其欣赏对方的作品风格。两位年轻画家一拍即合,共同创作了以“马嵬驿兵变”为题材的国画《魂系马嵬》。此作于1989年,在第七届全国美展上获得银奖,高云还同时斩获了铜奖和新人奖。

在创作《魂系马嵬》之后,高云又有了新的感悟。他发现从古至今,中国女性就像本读不完的书。她们美好坚韧,默默忍受着命运,有的绽放,有些则凋零,这让高云产生了共情,想为她们正名。

于是在之后几十年的创作中,高云将很多笔力转移给中国女性,从古代农女、老妪,到新四军女战士,高云用画笔为不同时代的女性发声,也歌颂赞美她们的伟大功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9年,《天高云淡 高云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集中展出了多幅代表作。四十多年的艺术生涯,高云在创作道路上一直高歌猛进。他知道时代变了,笔墨当随时代,国画也应该向前走,但作品就像人,无论怎么进化,始终都变不了物种。这和他的画一样,灵魂从未改变。

(文/文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