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影响大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影响能否判处缓刑,甚至能否免予刑事处罚。
从司法实践中来讲,要想判处缓刑的话,如果都得赔偿被害人损失,并且取得被害人谅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没有取得谅解书的情况下,几乎没有判处缓刑的例子。
另外,如果犯罪情节比较轻微的话,在取得谅解书以后,非常有可能判决免予刑事处罚的。

2.影响实际判决的刑期。
当然,也有可能即便谅解了,也会判处实刑的情况。比如说,这个人属于累犯,或者说之前已经羁押了一段时间。
如果属于累犯的话,是不允许判处缓刑的。如果之前已经实际羁押了一段时间,而判处的刑期不长的话,是没有必要判处缓刑的。
根据今年7月1日开始实行的量刑规范指导意见的规定,赔偿被害人损失,并且取得被害人谅解的,最多可以减少刑期的40%以下。
比如本来应当判处一年的有期徒刑,但是取得被害人的谅解,就可以判处到七八个月。而如果已经实际羁押了六七个月的话,那么完全就可以判处实刑,但是刑期实报实销了。

3.影响刑罚执行过程中的减刑。
在实刑的具体执行过程中,是可以减刑的,减刑的一项必要的条件就是确有悔改表现。
而在评价是否确有悔改表现的时候,一项重要的标准就是能否赔偿被害人的损失。
当然,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只需要按照判决书的内容赔偿损失就行了,并不需要再另外取得谅解了。

4.影响出狱以后的生活。
这主要就是体现在强制执行方面了。
如果没有赔偿损失,那么法院会判处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而被害人也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这个债务是跟着一辈子的。
一方面,出狱以后无论任何时候有钱、有收入,哪怕是退休以后有退休金,都是可以强制执行的。
另一方面,会被采取限制高消费的措施,也就是不能乘坐飞机、高铁,不能贷款,等等,不能有高消费的事项。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13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