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娱乐影视原创栏目《超有戏》,每部好片背后,都有人与时代的变迁】

在北京首映礼上,监制张苗形容《雄狮少年》是一部“三无产品”:无IP、无明星、无流量。

但在今年略显冷清的贺岁档里,《雄狮少年》曾被寄予厚望。

首轮的口碑发酵更多来自业内。

阅片无数的业内人士们,之所以不吝给出好评,一是看到了主创对细节的精致打磨,包括运镜流畅、剪辑优秀、逼真的环境建模、光影毛发等高级的细节质感;

二是出现了真正的现实主义底层叙事,情感落在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上,这是以往的院线片都很少去涉及的。国内动画题材总讲神话传说,而这部触及现实题材的影片,填补了市场空白,具有相当的行业意义;

再加上对水墨、舞狮等传统文化的展现,木棉花、岭南风貌等浓烈真实的地域特色,以及十分贴合的九连真人、五条人、椅子乐团、毛不易等人的配乐,整片的完成度很高且有新意,一个脱离美漫、日漫影响的独属于中国的英雄少年故事,打动了很多人。

也正是出于对质量的自信,12月11日,片方开启了大规模点映。口碑一路扶摇直上,豆瓣开分达到8.3。不少业内人士预测,这匹黑马最终票房有望到10-20亿,主控方北京精彩时间文化背后的控股方华录百纳股价也一度涨停。

但与此同时,另一种声音出现了:

由于人物形象的眼睛较小,被部分网友指责是故意用“眯眯眼”丑化国人形象,刻意迎合西方的东方想象。

随着争议声越来越大,主创出面回应。导演孙海鹏表示,创作的初衷是基于角色的留守儿童设定,他们希望这个角色足够普通,而不是第一眼看上去就很美,动画片审美的多样性也需要拓宽。

监制张苗补充了他们创作时的四个不能:第一要去滤镜,第二要去网红审美,第三要去美漫审美风格,第四要去日漫审美风格。因此,每个人物都像是我们身边普普通通的人。

近些年来,经历过清华美院事件、陈漫事件等争议之后,“眯眯眼”已经成为一个聚合了民族情绪和历史议题的复杂话题,情绪一点就着。而针对这次争议,央视新闻、央视财经等栏目都给予了肯定评价。

除了形象争议,另一方面的争议来自于故事的套路。

“咸鱼逐梦”的情节设置太过老套,缺乏惊喜,远至周星驰电影,近至《燃野少年的天空》、《五个扑水的少年》,都是同样的核心逻辑。被诟病最多的是影片的前半段,对于无法进入其叙事语境的观众来说,显得中二、悬浮,情绪铺垫的处理也时好时坏。

因此,曾被预测能突破10亿元票房、带动贺岁档的《雄狮少年》,至发稿前票房仅有七千多万,上座率和排片数据都堪忧。

不少业内人士也对此不解,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

首先,《雄狮少年》属于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的作品,有的人会因为优点的大放异彩而暂时忽略不足,同时也有的人会因为缺点而直接拒绝贡献票房。但从11日开始的大规模点映,导致了口碑扩散的两极化,有争议自然会影响观众预期。

其次,今年整体大盘偏冷。截止发稿,2021年全年票房仅有458亿,离2022年到来只剩9天,500亿大关势必难破。而这个数字,是除了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之外,跟2016年的454亿几乎是同等水平。

贺岁档曾经是中国影市上产生爆款最多的档期,但从2013年开始,春节档崛起,贺岁档的影片量级逐渐下降,今年也是自2014年以来新片最少的贺岁档。

加上年底普遍忙碌,打工人要年底结算,学生要面临期末,再加上一轮又一轮反复的疫情影响,整个电影市场缺乏提气之作。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因素。

此外,《雄狮少年》无法获得更多人共鸣的根本原因还在于题材和内容。

虽然这些年国漫有崛起之势,但整体来看,非低幼国产动画类型片的受众依然还是太少。

现实主义虽然能戳人神经,但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最需要的还是一种极致的情感体验,观众需要一个走进影院的理由。例如《我不是药神》戳中的是看病难问题,《你好李焕英》戳中的是亲情和母爱,《长津湖》戳中的则是爱国主义情感。

而看《雄狮少年》是为了“燃”吗?前面或许是,但最后的彩蛋,又让这部作品的内核回归了悲伤和现实。

阿娟赢了舞狮比赛,但最后依然要赶赴上海去融入下一座城市机器,生活依然要继续,人生轨迹也并没有因一场胜利而被改变。

因此,这部影片的内核依然是偏文艺的。这个结局,对于小众影迷来说相当博好感,它让整部作品避免了爽片套路,避免了变成一个偏离现实支撑的普通励志片。但对于更广泛的大众来说,这样显然是不讨喜的。

这是主创从现实主义出发的叙事决定的。据导演孙海鹏的采访,在采风时他接触了不少舞狮的年轻人,“有一小部分真的很幸运,可以靠舞狮养活自己。但其实大部分都放弃了,他们练两年舞狮,然后回到社会上工作,就跟阿娟一样。”

就像故事里的咸鱼强所说,“人这辈子,就像舞狮,上山下山”。半个月来,《雄狮少年》的市场表现也是如此起起伏伏,但无论从行业还是市场的角度,它依然会是国漫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