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凤文系中国知名财经评论员

日前,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银行服务市场调节价管理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旨在进一步规范银行服务市场调节价管理,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改善人民群众金融消费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监管部门加大商业银行服务收费监管力度,出台多项措施,取消不合理收费或降低收费标准,让利实体经济和广大群众,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如,禁止向小微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严格限制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近期,央行等部门根据广大消费者的呼声,推出一系列降费措施,覆盖银行账户服务、人民币结算、电子银行等五个方面,并于2021年9月30日落地实施。此项降费措施实施后预计每年可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减少手续费支出约240亿元。

不过,也必须看到,受利益驱使以及不科学的绩效考核影响,一些银行仍旧存在违规乱收费问题,使政策执行被打了折扣。其中,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是导致银行违规收费的重要因素。基于此,银保监会在《指导意见》中明确银行市场调节价服务项目分类,并且还明确了四条定价基本原则,以及四种定价方式,将对规范银行服务收费行为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如此,《指导意见》进一步强化定价约束,要求银行不得利用低价方式开展不正当竞争;对于融资类业务,不得为提供实质性服务而收取费用;不得在设置价格区间时,过度扩大区间上下限间隔,规避价格管理要求;不得在基于外部成本定价时,收取显著高于外部服务价格标准的费用;不得对服务项目重复收取费用,或以降价为由降低服务质量或数量。

银行服务是有成本的,适当收费能够覆盖银行经营成本,有助于提高服务积极性。但是,银行也应注重社会效益,照顾到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体,关注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以及国家民生工程等专项资金扶助保障领域,在服务收费上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减费让利的决策部署,体现减免优惠,以切实减轻特定群体负担。

因此,银行机构在平衡好成本与收入的同时,要加强市场调节价定价管理,做到既合理定价,又能体现对特定领域的优惠,杜绝利用低价方式开展不正当竞争,以及只收费不服务、多收费少服务等问题。一方面,银行要将价格管理融入到服务方案设计、业务策略制定、服务质效评估等环节中,加强对服务价格执行情况的指导和监督;设定清晰的内部服务价格减免权限和审批流程,通过规范服务流程、优化系统控制功能、完善考核激励等方式,加强对分支机构服务价格行为的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方面,银行要加强内部审计与事后监督,将服务价格管理和执行情况纳入审计范围,防止出现违反服务价格管理要求、强制接受服务、不当利益输送等损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情况。

在强化定价内部约束的同时,行业协会和清算结算机构也要积极发挥作用,对具有广泛影响的服务项目加强正面引导,促进市场长远发展。与此同时,监管机构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持续监管,严厉惩处违规乱收费问题,促进金融服务质效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持续增强,金融消费者权益得到充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