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行动,向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二十世纪最大的一场地面战,就此拉开帷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战争爆发当天上午,罗马尼亚轰炸机编队空袭了乌克兰南部沿海城市敖德萨。虽然罗马尼亚军队并未被列入进攻第一梯队,但罗马尼亚人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原因无他,主要是罗马尼亚和斯拉夫人的传统仇恨,也就是领土矛盾。

要说罗马尼亚为啥这么恨苏联,主要还是比萨拉比亚的原因。这片土地上定居着大量斯拉夫裔罗马尼亚人,苏联在1940年以保护斯拉夫人为幌子,夺取了比萨拉比亚。另一方面,罗马尼亚实际统治者安东内斯库元帅,一心想要重建东罗马帝国。

而重建帝国的第一步,就是收回比萨拉比亚和“收复”属于东罗马的乌克兰南部沿海地区。希特勒正是许诺了战后将这些土地交给罗马尼亚,才将罗马尼亚拉入轴心国一起进攻苏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罗马尼亚的空袭出其不意,但苏联红旗黑海舰队在第一时间发动反击,炮击了罗马尼亚港口城市康斯坦察。不久后黑海舰队海空军航空兵,空袭了罗马尼亚的尤利娅炼油厂和普洛耶什蒂油田。空袭造成的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罗马尼亚的石油储备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损失了30%之多,这对希特勒而言简直是个巨大的坏消息。

为了解决苏军对德国军队的命脉——罗马尼亚油田的危险,希特勒下令德军配合罗马尼亚军队,攻陷苏军黑海舰队母港克里米亚和分舰队基地敖德萨,以确保罗马尼亚的燃油安全。毕竟德军主要的燃油供应来自罗马尼亚,此次是匈牙利。如果普洛耶什蒂油田被彻底摧毁,那么巴巴罗斯行动也就歇菜了,大家一起洗洗脖子等被苏军宰就好了。

为此罗马尼亚倾尽全力在7月拿下了比萨拉比亚,为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南下打开了局面。而后罗马尼亚在8月5日,出动第四第五两个集团军,总兵力共计二十万人,对敖德萨左右两翼发动夹击。而守卫敖德萨的苏军包括第25步兵师和海军步兵在内,一共只有4个师的力量,由于部队大多不满编,就算把临时动员的民兵和溃败过来的南方面军散兵游勇都算上,总兵力也只有约5万人。攻守双方兵力相差巨大,结局可想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这里,我们就得说说敖德萨。它是位于乌克兰西南边境附近的一座港口城市,从中世纪起就是黑海的贸易节点之一。苏联时代这里是黑海舰队分舰队的基地,敖德萨机场上起飞的轰炸机可以轻而易举对罗马尼亚造成威胁。

同时敖德萨还是苏联西南边境的重要海陆和铁路交通枢纽,从战争一开始,就有大量军需物资从敖德萨发往南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驻地,从而有效支援了苏军的抵抗行动。所以敖德萨就是钉在纳粹轴心国眼里的一根钉子,希特勒和安东内斯库无论如何都要拔掉它。

罗马尼亚的攻势可以说势如破竹,仅仅用了5天时间就攻陷了拱卫敖德萨东部河流区域的炮台,迫使苏军全面向敖德萨收缩。但是敖德萨本体拥有3道防线,其中两道防线位于城市外围,最后一道防线便是城市本身,苏联军民在城市中构筑了堡垒,准备与罗马尼亚军战斗到最后一刻。

战斗持续到8月14日,罗马尼亚第一骑兵旅成功突破了苏军最外围防线,并攻占了亚历山德罗夫卡镇。苏军立刻在伊尔2攻击机的掩护下发动反击,试图夺回城镇封闭突破口。最初罗马尼亚骑兵被伊尔2攻击机打得人仰马翻,只能退守城镇内部。苏军和罗军士兵在镇子里展开了逐屋作战,双方一直打到下午,直到罗马尼亚第一装甲赶来增援骑兵部队,苏军才被迫撤退。

罗马尼亚在稳住阵脚之后判断敖德萨是一座孤城,围攻最好的办法就是断水断粮,于是将下一步的主攻目标定为城外的供水站。苏军也很清楚如果供水站失守,那么城市距离失守也就不远了。因此双方在供水站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斗,罗军为了能够赶走苏军,更是投入了两个步兵团和第一坦克团,向位于供水站不远的米哈伊洛夫卡镇发动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罗军刚刚发动进攻不久,就遭到了苏军猛烈的还击。战斗持续到当天黄昏时分,罗军战斗减员高达50%,第一装甲团指挥官也在战斗中阵亡,装甲团装备的R35坦克和35T坦克几乎全部报销,只能返回罗马尼亚休整。

罗马尼亚军在米哈伊洛夫卡镇的表现可以用顽强来形容,罗军士兵在坦克几乎全部损失的情况下,愣是顶着苏军猛烈的火力冲进了苏军阵地,在搏斗了十几个小时以后竟然还将苏军赶出了阵地,占领了小镇,成功迫使苏军放弃供水站全线后退。曼斯坦因曾在回忆中说罗马尼亚士兵作战勇敢顽强,对物资生活要求很低。(简而言之就是完美的炮灰)

尽管罗马尼亚军在外围的战斗中,依靠庞大的人员伤亡,取得了绝对的优势。但苏军也不打算就此作罢,黑海舰队很快就运来了一批补充兵力,为苏军补足了一个齐装满员的步兵师,并在8月28日的战斗中重创了罗马尼亚两个步兵师。尽管如此,罗马尼亚军队的兵力依旧是苏军的数倍,战斗局势仍然不容乐观。

