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旅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严禁借“网红儿童”牟利,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针对网上的“网红儿童化”现象,国家终于出手了。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放在首位的就是对“网红儿童”的整治——直播、短视频平台,严禁16岁以下未成年人出镜直播,严肃查处炒作“网红儿童”行为。然而,重拳出击之下,这股风气真的能够被遏制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部分“晒娃”畸形化

某短视频平台上,有个主打“戏精萌娃”的账号,视频内容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和一个年龄相仿的男孩的对话,在平台上拥有200多万粉丝。在该账号的视频缩略图中,诸如“像极了和女朋友吵架”“霸道小总裁”“女生的心思你别猜”“有钱人的痛苦”等词并不少见。

而在另一个短视频平台中,一名4岁和2岁的女宝宝,吸引了3700多万网友的关注。该视频账号以两姐妹为主要出镜者,展现“萌娃坑爹”及母女斗智斗勇的搞笑日常。在留言区,不少网友表示“宝贝太可爱了”“小表情到位,太喜欢这孩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回忆起儿时家庭聚会的场景,至今难忘被父母或亲戚要求当众表演才艺的恐惧,如今的互联网时代,这种现象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变本加厉。各种“萌娃”层出不穷,拥有几十万粉丝到数千万粉丝不等,“网红儿童”成为令社会瞩目的群体。

以抖音坐拥2600万+粉丝的萌娃“小橙子”为例,该账号是其爸爸开设,通过首页的资料了解,小橙子是一个28个月的男宝宝,发布了不到500条视频,获赞总量高达4.4亿。小橙子爸爸的作品看上去都没有过多剧情设计的痕迹,但记者在查询其点赞量超过100万的作品后发现,这些看似随手拍的作品其实有着精准的定位。小橙子爸爸拍摄视频的主线离不开家庭教育,展现出的核心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吸引了大批网友“云养娃”。该账号的主要变现方式是直播带货,首页标注着合作方式。

防止过度消费

针对部分网络文化平台出现的利用“网红儿童”牟利等不良现象和问题,《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严管严控未成年人参与网络表演,对出现未成年人单独出镜或者由成年人携带出镜超过一定时长且经核定为借助未成年人积累人气、谋取利益的直播间或者短视频账号,或者利用儿童模特摆出不雅姿势、做性暗示动作等吸引流量、带货牟利的账号依法予以严肃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平台来说,也要自觉履行好主体责任。专家指出,网络平台要从严把关,一方面严格落实主播准入条件和年龄限制,另一方面严格审核涉及未成年人的直播信息和视频内容,对过度消费“网红儿童”的账号采取封禁等措施。某短视频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通过机器算法和人工标注的方法甄别出以儿童为主角的视频账号,并对此类账号加强管理。

 家长该如何行动起来?

炒作“网红儿童”将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中科华希心理专家委员会主任、济南市心理咨询师协会执行会长罗清军接受采访时表示,“正如《童年的消逝》所说,‘当儿童有机会接触到从前密藏的成人信息果实的时候,他们已经被逐出儿童这个乐园了’,当孩子过早地暴露在与年龄不符的世界,接触成年人的信息,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同龄人在看到这些“网红儿童”的视频内容后,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模仿不良行为、影响价值观、引发自卑心理、不听父母的管教等。罗清军表示,杜绝“儿童网红化”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多地要从家长做起。“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关注,不能只顾眼前,顾眼前会吃大亏。”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一定要树立起榜样作用,“部分父母对自己人生的失败和不如意视而不见,将一切希望和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早早成名,其实背后都是弥补自己的失败和内心的缺失。我们不妨对自己的人生负点责,让生活工作变得积极阳光,在孩子面前塑造一个不断进取的家长形象。在孩子的童年种下一颗向善、向上的种子。”

专家表示,学校、社会要加强对家长的引导教育,监督其履行好监护责任,对于那些完全把孩子当做摇钱树的家长,相关部门要发挥作用,切实保护未成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