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1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FAST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位于贵州,简称FAST,它的直径达到了500米,比起美国来说大了150米,从数据上来看,也能知道它到底有多大了,整个占地面积达到了260000平方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世界最大、灵敏度最高,能收到100多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运行将近一年间,通过FAST新发现的脉冲星超过240颗,大大提高了人类的“视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当地时间2020年12月1日,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被誉为世界两大“天眼”之一,竟然因为年久失修,经费短缺,悬挂的接收设备发生坠落,还砸毁了望远镜反射盘的表面。之后,美国宣布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望远镜退役,鉴此,这座已服役半个多世纪、曾是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退出历史舞台。这次意外坍塌声如雪崩,900吨悬空平台坠入“锅底”,导致球形反射面严重受损。此后美国官方证实该望远镜将无法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中国“天眼”就成为了世界唯一一个能够用来观测深空的存在了,中国“天眼”成为了世界“独苗”。如今,我国“天眼”再次传来一个好消息。目前,FAST已经发现了新脉冲星超过500多颗了,可以说我国天文学家依靠着FAST,在脉冲星搜寻能力以及效率上,大大超过了国外的脉冲星搜索团队,也为我国在该领域带来了重大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从验收启动运行以来,中国天眼设施运行稳定可靠,发现的脉冲星数量已达到500余颗,并在快速射电暴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天眼的研制和建设,不仅体现了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推动了我国天线制造技术、微波电子技术、并联机器人、大尺度结构工程、公里范围高精度动态测量等众多高科技领域的发展。然而,这一伟大工程的早就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2011年,FAST正式动工,直到2016年启动,然而投入运行还差得远,它需要进行试运行,然后发现问题,进行调试,在2020年才正式投用,造价大约是7亿元,打破了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的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2021年初,中国宣布“天眼”向全世界科学家开放,至此,中国“天眼”变成世界“天眼”,在国际上迅速引发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