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又有新动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乐视视频、@Letv相继发文宣布涨薪,并表示此次涨薪是对标互联网大厂。此消息一出,“乐视宣布涨薪”的词条便登上了微博热搜。

对标互联网大厂,乐视涨薪

12月21日,一封标题为“5年鏖战,坚守让我们迎来曙光”的乐视全员内部信流出。内部信显示自乐视资金危机爆发后,五年来,公司采取了数次裁员措施,疫情当下,又不得不全员降薪和停发各种补贴,降薪幅度近1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今年来,乐视在智能生态、电视端、移动端以及广告商业化等业务均已提前达成年度目标。在不考虑历史债务影响的前提下,最新的经营数额已经实现了经营利润和现金流的双平衡。

这是近五年来乐视传来的唯一的好消息,乐视表示,明年春节过后,将会恢复去年疫情前的全员薪酬和补贴。

严格来说,恢复疫情前的薪资和补贴算不得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涨薪。不过,如果主角是乐视的话,倒还是让不少人感到意外,毕竟在公众的认知中,乐视早就凉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不怪公众会有这样的印象,毕竟乐视今年来的出圈新闻都是这样的,“欠122亿”、“乐视大厦被拍卖”。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涨薪跟贾跃亭没啥关系,涨薪的主体公司仅包括乐视网(旗下核心业务为乐视视频)和乐融致新(旗下核心业务是包括电视在内的乐视智能生态)两家,并不包括贾跃亭的私人公司乐视控股。

被造车耽搁的互联网大厂

虽然此次涨薪跟贾跃亭没啥关系,但只要提到乐视,果然还是绕不开贾跃亭。

2004年,贾跃亭创办了乐视,致力于打造基于视频产业、内容产业和智能终端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完整生态系统,被业内称为“乐视模式”。

凭借着“乐视模式”,乐视很快便在业内站稳了脚跟。2015年,乐视迎来了其巅峰时刻。根据乐视公布的2015年度财报显示,2015年,乐视实现营收收入130.17亿元,同比增长90.89;归属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5.73亿元,同比增长了57.41%。

如果乐视能够持续保持这样的势头,那么今天国内的互联网格局很可能会被改写,但现实总是不尽人意。

2014年12月9日,贾跃亭正式在微博上宣布打造超级汽车,也就是所谓的“SEE计划”,乐视成为了全球首家宣布造车的互联网公司。

贾跃亭的野心很大,但是乐视的资金链却承载不了他的野心。

2016年,乐视非上市公司体系传来了资金链断裂的消息,这一消息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波及到了乐视网。贾跃亭花费13年缔造的乐视帝国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7月21日,乐视网正式退市,以0.18元的价格退出了创业板市场。退市当天,乐视网的估值仅为7.18亿元人民币,相比2015年的1700亿元人民币相去甚远,

后贾跃亭时代,乐视靠智能生态回归

不过,就算只剩一地鸡毛,乐视也从未放弃过“复出”。

今年5月13日,乐视官方微博发文称:我回来了!5月18日举办乐视智能生态发布会,并配文“带着全新的自己,带着惊喜和乐视智能生态,带着掀起科技风暴的能量,518不负期待,大有看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沉寂几年之后,乐视决心靠智能生态实现突围。

事实证明,乐视智能生态这步棋确实有效。根据乐视内部信,乐视实现经营利润和现金流双平衡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硬件业务,也就是乐视智能生态,另一方面就是依托于智能生态上的软件业务,电视端、移动端运营以及广告商业化。

至少从内部信看来,乐视智能生态或许是乐视打赢这场翻身仗的王牌。不过,在当下这个已经接近饱和的市场,乐视智能生态并不占优势。

软件永远要基于硬件,对于乐视智能生态来说,电视和手机就是其生态运转的主要硬件产品。

此前,为了打开市场,乐视曾推出一系列补贴活动,大势“烧钱”,但是如今的乐视已经没有了“烧钱”的资本。而另一方面,乐视沉寂的这几年,市场风云变化,小米、华为等一众品牌崛起,其所缔造的生态圈以及粉丝忠诚度,是乐视比不了的。

这并不意味着乐视就完全没机会了,毕竟实现了经营利润和现金流双平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过,对于乐视来说,短期内的情况好转并不能让其放松警惕,要想摆脱困境,重塑其公众形象,乐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