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病,也称“日本经济病”,是长期以来全球经济学家怎么会诊也治不好的病。

为什么治不好呢?因为经济层只是表面症状,政治层才是更深层的病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日本得了僵尸经济病

1985年美日签署《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升值,汇率从1985年240日元兑1美元,到1987年变为120日元兑1美元。日本中高端产品出口遭重创,实体经济一蹶不振。

日本的经济循环,原本享用的是全球整个海洋的水,结果收缩为国内市场的一碗水,只能盯着内需做文章。

为了提高商品竞争力,日本开始外迁生产线,出现产业空心化。

日本政府为了刺激内需,两次降息释放大量货币。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美国人印钞,可以流向全世界。但日本人印日元,只能自己吃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实体制造业吸纳,大量日元只能在内需市场空转,流向楼市股市。

在1989年最顶点时,日本房地产市价为24万亿美元,占整个地球土地价值的50%,而日本国土面积不到地球土地面积的3%。

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值,占世界股票市场总市值的42%,形成严重经济泡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0年泡沫破裂房市股市暴跌,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坏帐暴增,银行体系被摧毁,日本经济像印度掉飞机一样直接硬着陆。

日本硬着陆后,被摧毁的银行体系,却被日本政府用国家信用担保的方式养了起来。

这些银行既不创造贷款,也不创造存款,他们的净资产甚至低于零,技术上它们可以破产了。

政府为什么要把它们保护起来?

一如果这些银行破产,之前放出去的大量贷款,就变成事实上的坏账,严重损害央行资产负债表。

二如果破产了,与之关联的一连串企业也会跟着破,失业率直接飙升,给已萧条的经济雪上加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银行体系崩溃,实体经济就失血,经营必然陷入萧条,企业也逐渐变成僵尸企业。

而政府只能输血养活僵尸银行和大型僵尸企业。政府没钱怎么办?就只能举债,这样形成了一个僵尸经济循环。

日本的债务水平高居世界第一,债务规模是GDP的4倍。日本国民储蓄率比较高,所以日本国债的90%都是日本自己金融机构和民众购买的。

这个由央行、政府、金融系统、企业所构成的僵尸雪球,滚到何时会爆炸?

一个国家不可能无限量印钞,当债务滚到大家都买不起或不愿意再买的时候,就会爆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日本政治病也不轻

要解决僵尸经济病,得从政治上破局。

在政治上,日本必须脱欧入亚,摆脱美国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从内卷走向开放,经济才能活过来。

这个脱欧入亚,就是“东亚一体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9年鸠山由纪夫上台,他看到了这一点,他试图挣脱美国的铁笼,向东亚靠拢,首先寻求与东亚和解,进而谋求东亚一体化,建立东亚的经济自由贸易区。

美国人出手斩断了日本人的念想。2010年鸠山辞职。

2012年安倍上台,他一手抓政治,一手抓经济。

政治上就是“安倍政治学”,就是听美国人的话。

经济上是“安倍经济学”,实际就是拼命印日元,甚至负利率都在所不惜。可是安倍不是美国人,他凭空放出来的水,大部分只能内卷在日本国内。

安倍破不了的局,新首相岸田文雄能破吗?与亚洲国家签署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能帮助日本破局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