安东内斯库元帅意识到,港口是决定战役成败的关键,如果放任苏军继续运送补给,那么自己手头这些人恐怕就要都填进去了。于是他命令炮兵和轰炸机立刻对敖德萨港口进行封锁射击,阻止黑海舰队进入港口为城市提供补给,德国空军也参加了对港口的封锁行动。这一招确实非常有效,苏军的补给几乎中断,黑海舰队只能在夜间依靠小型船运输少量物资入港,现在的敖德萨彻底成了黑海上的一叶孤舟,沦陷只是时间问题。

此时苏军手头的依旧只有4个步兵师,而罗军则拥有17个师零2个旅。对于苏军来说还有一个致命问题,虽然火炮数量还有303门足够支撑一段时间,但坦克已经仅剩2辆了,飞机也仅剩下19架,依靠如此稀少的技术兵器很难继续守卫城市。如果无法通过海运得到足够的技术兵器支援,那么敖德萨将在短时间内陷落。

为此工人们组织起来利用拖拉机底盘,工厂撤离时留下的钢材制造了临时坦克。这些坦克大多装备了7.62毫米机枪,个别坦克装备了37毫米和45毫米炮。工人们还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坦克制造了简易版复合装甲,这种坦克的装甲钢分为两层,中间填充胶合板和橡胶,使得坦克具有良好的防御能力,罗马尼亚使用的小口径反坦克炮根本无法击穿它们的正面,这就是著名的敖德萨坦克——“威慑者1号”。

但光依靠临时坦克还不能阻止罗马尼亚人的进攻,于是敖德萨防区司令索弗罗诺夫中将在9月22日发动了一次联合反击。黑海舰队一支海军步兵部队将从罗马尼亚军的侧翼登陆并在驱逐舰的掩护下发动猛攻,城中守军出动2个步兵师对罗军实施夹击。这是索弗罗诺夫中将的拿手战术,依托工事消耗敌人,而后使用突击队发动打击,迫使敌人后退。

就在行动开始之前,苏军还在罗军后方空降了一支特战小队,他们在罗军后方到处活动制造恐慌,还袭击了罗军一个团指挥部,将团长打成重伤。惊慌失措的罗马尼亚人以为苏军增援部队到了,慌不择路后退了足足6公里。直到10天以后安东内斯库元帅才发现根本没有什么苏军援兵,他发誓要给苏军一些颜色瞧瞧,命令部队发动一轮绝不手软的攻势。

此时苏军的状况可以说很糟糕,反击仅仅只换来了10天的平静,偏偏这时防区司令索弗罗诺夫中将因收到独生子阵亡的消息,导致冠心病发作倒下了。将士们一连几天都没有见到德高望重的中将,心里都产生了狐疑。最后军区干部们只能投票决定由中将的徒弟彼得罗夫少将接替职务,这位彼得罗夫也就是后来的苏军防御大师彼得罗夫大将,只不过这时他还没来得及施展拳脚,就接到了来自斯大林的指令。

斯大林要求敖德萨滨海集团军尽可能撤退到克里米亚,因为德军已经越过皮里科普地岬对黑海舰队母港塞瓦斯托波尔产生了严峻的威胁,于是部队开始组织撤退并尽可能疏散平民和妇女儿童。为了能够顺利撤离,彼得罗夫还从部队和民兵中招募了一批志愿者,他们愿意与敖德萨共存亡战斗到最后一刻,为撤离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

10月16日,随着最后一艘苏军军舰驶离港口,断后部队也失去了火力支援,当天夜里敖德萨沦陷。罗马尼亚军在这场长达73天的战斗中攻击伤亡约8.1万人,其中17729人阵亡,11471人失踪。罗军在进城之后为了泄愤展开了屠杀,未能来得及撤离的平民中有大约7万人惨遭杀害。而罗马尼亚事后倒打一耙,宣称敖德萨屠杀是苏军在撤离前所为。

苏军方面在敖德萨保卫战中共计伤亡约4.1万人,其中约16578人阵亡。可以说双方交换比差距还是蛮大的,如果罗马尼亚军队没有在第一时间封锁港口,那么战役的胜负还不好说了。毕竟如果苏军拥有源源不断的海上支援,消耗掉罗马尼亚两个集团军还不是什么难题。罗马尼亚之所以能够顺利夺取敖德萨,其实主要还是德国空军参加了对港口的封锁行动。

尽管苏军在敖德萨保卫战中并未取得胜利,但成功且及时的撤退也使得滨海集团军保留了实力,并为苏军提供了宝贵的防御战经验。敖德萨保卫战中滨海集团军使用的的环形防线和交替火力点配置,被列入了苏军防御战手册。撤离到高加索的索弗罗诺夫中将还亲自主持了作战经验交流工作,编辑撰写了新兵训练手册,并根据不同保卫战的经验不断升级更新苏军防御手册,为战胜的德国法西斯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

人物简介:

索弗罗诺夫,一战俄军尉官,按理说做到这个职位,只要能活到战后那待遇肯定差不了。但他在战斗中和数千名负伤的弟兄一起被关押在敖德萨,他们没有任何药品和粮食,俄军主管任其自生自灭。伤员们为了讨活路,最终在索弗罗诺夫的指挥下越狱,并参加了接下来爆发的革命战争。论能力,索弗罗诺夫擅长依托坚固防御工事打消耗战,并使用突击队不断袭击敌人薄弱环节或重点目标,看,可以说战术非常具有英国风格。

参考文献:

《敖德萨的历史1941-194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罗马尼亚》

《敖德萨保卫战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