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纯属是被下面这位群友给逼出来的。

他说天津瑞府和左岸澜庭的位置都很差,但左岸澜庭位置更好些。

性价比最好的,是河东大王庄海河沿线的新房,或次新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可以想象一下,他说完后,群里炸锅的热闹气氛。

否定与质疑,飘满屏。

其实,他说的不能算错,河东海河沿线的次新房很好啊。

但问题是,没有达成多数人的共识。

只有河东地缘改善非常认可,这是相当小比例的人群。

并非楼市的集体认可。

这位群友的想法,反映了一个重要事实:

在楼市中,共识很关键。

市场是聪明的,能通过共识筛选出板块的价值排序。

翻译成人话就是:

大家都认同的事,很容易成功;大家都不认同的事,费老鼻子劲也难有起色。

为什么2017年天津房价大涨?

因为都对房价有预期,形成房价一直涨的共识,整齐划一进场。

为什么现在天津房价跌?

因为对房价都没有预期了,房住不炒+调控加码是共识。

观望之下没有集中购买力,也不会有突破性的行情。

万事皆因共识。

共识,构建了楼市信仰。

楼市大环境如何,多说无益。

天津楼市似乎很难受到外部行情的直接影响。

可以做好“偏安一隅”的准备,看天津自身规律即可。

所以,最关键的是:

天津楼市,还剩下哪些共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点学区房

控制学位也好、卡转学也罢,大多数人依旧愿意为重点学区房买单。

“学区房是刚需,哪怕有泡沫也是混凝土筑成的。”

抗跌、升值,已是牢不可破的共识。

最重要的,2017年调控以来,都在降价,但和平学区房永远涨。

更加深了对重点学区房的信仰,相信学区与房产捆绑的确定性。

特别是2020年10月开始,和平学区房“一天一个价”涨。

和平三片普小私产门槛,去年从180万涨到200万,今年从200万涨到230万。

一片实验和中心的门槛,从300万涨到350万,现在都能触及390万。

一年时间,涨幅大约30%。

受和平影响,河西一片重小跟涨。

上海道门槛去年160万,现在180万;

闽侯路门槛也从150万到170万。

基本涨幅10-15%。

河西一片的中小,足以与和平三片普小抗衡,还能有不小的空间。

关键是,涨价的脚步没有要停的意思。

因为,共识。

回归市区

回归市区,是集体共识。

熊市都寻找安全的避风港,市区的价值,不会被稀释。

全天津人民,在核心资产上看到了共识,在放弃边缘资产上,也达成了共识。

2020年,市区成交101万平米。

2021年1-11月,已成交109万平米,预计今年120万平米,涨幅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教园

海教园2019年成交34万平米,2020年成交41万平米。

2021年1-11月成交44万平米,预计全年47万平米,比去年增长15%。

海教园的共识,是新天津人的集体共识。

去年很多人在海教园、国展西、空港、生态城中纠结。

今年更多人明显对海教园更笃定。

共识在提高。

不买公寓

不买纯商业公寓,是共识。

任凭位置好、降价……多数人不为所动。

眼睁睁,天津纯商业公寓就是不涨价。

王顶堤的塞纳公馆,十年前1万7,现在还是1万7。

很遗憾,楼市领域众多,竟盘不出太多的“共识”。

空港有潜力吗?

地缘坚定看好,但圈外人觉得房价贵,质疑配套兑现力。

没形成大多数人的共识。

海泰高新区有潜力吗?

有人看到地铁规划、K12小外、117复工、高薪产业;

有人只看现状,不赌未来。

没形成大多数人的共识。

少数人的共识,意味着少数人的投票,房价很难溢价。

只有多数人的共识,才有牢固的长期价值。

有两个板块的共识在提高:新梅江、中心商务区。

徐主编2019年提出“新梅江会成为市区最大的改善基地”,2020年说“中心商务区一定是潜力点”。

当时听者无意,看者无感,因为没形成共识。

但这两件事,在2021年都被验证了。

开发商形成共识,买房人也形成共识。

与去年相比,新梅江今年成交量预计翻番,中心商务区增长67%。

新梅江、中心商务区的共识正在提高。

水西也定位改善板块,但客观的说,现在还没有共识。

少数人坚信未来的能级,但多数人看到现状还无法说服自己。

已经完全达成共识的,房价不便宜。

和平重点学区房、海河沿线、水上板块、老城厢……

停留在少数共识上,不见提高的,空间极小。

共识在逐渐提升的,才有大空间。

如果已达成“没价值的共识”,那就真没价值了,赶紧卖掉。

比如地段差的纯商业公寓、没电梯的老破大……

世界上本没有共识,认同的人多了就成了共识。

区域、板块、楼盘的价值,本质上都是共识。

买房最大的忌讳,是与共识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