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法乎上是每个练习书法的人都想做的,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却不多,这是由于各人有不同的条件限制所造成的。抛开各人自身的条件限制,单纯从理论或认识的层面去看这个问题,或者有不同的收获吧。

总的概括起来,取法乎上有下面几方面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取法名碑名帖

按黑格尔的说法,存在就是合理的,这是一个很大的哲学问题。一个事物的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理由,名碑名帖能够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地流传下来,除了少数特殊情况,大多数是靠人精心保护才能得以存在的。

因此,能流传下来的碑帖,基本上都是大家认可、有价值的,经过人们不断检验有艺术魅力的。因而,这些碑帖是学习书法的人所取法的对象。在没有其他特殊条件下,取法名碑名帖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取法乎上的途径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管哪些人说某个名碑名帖哪里不好,学了会怎么怎么样,例如米芾说颜体俗、叉手叉脚田间汉,对于这些言论我们要用自己的思想去理解、去分析,他们很多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的,有些是从更高的层次去分析。这些都不足以一棒子打死这些名碑名帖的。我一贯认为,能够经受起历史考验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好东西。

二、适合才是最好

取法乎上,是老生常谈。这个概念之所以能谈下去,是因为社会的需要。学习艺术的人,都知道要学好的东西,取法要高,但真正能做到的只是极少数人。为什么?因为这除了个人的眼界和耐心之外,还有些实实在在的东西需要坚持和注意。眼界当然要高、耐心当然要久,这是必然的。

眼界从哪里来?

每一个人的眼界都有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它需要大量的训练。说训练有点笼统,其实就是看多了,写多了,加上自己的分析,眼界自然就不断提高了。书法理论中有一段名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天赋第一,多看次之,多写再次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赋是与生俱来的,谁都无法改变;接下来的是个人的努力,多看多写。多看排在多写前面,说明的正是看的重要性,也就是眼界的问题。学习书法到一定的程度,自己就会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如果没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那怎么写都不行,充其量是书奴而已。

眼界和思想决定了高层次的取法乎上。

当学习书法到一定的层次,就有一个方向选择的问题,就是自己要学习什么,做何风格表现,怎样表现,这些才是决定你以后能否达到艺术高层次的决定性因素。人不是万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天赋,当然也有自己的缺点和劣势。

在向艺术高峰,特别是向出风格前进的时期,扬长避短是必须的,否则取得成就的时间将大大延长。本来应该四五十岁就能完成艺术风格,因为取法的问题,等到七八十岁才完成。最终能完成固然不错,但如果没能活到那个年龄,本来你应该给这个世界留下有价值的东西,却因为取法的问题,没能留下,这是一种遗憾。当然也还包括生前能否获得荣耀,等等。说白了,就是因为自己取法的问题,你丢掉了本来应该得到的东西。

你是适合走雄伟一路的还是秀丽一路,甚至是平淡萧散一路,自己要对自己的天赋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这是一个问题。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你的笔性是适合在哪一路笔法或技法上去表现。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的动手能力适合表现哪些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笔性好的人也有不同的区别。

有的人适合长线条,有的人适合点,有的人一上手就方圆笔兼备,有的人适合圆笔。只有找到你适合的笔性表现,稍微练习,马上就会出现很好的艺术效果。这是你走在一般人前面的凭借,也是成功的不二法门。其实这也是天赋的问题。问题在于这种天赋要靠你自己或周围的人给你提醒。

三、去短和逆向

在一个书法家的艺术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时,至少是出风格后,后面的路该怎么走?主体当然希望强化这种风格。怎么强化?这时候更重要的是去短和逆。所谓去短就是改正或改变自己的短处或缺点。就是说任何一种风格都有自己的缺点,缺点的存在自然会影响艺术作品的水平,解决的办法就是改正和避开。这是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必然途径。

其实本质上,去短就是更进一步强化风格。如何去短?各人有各人的条件,不同人有不同的路子,这就对书法家有更高的要求,例如从其他人或其他艺术门类吸取营养等。所谓的逆向就是学习和自己这种风格相反风格的东西:你的风格是秀丽的,可以尝试学习雄健一路的东西来丰富你的笔法和线条表现。

这样一来,你作品内涵的丰富性会大大提高,艺术水平当然会更高了,前面的路子也会更宽了。

有的人可能担心学习相反风格的字会泯灭自己的风格,我认为,既然风格是自己形成的,其本质是与生俱来的,那么你怎么弄它都不会消失,如果你学了相反方向的东西而使自己的风格消失了,说明你前段时间所谓的风格不是你自己的,而是别人的。

那属于你的风格,只不过在于你如何去发掘和表现而已。这就是我对取法乎上的理解。

『楚王山书画院 』搜集整理

内容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