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蹴鞠因其对抗性、竞技性、娱乐性和健身性等特点,在汉唐时期广泛普及和发展,到了宋代,蹴鞠达到了顶峰,到清朝中叶走向没落甚至消亡。

“蹴鞠”是什么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黄帝四经》记载:黄帝擒蚩尤“充其胃以为鞠,使人执之,多中者赏”; 西汉目录学鼻祖刘向在《别录》称“蹴鞠,传言黄帝所作,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根据考古学发现,上古时期,所谓的“鞠”跟现在的足球差别很明显,材质是用石头做成的,说白了就是一个石头做的球。“蹴”是“踢、踏”的意思,“蹴鞠”就是踢球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蹴鞠兴衰史

汉代开始流行“蹴鞠”,当时的蹴鞠是一项军事训练项目,根据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称:“刘向《别录》曰:‘蹴鞠者,传言黃帝所,作或曰:起战国時记黄帝蹴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今军无事,得使蹴鞠,有书二十五篇。

在考古发掘中曾出土过一个“蹴鞠”,里面用丝绵填充,再用细麻绳和白绢搓成的绳将其捆扎成球形,这基本上可以算作是戍守边城的将士举行蹴鞠训练的例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蹴鞠”为什么流行?

蹴鞠能形成的主要是它具备的对抗性、竞技性、娱乐性和健身性

娱乐性让“蹴鞠”深得喜爱。

被誉为“汉朝人生活实录”的西汉奇书《西京杂记》曾记载这样一个故事:刘邦当了皇帝之后,把父亲刘太公接到长安城的未央宫养老,但刘太公却终日闷闷不乐。原来刘太公习惯了沛县丰邑的市井生活,喜斗鸡、蹴鞠。于是,刘邦颁布圣旨,在长安城东百里之处,仿沛县丰邑规模造起新城一座,将丰邑百姓全部迁至新城,刘太公和刘温也迁往此处,开始“斗鸡、蹴鞠为欢”,刘太公始心满意足。

到了唐代,“蹴鞠”开始兴盛,主要是“蹴鞠”的材质实现改良。

填充物的“蹴鞠”踢起来的感觉肯定不舒服,特别是上古时代居然还是石头材质,到了唐代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开始有球皮和球胆的“鞠”出现,据考证,唐代的“鞠”是用八片皮革缝制成的,有点类似于现代足球的设计制作。最让人惊叹的是,唐代的“鞠”的皮质外壳连塞了动物的膀胱作为充气的装置,就类似于气囊一样,充气足球当之无愧地属于中国最早发明。由于足球材质的改良,自然受到更多人的参与,已经不单单是一项军事训练项目,唐朝女子也参与进来,据说,唐五代后蜀主之妃花蕊夫人(王晶)就非常喜爱蹴鞠。

皇帝喜欢足球,让“蹴鞠”在宋代达到鼎盛

这个大家已经不陌生了,北宋时期的高俅由于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得故事大家已经耳熟能详。其实,宋朝皇室之所以爱踢球,应该是遗传基因决定的。据北宋苏汉臣的《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便是宋太祖与其弟赵光义、宰相赵普等六人用“白打”方式蹴鞠嬉戏的场景。“白打”就是比踢的花式,有点类似足球花式表演。

随着宋代“蹴鞠”运动的流行,鞠的需求量随着大增,自然带动了宋朝的制球工艺,球体外部结构发展为12片,并且用米线缝制,同时对球的重量也标准化,规定为“正重十二两”。

过度娱乐误国,明清时期的衰落

任何东西其娱乐性太强了,过了度就必定给国家、社会带来负面影响,所谓过度娱乐误国的道理,大家应该都懂。

根据《明通鉴》前编卷记载,拥兵三吴的吴王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每出师,不问军事,辄携樗蒲(一种赌具)、蹴鞠,拥妇女酣宴。”可见踢球和享乐连在一起。所以,朱元璋称帝之后,传下圣旨,严厉禁止军人踢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清代,蹴鞠这项娱乐活动,主要就成为妇女、儿童的游戏,“蹴鞠”的形式又返回上古时代时期的模样——石球,比赛形式就类似于打弹珠一样,击中目标为胜利。

中国足球发展

从“蹴鞠”发展历史,可以清晰看出,蹴鞠本身的对抗性、竞技性、娱乐性成为其发展兴盛的根本原因,随着“蹴鞠”的竞技性和对抗性的逐渐消失,直接导致“蹴鞠”运动的没落。

以这个逻辑来看,当代中国足球的发展也正是如此,从职业化的甲A联赛开始,联赛的竞技性、对抗性给广大中国球迷带来了强有力的吸引力,带动中国国内联赛球市的火爆,激发带动了一大批实力球员的诞生。

随着甲A联赛的没落,中超联赛进入“金元时代”带来了短暂的繁荣,到现在,中超联赛已经千疮百孔,陷入危机中,集中反映在了中国国家足球队的成绩。

中超联赛“金元时代”带来的虚假繁荣,给中国足球带来的最大危害是,让中国球员丧失了竞争意识。现代足球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第一大运动”,其本身吸引力在于“竞技”二字,当失去竞技精神的足球,必定走向衰落。

参考资料: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马王堆汉墓帛书 (壹).北京:文物出版社,1974.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敦煌马圈湾汉代烽隧遗址发掘报告//敦煌汉简释文.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
林伯原.中国体育史(上册).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