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孩子不应仅作为激情和利益的产物,他们从诞生之日起就应当知道,自己是爱情的结晶。

前几天江西宜春的一对夫妻在租住的房子里洗鸳鸯浴,结果一氧化碳中毒,不幸身亡。

这对不幸殒命的夫妻,丈夫31岁,妻子34岁。

但他们身后,竟然留下了8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年龄最大的12岁,最小的刚刚9个月。

也就是说,在男方19岁时起,二人就不断地生孩子。

其中老大到老四都是女儿,彼此之间相差2岁。

老五是个儿子,很不幸先天性耳聋。

老六和老七是双胞胎女孩。

只有刚满9个月的老八是个健康的男孩。

由此一见便知,他们牺牲了妻子的健康,牺牲了对女儿们的关怀,牺牲了残疾长子的治疗,就为了拼一个健康的儿子。

在如愿以偿后,他们还没来得及精心呵护这来之不易的孩子,就撒手人寰。

时至今日,这种“传宗接代”的痼疾依旧根植在部分人的脑海中,既可悲又可恨!

面对孤苦无依的8个孤儿,当地政府经过协商,决定给每个孩子每月1200元的补贴,交予其伯父抚养。

对此有人讽刺道:

“他们父母就算活着,每个月都未必能挣这么多钱,没想到死后的价值更大了。”

“伯父怕不是想要这笔钱才提出收养孩子的吧?毕竟对于农村家庭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其实这纯属无稽之谈。

且不说这笔钱在2条生命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就拿抚养孩子的成本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即便伯父承诺会全力抚养孩子们长大,但是他本身还有一儿一女,面对10个孩子的“超载”家庭,未来如何尚不可知。

但面对有人提出希望能领养孩子的请求,他还是拒绝了。

“我们可以养得起,不会把孩子送人的。”

这句话乍听起来铿锵有力,但仔细琢磨就觉得有多不切实际。

如今的社会,“养得起”和“养得好”完全是2个概念。

早已不是吃饱就能活低端诉求了,而是要和教育,学业,资源挂钩的长期发展。

这个拥有10个孩子的大家庭,其子女能受到多少教育,女儿们能感受到多少温暖,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

02

其实这个家庭的悲剧从上一代就种下了因果。

丈夫王某自幼丧父,4个兄弟姐妹由母抚养长大。贫困的家境让他们初中没上完就早早辍学,2个姐姐刚成年就嫁做人妇。

贫穷的家境,匮乏的教育让他们无法跟上时代节奏,只能做着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养家糊口。

但心中那种传宗接代的思想依旧占领高地。

越穷越要生,越生越贫穷的循环由此开始。

殊不知现在社会已不再是单凭性别就能拼出一份事业的时代了,而是要把科学文化当做基石。

孩子太多的一大后果就是公共资源的匮乏。

在无法享受到高质量教育的前提下,孩子再多,也无非是在温饱线上挣扎的幅度更大。

但这种“只看数量不重质量”的案例并非少数。

2020年6月,广西的一对90后夫妻走入大众视野。

刚满30岁的他们在12年的时间里生了10个孩子!

这基本上就是刚出月子就怀孕的速度。

由于经济条件不好,一家人只能躲在大山深处过着清贫的日子。

不间断的生育让妻子面容憔悴,30岁的年纪却有着50岁的面容。

而10个孩子也衣衫不整灰头土脸,仿佛脱离了文明世界的“野人”。

因为子女众多,父亲韦某甚至叫不全孩子的名字。没读过书的二人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仅凭着几亩玉米地养活全家。

然而困窘的生活并未阻挡他们“造人”的步伐,拒绝避孕的他深信“多子多福”。

认为只要有一个孩子有出息,那么全家人的生活都会得到改善。

殊不知在教育匮乏的情况下,孩子们所站的起跑线早已落后他人,而人口基数越大不代表成功的概率越大。

众多零的相加,结果依然是零。

好在当地政府及时伸出援手解决了孩子们的学籍问题才不至于失学,也帮韦某找到了工作,同时申请了低保。

但是这种借助政府力量解决自身困境的做法,只能是一时的。

说到底要让那种根植在脑中的封建思想得以根除。

03

当然在这里不是说想要男孩思想就是封建糟粕。

真正有错的是为了儿子的利益而牺牲女儿本该享有的权利,比如受教育权。

即使是在可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依然有部分家庭会为了让儿子上学而逼迫女儿退学或者嫁人。

但这种错位教育不仅会毁了一个女孩的人生,还会影响到后代。

“通过解决低素质的母亲,进而解决低素质孩儿这种恶性循环,因为女孩子受教育,可以影响3代人!”

上面这句话就出自华坪女高的校长张桂梅。

这个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校长,燃尽了自己的一生,将1600多个女孩送出了大山。

这不仅改变了她们的一生,更是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教育是打开浩瀚知识海洋的钥匙。

这些大山深处的女孩,或许她们的出生并不受家人欢迎,但是她们的未来却掌握在自己手中。

对人生多了一份期待,对未来多了一份向往,对梦想多了一份坚持。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能解决贫困的从来不是毫无底线的生育和妥协,而是科技文化的进步。

04

在电影《阿甘正传》中关于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有这样一段阐述:

“别害怕,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我们注定要去做的一件事。我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我注定是你的妈妈,并且我会尽我所能去做好。”

我们每个人都是作为独立的个体而诞生的,但所处的环境又注定让我们被各式各样的人际关系所羁绊。

人生会历经伤害与风波。成长之路必将面临蹉跎与磨砺。

在孩子有能力独当一面之前,父母应尽力将其护在身下,而不是通过牺牲一个去成全另一个。

每个人自出生起就是一张白纸,他未来所要走的路,都需要一笔一笔来填充。

父母是这一过程的最初执笔人。

你若给他精心描摹,那他的内心必定充盈了紫黛山河。

你若将他胡乱涂鸦,那他的人生也会充满遗憾。

原生家庭的记忆会化作他们面对这个社会时的生存法则。

把一个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的,不仅是传宗接代的生物性要求,更是发自内心的爱与尊重。

想和他春赏樱,夏品茶,秋看月,冬玩雪。

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里共享生活的美好。

这才是为人父母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