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小霞

近日,中国证监会明确了2022年资本市场改革工作的重点,将以全市场注册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改革,成为2022年资本市场的主题词。

2021年12月,中国经济时报开展的股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进一步加大对证券违法违规行为监管和打击力度、加强投资者利益保护及完善相关补偿机制等成为受访者关心的话题。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在以全市场注册制改革为牵引基础上,股票市场改革应进一步健全中国特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制定更严格信息披露要求、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及严格退市制度等。

全面推行注册制改革合理设置上市门槛

“2022年,股票市场改革依然围绕‘高质量’这个关键词展开。”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汪惠青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这是股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前提。孵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股票市场发展改革的目标之一。2022年应围绕支持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直接融资出台一系列政策。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是改革重点,将为更多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机会。”汪惠青指出,注册制能推动资本市场的规模做大,增强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还能不断推动市场化,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我国注册制改革实施以来,发行有序、节奏可控,取得了成效。目前市场已基本具备全面推广注册制的基础。下一步,要认真总结科创板和创业板的经验,全面推行注册制改革,合理设置上市门槛。此外,要持续提升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在保障国内金融市场风险的基础上与国际成熟资本市场不断接轨。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周茂华告诉本报记者,我国股票市场改革目标是明确的,就是要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更好服务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以注册制改革为牵引,推动股票市场全面制度改革,通过科创板注册制试点,存量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深化新三板改革。

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专家表示,在注册制改革基础上,股票市场还须进行一系列改革。

周茂华表示,一方面,要完善监管制度供给、提升监管效率,强化监管职能;另一方面,要夯实证券市场化定价基础,提升市场价值发现功能与市场配置资源效率。

汪惠青建议,第一,健全中国特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2021年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形成与沪深交易所、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协同互补、错位发展、互联互通的格局,完善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未来,要进一步明确各市场功能,畅通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新三板、北交所、主板市场之间的互动机制,形成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资本市场。

第二,制定更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明确信息披露的时间和内容规范,提升对于隐瞒重要内部信息的处罚力度,增加企业信息披露。强化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严厉打击资金占用、违规担保、财务造假等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保荐、审计、律所等中介机构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强化中介机构责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对资本市场操纵等大案、要案的打击力度,使稽查执法工作更加智慧、高效与精准。

第三,严格退市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丰富和完善退市指标,精准出清无持续经营能力的空壳公司。如取消单一连续亏损退市指标,引入组合类财务退市指标等。新增市值类退市指标,完善交易类指标,充分发挥市场化退市功能。如对低于规定标准、信息披露或者规范运作存在重大缺陷的上市公司予以退市,充分发挥市场化退市功能。缩短退市流程,取消暂停上市、恢复上市环节,将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停牌时点后移并不再设置“逃跑期”,以提升退市效率。

第四,完善限售股减持制度,推动长期资金入市。完善减持制度。推动长期资金入市。长期资金的入市有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未来须推动公募资金的发展,如推动养老金、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进行资产配置。此外,要推进基金费率体系改革,推广管理费模式,降低投资者申赎频率,使更多散户投资者通过基金参与到资本市场当中。

在中国经济时报关于股市的调查问卷中,投资者张先生建议,股票市场改革发展应全面取消涨跌幅限制、全面实行T+0,从而恢复IPO及二级市场合理定价的基本功能,发挥资本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基本功能,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实现投融资双方制度上的更公平交易。实行集团诉讼制度,在监管过程中对在违法违规行为中受到损害的中小股东进行自动登记,由监管部门代表诉讼,相关处罚罚款和诉讼赔偿直接划拨到中小股东的股票账户。同时取消股票交易印花税,取消股票红利税,开征资本利得税,完善股指期货、融资融券业务和做空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