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601198.SH)的美女组合海报在网上引发热议。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这组美女组合海报中有5位青春靓丽、颜值爆表的女生,该组照片共有两套主题造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报

该组海报发布后立即引来网友们的热议。有网友认为照片养眼,且顺便为公司打个广告,无可厚非。也有网友认为,不难看出平时严肃的投行人也有活泼可爱的时候。不过,还有网友认为,以美女为由头来做宣传有点低俗,同时以此宣传公司、为公司拉业务有点内卷。

针对该组海报,12月24日,东兴证券发布声明称:经核实,该合照系债券业务总部个别人员自费拍摄、擅自贴附了公司LOGO等内容,并自行发布于个人微信朋友圈。东兴证券表示,公司发现后,已第一时间要求相关人员删除收回相关照片。对于相关人员该种不当情形,公司已要求其规范个人行为,并采取责任追究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声明

天眼查APP显示,东兴证券是经中国证监会核准的保荐机构,同时具有企业债券主承销商资格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主办券商资格。该公司由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大盛资产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全国性综合类证券公司,注册地为北京市,注册资本为15.04亿元。该公司法定代表人魏庆华。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福州、武汉等中心城市设立了48家经营机构。

延伸阅读

东兴证券美女海报火了,同行感叹太卷,券商“美女战术”争议不小

来源丨财联社

12月24日,东兴证券一组簿记发行宣传照走红网络。照片中5位青春靓丽、颜值爆表的女生并非“女团”成员,她们均来自东兴证券债券承销团队。

这组照片共有两套主题造型,除职业装外,还有一套则颇具节日气氛。而后者也成为了争议的焦点所在。

在社交媒体上,对这组照片的讨论十分热烈。有部分观点认为,照片养眼,且初衷在于节日祝福,顺便打广告,无可厚非。但也有更多观点表示,“很难看出是严肃的投行人。”还有网友感叹,“做个业务真卷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颜值当道、流量为王”的时代,即使在“以才华取胜”的证券行业,在宣传推广中频打“颜值牌”也已不鲜见。但这也不禁让人担心,如果过分强调“吸睛”而导致行业过度娱乐化,是否得当?有券商合规人士认为,金融展业是否适合这种形式,确实值得思考。

目前,监管层面已率先在直播领域划定明确红线,在证监会日前下发的《机构监管通报》中,重点提及“不得低俗、夸大、奇装异服、博人眼球。”。

一组照片引发的争议

“我真不是帮他们做宣传,但真的颜值很高,财富管理,才貌双全啊。”一位财经大V转发了东兴证券的这组照片并评论道。也有网友评论说,“祝福节日快乐,顺便打个广告,挺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更多的声音却饱含质疑。“做证券都靠这博眼球了”“很难看出这几个是做严肃投行业务的人。”还有网友颇为无奈地表示,“做个业务真卷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也有行业人士向记者评价称,宣传照的走红在“吸流量”上赢了,但所带来的影响可能是毁誉参半的。

养眼与专业度如何平衡?

“美女销售”“美女投顾”“美女分析师”……标签化的背后,有流量,也有争议。

一位券商合规人士认为,如果放在别的行业,这或许是很正常的,但证券行业有其特殊的专业属性,“此类吸睛宣传是否会有过度的娱乐化倾向,金融展业又是否适合以这种形式开展?这都是值得被探讨的话题。”

有业内人士表示,券商越来越重视销售团队的颜值是不争的事实,在券商内部,债融、固收等部门采用“美女战术”也并不鲜见。

此外,近年卖方研究所、投顾团队也有不少在对外宣传中,着重刻画团队的“高颜值”。不过,这些宣传照中的多数造型以职业装为多,在“养眼”之余,也平衡了专业度。

比如海通研究所债券分析师姜珮珊就曾带领她的团队亮颜值,她在2021年2月10日的《三十而已,感恩,再出发》的公号文章中提到,“与别的固收团队不同的是,我们团队目前成员全部是女性(当然后续我们团队将继续发展壮大也将有男生加入),其中有80后也有90后、甚至是95后。女性占比高也得益于公司不以性别论英雄的文化:海通女分析师占比高于平均水平,2019年报名参评新财富的分析师男女比例为7:3,而海通男女比例为6: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姜珮珊谈道,女性更看重长期的力量,女性从事卖方研究工作的优势在于擅长倾听表达,细致而有韧性。

监管明确券商直播不得奇装异服、博眼球

尽管目前,监管层面对于券商销售团队在宣传的视觉呈现方面,尚未出台明确规定。但在直播领域,则于日前出台相关禁令,重点提及不得低俗、夸大、奇装异服、博人眼球。

11月,在证监会下发《机构监管通报》中,证监会对证券公司组织工作人员公开发表言论方面作出明确规范。

一方面,禁止以直播的方式开展投资品种选择、投资组合推介等荐股行为;另一方面,证券公司工作人员通过网络直播等形式发表评论,应当保持客观、专业态度,主要聚焦经济形势分析、市场变动情况点评、经济数据解读等宏观层面。

据证监会要求,证券公司在开展相关直播活动时,应严格遵循以下要求:

一是确保信息来源合法合规、研究方法专业审慎;

二是坚守专业形象,不得使用低俗、夸大、诱导性、煽动性标题或者用语,不得通过着奇装异服、在特殊地点直播等方式博人眼球,不得盲目跟风炒作、人云亦云,一味追逐市场热点、吸引眼球;

三是对有关公开言论可能对市场产生的影响进行审慎评估,自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防止诱导、渲染极端情绪;四是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引导市场树立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理性投资的理念,促进市场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