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种业问题,强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打好种业翻身仗。为进一步弘扬农耕文化、传承农学精神、创新育人模式,打造浓郁的学农爱农强农文化氛围,12月21号,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师生共享科技成果,担当强农兴农重任”第六届弘农文化节成功举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活动在河南农业大学党委委员、农学院党委书记郭战伟的致辞中拉开帷幕,弘农文化节作为农学院弘农文化育人工程品牌一项重要的内容,自2016年举办首届以来,已经举办了六届,在这六届举办的过程中,一直都坚持在内容和形式上秉承农学专业的特色,不断的推陈出新,通过弘扬农耕文化,创新育人模式,打造浓郁的知农爱农学农弘农的校园文化氛围,也增强了农科学子,成长成为堪当民族复兴的一懂两爱三农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受到农学院以及全校师生的欢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上,河南农大农学院科技创新团队专家代表向现场的师生们介绍不同的科技创新成果。

点击查看现场活动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第六届弘农文化节成功举办

现场,一排排的桌子上不仅有上百种小麦、玉米、水稻、花生的种子,还有“自家”品种的“果实”——粒粒青白,粒粒醇香的大米饭、香甜的爆米花、香脆的花生让在场的同学们的垂涎欲滴。在有序参观农学院科技创新团队研究成果及品种展示中,参会人员对这些“成果”赞不绝口,纷纷竖起大拇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团委书记 张倩告诉记者:今年我们举办的第六届文化节,主要是以师生共享科技成果,担当强农兴农重任为主题,通过专家的讲解和展览的宣传、食物的展示等等,介绍了小麦、玉米、花生、水稻等科技创新团队的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为同学们包括师生科普农业知识,与广大师生共享科技成果,鼓励广大师生学农爱农,勇担强农兴农的重任,努力为培养一懂两爱的人才贡献更大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农学人苦、农学人累,但农学人有信念、有担当,正是凭借着一代又一代农学人的付出和努力,才使亿万国人告别饥饿。

通过第六届弘农文化节的举办,让在场的学生们学会:享用这些优秀科研成果的同时,当思这些科研成果是凝聚了农学人的心血和汗水。

薪火相传、奋飞不辍,作为新时代农科学子,应当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牢记强农兴农使命担当,奋发成长为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奉献自己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