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我说B2隐身轰炸机服役20多年从未被仿制过,这话不是很公正,毕竟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装备了同样采用飞翼式气动布局的无人机,这些无人机同样具备着B2轰炸机的隐身优势、内置弹舱作战能力。但是细说的话,全球范围内虽然出现的飞翼式气动布局无人机很多,但是采用飞翼式气动布局的有人战机却只有B2一个,所以说从未被仿制也算是公正吧,那么从时间上来说,过去的20年间出现的飞翼式无人机越来越多,但是为什么没有一个国家仿制出B2隐身轰炸机这种有人驾驶的大型战略轰炸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B2隐身轰炸机的发展源头来说,最早是二战结束前夕美国从纳粹德国吸收了很多科学家以及当时纳粹正在研发的新型武器装备实验品,到了上世纪70年代随着苏联的防空导弹和远程防空雷达越来越先进后,美国此前装备的B1、B52战略轰炸机开始面临威胁,所以当时美国就有了打造同样具备隐身能力的战略轰炸机想法,而B2隐身战略轰炸机局势这一时代下的产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为了增强B2隐身战略轰炸机的综合作战实力,B2不仅采用了天生隐身能力出色的飞翼式气动布局,同时在其身上集成了很多到现在来看依然属于潮流的“黑科技”,比如隐身涂层、S型进气道、红外抑制器、共型阵列雷达等等,这些出色的黑科技不仅赋予了B2能够穿透他国防空识别区的自信力,同时也造就了价格比黄金还贵三倍的制造成本,所以这也是为啥B2隐身轰炸机耗费巨资研发,最终只装备了21架的核心原因。那么为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去仿制呢?毕竟B2隐身战略轰炸机的综合作战实力可是金钱永远无法比拟的,比如B2在空中不加油的情况下,作战航程可达1.2万千米,空中加油一次则可达1.8万千米。每次执行任务的空中飞行时间一般不少于10小时,美国空军称其具有“全球到达”和“全球摧毁”能力。

一、成本是最大的问题 B2隐身轰炸机虽然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就开始研发,但是从1981年开始研发到1989年成功首飞,不到10年的研发周期内,B2的研发成本却高达590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呢?光是2020年全球军费预算排行榜中,能够达到590亿美元以上的国家就只有中、美、沙特、印度四个国家,可想而知其研发成本在上世纪80年代占比有多大?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要求有多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对于其他国家呢?虽然现阶段绝大部分国家能在10年内拿得出高达590亿美元的研发成本,但是很可惜的是这是没有通货膨胀前的上世纪80年代,如果放在今天的话,同样的技术,研发成本至少要翻30倍左右,也就是1.7万亿美元,这又是什么概念呢?大家所熟知的苹果公司的市值也仅仅为一万亿美元;世界时尚产业总价值也才2.4万亿;印度全年的GDP总量也只有2.6万亿美元;全球排在前20名的互联网公司的总市值也才3万亿美元;全世界GDP的总量也仅有75.6万亿美元,而且这些市值万亿的公司只是公司市值,不是真的资本量。

二、制造、维护成本同样是天价 文章一开始我就说过,B2当年的建造成本折算成重量的话,其每吨的价格比同等重量的黄金还贵三倍,就算是不考虑高达30倍的通货膨胀影响,单价24亿美元也是绝大部分国家吃不消的。毕竟军队装备同等武器装备的数量不会太少,就算是上世纪90年代B2隐身轰炸机开始批量生产时的美国,也因为制造成本高昂吃不消,建造数量从最初的159架缩减到了21架(其中一架还是原型机改进而来的)。

除了制造成本天价外,维护保养成本同样贵的离谱,因为B2全身都喷涂了隐身涂层,这种隐身涂层除了定期需要重新喷涂外,每次降落后还要安全检查和修复,平时存放的飞机机库也是造价和运营成本非常贵的“恒温恒湿机库。比如B2喷涂一次隐身涂层的价格接近6000万美元,日常的维护保养成本同样是贵的离谱,B2每飞行1小时的费用是6万美元,所有每年光维护费用就是8亿美金,20架就是12亿,也就是说B2隐身轰炸机从1997年开始批量装备服役至今,光是维护保养成本就已经接近200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技术难度非常大

1、飞控难度 飞翼式气动布局因为没有传统的垂尾和平尾用于控制飞机的俯仰和姿态偏转,所以只能依靠前后缘襟翼的不同角度偏转来模拟实现,那么对于飞控系统而言,其多可控翼面的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联合偏转就成了控制飞机正常飞行的关键。但是也使得飞控系统的代码编写难度非常大,因为飞控代码不仅要满足不同状态下的飞行姿态偏转需求,同时还要满足突发状态下的飞控平衡需求,而且起飞重量越大的B2隐身轰炸机因为自身重量更大、惯性更大,对于不同飞行姿态的偏转控制力矩也各不相同,所以光是一个翼面的不同角度偏转代码就有几百种,那么这么多的翼面需要联控,可想而知其代码编写难度有多大。

2、航电系统 因为B2隐身轰炸机的飞翼式气动布局没有传统的机头等区别,所以在航电系统上的设计方向就和传统飞机很不一样,比如B2的前缘襟翼上布置了缝隙阵列雷达、机头下方布置有对空对地扫描的共型整列雷达、当然还有诸多的电子设备都要隐藏在机身内部或者表面,所以航电系统的研发难度也非常大,毕竟对于大部分国家而言,这都是从零开始的选择。

3、一体化机身结构 飞翼式轰炸机因为没有传统的机身和机翼之分,所以包括内置武器弹舱、起落架舱以及主油箱等都需要在一个一体化机身结构中所哦体现出来,那么对于航空制造的结构设计、结构材料、以及制造方式方法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飞翼式的内置弹舱、起落架舱都布置在关键位置,使得机身无法实现整体制造,加之翼展非常大,对于不同飞行状态下的结构强度也有着非常大的要求。

4、隐身能力 虽然现阶段不少国家已经突破了隐身涂层的技术壁垒,但是防空威胁在不断提升,对于隐身涂层的吸波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如若不能研制出性能世界领先的隐身涂层技术,那么就算制造出飞翼式的轰炸机,也会隐身隐身涂层技术不过关被敌方防空雷达发现,继而拦截。

除了雷达隐身外,不管是战斗机还是轰炸机由于发动机喷出的高温燃气温度非常高,往往能够达到上千度,所以对于敌方的红外扫描设备而言会是很大的软肋。为此就要在发动机尾喷口位置装设能够迅速降温的设备,这个技术对于战斗机而言似乎都没有涉猎,但是其非常关键、却全球只有美国独有这项技术,所以不能攻破这道技术壁垒也是白搭。

当然世事无绝对,美国不可能永远都是军事强国,不可能永远都凭借武力胁迫对手,所以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肯定会有一些国家同样研制出飞翼式气动布局、且能够比B2隐身轰炸机更先进的战略轰炸机出来,而且我相信这个时间已经很近很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