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俗语在中国已经流传了有上千年之久,其中简短的文字,蕴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和生活经验,这是我们祖祖辈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下来的,他们将这些经验总结出来并流传给后世的子孙,希望他们少走弯路,避免重蹈自己的覆辙,更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于子孙兴旺的希冀。

就比如有这样一句俗语:家有三样,不富也旺,这句俗语中的三样是指哪三样呢?而且老祖宗还说,只要有其中一样都是一种福气,这样的说法是危言耸听还是有着深刻的道理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俗语背后究竟讲述的是什么?

家和万事兴

这第一样便是家庭和谐,老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要想能够过上好日子,能够人丁兴旺,家庭内部的和谐尤为重要,如果家庭内部的成员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彼此之间勾心斗角,没有团结一心的信念,怎么可能为这个家庭的发展作出贡献,付出自己的那份努力,那这样的家庭是不会有更好的未来的。

就比如北宋时期的奸臣秦桧,为人专权好胜,趋炎附势的性格更是让人极其厌恶,本身并无才能,凭借着溜须拍马的能力竟然成为权倾朝野的大臣,到后来甚至还通敌叛国陷害忠臣岳飞,最后自然也是没能落得好的下场,病死家中,背负着千古骂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笑的是秦桧的儿子秦熺也和他如出一辙,不过这个儿子并非是亲生的,而是过继而来的,所以这让父子二人有着一定的隔阂,秦熺也如他的养父一般独断专横,父子两人平日里各有各的算计和心思,谁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做打算,家庭内部更是分崩离析,秦熺到最后虽然也坐上了高官的位置,但是身为奸佞之臣他又怎么可能有好的下场,一样病死家中,实属恶有恶报。

所以说家庭内部团结和和谐尤为重要,它可以在更深层次地创造出一种特有的家文化,不仅可以纠正个人的错误,更能塑造下一代的道德观念,使整个家庭在前进的过程中发展壮大,除此之外,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每一个人的避风港,也是一种归属。

所以当我们遇到挫折磨难,或者是在一些特定的节日的时候,都会想念家中的感觉,他给我们安全感,给我们温暖,足以慰藉我们受伤的心灵,而一个家庭内部如果不和谐的话是不可能有这样的作用的。

兄弟之间和睦相处

一个家庭内部的团结也就间接引申出了家庭内部成员的团结,简单来说,就是兄弟之间和睦相处,父母可以为子女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他们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生活,可在很多时候,他们无法去连接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虽然同父同母,但是人各有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性格特点,这任谁也无法更改,所以说兄弟之间有矛盾和冲突也是情有可原的

可是在现在我们通常会在一些报刊或是电视新闻中了解到,很多兄弟姐妹之间为了争夺父母留下来的财产反目成仇,甚至大打出手,他们早已经被金钱蒙蔽了双眼,失去了难能可贵的亲情,这样的现象,从古至今一直都是屡见不鲜,而这种情况一旦发生,也就意味着一个家庭面临着破碎的危险,这些子女会分家建立自己的家庭,原来那个和父母相依相守的家庭将不复存在。

所以说兄弟之间的团结在维系整个家庭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兄弟齐心才能更好地打造幸福的家庭,父母也能在此基础上得以安享晚年,不必再为子女之间的矛盾纠纷所操心,也不需要再挂念着他们生活的好坏,这种团结无论是对兄弟双方,还是对父母以及其他的家庭成员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子女孝顺长辈

这最后一点该谈到子女这些晚辈,一个家族要想兴旺发达,那子孝孙贤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试想一下,如果子孙都不孝顺道德败坏的话,又怎么可能将这个家族发扬光大呢?上梁不正下梁歪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这样的家族迟早会走向灭亡,也不会有繁荣兴旺的那一天。

而且自古以来就倡导:“百善孝为先”古人对子女的道德教育尤为重视,在他们眼里,子女可以不成才,甚至是平庸一辈子,但是万万不可没有道德修养,也绝对不能失去孝心,这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底线,也是亘古不变的评价标准,更何况孝道是中华民族一直便有的优良传统,这已经不仅仅是影响一个家庭的重要因素了,更是成为一个民族得以长久发展下去的关键。

回到现实中,子女孝顺长辈既可以让父母老人安稳地度过余生,也可以充当一种榜样教导下一辈人,在这种代代相传的理念下,家族兴旺的同时也推动了一个社会的进步,反之道德败坏会导致家庭破碎,社会秩序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破坏,很多矛盾也随之涌现,所以说要想拥有幸福的生活,一个人的孝心和善心绝对不能丧失。

结语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在感叹先辈们流传下来的这句俗语的确是有着极其深刻的道理,它教导着后世子孙如何更好地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其建立起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不过有一点需要大家注意,并不是所有的俗语都应该去采纳,因为有些俗语受时代和科学发展的约束,夹杂着一定的封建迷信思想。

其中很多的理念更是有碍于现在时代的发展,也不适合去帮助现在的年轻人确立自己的价值观,所以在对待很多俗语上面,我们要擦亮眼睛,去辨识和了解其背后真正的含义,在批判中继承才能更好的为己所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