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考研热度剧增难度加大

近期,尽管全国多地出现新一波疫情,但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如期举行。

全国统一考试考试时间为: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2:00—5: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7日进行,起始时间为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但不得超过14:30。

教育部通报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达到457万,比2021年的377万人增加了80万人,创下历史新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近年的报考数据看,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加入考研大军,报名人数屡创新高。纵观历年全国考研数据,从2017年的201万,到2022年的457万,短短5年时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增加了256万,足足翻了一番。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首破200万大关,达到201万人;2020年,考研人数则首次突破300万大关,达到341万人;2022年,考研人数则首次突破400万。

从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看,2022年,山东省考研报名人数居全国榜首,达到41万,比2021年增长了6.2万人;河南省则以37.9万人勇夺报考人数排行榜第2的宝座,同比增长7.7万人,增长率超过了25%。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自2016年起,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在高位上保持高增长趋势,2015-2022年,7年平均增长15.8%。

报告对“考研热”进行了成因分析,近6成考生选择考研,主要原因是就业竞争大想读研深造后增强就业竞争力,增加就业砝码

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毕业后的出路主要有三大选项,包括就业、国内深造、出国深造。2022年,全国将有1062万毕业生就业,就业竞争压力和就业难度可想而知,为此,数百万高校毕业生被迫从就业转向读研

近2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出国留学风险和难度进一步增加,更多高校毕业生选择国内深造,种种因素叠加,国内考研热进一步加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研并非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

国家硕士、博士扩招后,全国每年硕博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2020年,全国毕业研究生63.97万人,其中,硕士毕业生57.71万人,博士毕业生6.26万人

大批研究生进入人才市场,招聘学历门槛水涨船高,许多优质岗位招聘的学历起步门槛就是硕士研究生,这也是2022年研究生考试再次升温的根本原因。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毕业生想要通过考研读研寻求好的工作,难度依然很大。

许多招聘单位不仅要求毕业生拥有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而且还要对毕业生“查三代”,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因为本科毕业于普通院校,多次应聘被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生因为学校“不被认定为”985院校被排除在面试名单之外,此类学历歧视事件频繁出现,令毕业生压力倍增。

近日,江苏省南通市开发区招录选调生,此次选调分为2类岗位,第一类岗位是人事关系为开发区管委会直属事业单位的编制,即开发区投资企业管理服务中心事业编制,共录取8人;第二类岗位是录取后人事关系为开发区街道事业编制,录取人数为8人。

第一类岗位为开发区直属事业编制,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更高,要求选调生须拥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的本硕博应届毕业生。换句话说,选调生如果是硕博应届毕业生,其本科学段必须就读于以上高校

第二类岗位为开发区街道事业编制,层次略低一等,但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仍然十分苛刻。要求毕业生必须拥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20所双一流A类高校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的本、硕、博应届毕业生。此类岗位同样要求硕博应届毕业生,本科学段也必须就读于以上高校

南通市为江苏省地级市,建城有1000多年历史,1983年撤地设市,下辖3区、2县,代管3个县级市,为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

南通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北翼,东抵黄海,南望长江,与上海、苏州灯火相邀,“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被誉为“北上海”,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拥有长江岸线226公里。

尽管具备一定的地理、区位优势,但从城市层次和重要性来说,南通市并不具备太多的人才集聚优势,但其开出的选调生学历条件却非常严苛,许多网友直言不可思议。

但这就是当前毕业生就业面临的现实和形势,其他更好的城市、更好的工作岗位的竞争更是残酷。

尽管如此,广大毕业生应该清楚的是,考研、读研固然可以提高自身身价,但3年、5年后,硕士研究生学历是否具有更大的就业、择业优势犹未可知。

考研能进入一所心仪的高校,进一步深造固然可喜,如果不能遂愿,找一份工作,踏踏实实锻炼和成长,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