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偌大的晋国分崩离析,被手下的上卿们一分为三,变成了韩赵魏三国,中国进入到了“战国七雄”的时代。

说是七雄,实际上当时的诸侯国还有十几家,只不过那些小国无非是方圆百十里的蕞尔小邦,无论如何,在“天下”这个舞台上,都翻不起什么风浪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晋国在的时候,天下间的第一强国非它莫属。后来即便分崩离析,但是余威尚在,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魏国——不仅得地最佳,而且继承了晋国的大笔政治遗产——从出土的器物上看,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魏国的外交文书都用的是晋国的名号。

除此之外,魏国文侯、武侯两代国君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又是变法、又是练军,把魏国治理的十分兴旺。著名的大军事家吴起,就是在魏国大放异彩的。他为魏国训练出来的精锐士兵“魏武卒”,是可以和齐国的“技击士”、秦国的“锐士”并称的精英部队。

从文侯开始,两代人的不懈努力,使得魏国变得极其强大,到了魏惠王的时候,拥有足以和其他国家争锋抗衡一较短长的实力:周边国家,韩、赵两国实力都不如自己;西面的秦国,五十万大军被魏国的五万武卒击溃,至今心里胆寒;南面的楚国,距离太远,而且内乱不止不值一战;剩下的,就是位居东方,赶上了一代雄主齐威王统治的齐国。

打仗之前,总得先要搞一搞外交。公元前355年,魏惠王,齐威王两个人“田于郊”,在郊野打猎,闲的没事二人攀谈。魏惠王呵呵笑道:“齐亦有宝乎?”齐国也有宝贝吧?

这句话就非常讨人厌了,齐国立国数百年,后来虽有“田氏代齐”,但好歹也是大国之位,怎么可能没有宝贝?

魏惠王此语,乃是明知故问,属于挑衅性的试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此问,齐威王淡然一笑,“无有”。

魏惠王听完,有些不乐意,回道:

“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

别看我们魏国没那么大,但是大号的、光芒足以照遍周围十二辆战车的夜明珠还是有那么十颗的,难道你齐国堂堂大国,会没有宝贝?

见此情形,齐威王笑着回道:

“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

我理解的“宝贝”,跟您理解的不一样。

“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

齐威王一下子列举了檀子、盼子、黔夫、种首四位大臣,这四个人或是镇守边关,或是领兵御敌,或是治理百姓,每个人都声名远扬,在任上大放异彩。

最后,齐威王说道:

“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

这四个“宝贝”,他们的光芒照遍千里,哪里是十二辆战车的范围能容得下?

故事的最后,“惠王有惭色”。大概面子上有些过不去,但到底是因为什么过不去,就不得而知了。

第二年,齐、魏两军在桂陵大战,魏军大败。

又过了十几年,两军在马陵大战,魏将庞涓战死。

可能到最后,魏惠王也没明白,对于国家而言,真正的宝贝,是父祖两代人留下来的政治遗产、充足的人才储备、以及富足的仓廪,他要是真明白了,又何必会去向孟子请教呢?

点“在看”给我一个小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