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杂交水稻,那你听说过杂交谷子吗?

我国科学家为了提高粮食产量,真是各展才华,袁隆平通过水稻杂交手段,提升了水稻的产量,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赵洪璋、李振声通过同样的手段提升了小麦的产量,被称为“杂交小麦之父”;其实我们常吃的小米也有科学家在努力,杂交谷子专家赵治海的杂交谷子也很高产,他也被称为“杂交谷子之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对于其他粮食作物来说,谷子的亩产量是比较低的,早期谷子的产量每亩也就一二百公斤,后来通过耕作过程中大量施加化肥增加到了200~300公斤,单位产量大约增加了一倍,赵治海团队通过杂交技术又使谷子的产量增加了一倍,亩产量可达400~600公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治海是河北省杂交谷子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的他40年前就开始关注谷子杂交技术的研究了,多年来带领团队利用杂交技术手段成功培育出高产、优质、抗旱、节水的“张杂谷”系列杂交谷子品种,大大增加了我国谷子的产量。

杂交谷子比杂交玉米、杂交高粱、杂交小麦、杂交水稻的研究等相对更为艰难,袁隆平第一代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用了十年,但杂交谷子培育成功却用了近三十年时间。据说最多时全国曾有30多家科研单位开展谷子杂交品种的培育,但绝大部分都因为这一难度放弃了研究。我国杂交谷子的研究经历了崔文生、赵治海两代人的努力,前后历经40余年。

项目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崔文生就开始了相关研究,1987年崔文生等在自己选育的杂交组合F5代群中发现一不育穗,之后进行了穗行种植,获得了光敏型雄性不育材料292,它的发现为谷子显性核不育材料的利用开辟了新途径,1991年崔文生又首创了“谷子综合动态基因库”育种法,他和赵治海从理论上搞清了谷子光(温)敏核不育育性转换机理,后崔文生退休,赵治海又将更早时期培育的“冀张谷1号”与光敏型292A2结合,通过新的育种法于2000年培植了“张杂谷1号”,成为谷子中的高产品种,成果系国际领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3年时,张杂谷1号开始大面积试验,当年种植面积5万亩,平均亩产394公斤,每亩增产150公斤,谷草增产150公斤。

2004年又选育了出具有抗除草剂性能的“张杂谷2号”,品种来源为崔文生等培育的光温敏不育系A2×1526-4结合而成,该品种有天然的不利于杂草生长的能力,其生育期约115天,试种时平均亩产365公斤;2004年还选出高产优质的“张杂谷8号”新品种,“张杂谷8号”是唯一的一个夏播杂交谷子新品种;2005年又培育出“张杂谷3号”,由A2ד1484-5”选育而成。

同年“张杂谷5号”也被培育出来,该品种被认为国内第一个优质米谷子杂交种,由A2与改良晋谷21通过杂交等技术手段培育而成,后来 “张杂谷6号”、“张杂谷7号”、“张杂谷9号”、“张杂谷10号”等新品种也被培育出来了。这些品种于2005年试种18万亩,平均亩产403公斤,每亩约增产204公斤,最高亩产达510公斤。2007年试种40万亩,平均亩产400公斤,亩增产211公斤,当年最高亩产达810公斤,创下了世界谷子产量最高记录。

2008年1月,张杂谷9号面世,亲本品种来源:A2×2053,这些年中杂交谷子也走出国门,全球数十个国家也引种种植,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增加谷子的产量。这期间杂交谷子的产量也节节攀升,2009年时国内平均单产已达460公斤。

之后杂交谷子的品种又培育出了张杂谷10号到16号,产量进一步提升,2017年时又创造了亩产811.9公斤的世界谷子高产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月13日,以赵治海“张杂谷”科研团队先进事迹改编的电影《谷魂》省直部门首次点映仪式在河北省科技厅举行。

但赵治海的目标是“我希望杂交谷子亩产达到1000公斤”,他认为我国有很多干旱土壤,不适合种植喜水农作物,很适合种植谷子,而我国人民都很爱喝小米粥,小米有很高的营养,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而“杂交谷子如果产量能上来,就能够为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起到重要作用,甚至能够“像杂交水稻、杂交玉米一样成为我们北方地区的主粮。”

参考资料:

《长城网》12月19日文章《“我希望杂交谷子亩产达到1000公斤”——专访“杂交谷子之父”赵治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