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首先说一句,支持厚养薄葬,反对铺张浪费。
乡村葬礼有数不清的名堂,今天只挑祭品这个点来说。从人过世开始,主人家一般会宰两头猪,猪再小也得每头至少两百市斤以上,不然不行。第一头,是为了接待前来吊唁的宾客而宰,这波人除了来吃饭,还要挂礼金。饭菜招待规格要高一点,一般都是晚餐,一顿完事。一头猪不够,还配鸡鸭鱼,猪的大小选择看宾客数量估计。
第二头,是葬礼当天用的,宰好,掏空内脏,然后将猪摆到葬礼现场,用来祭奠死者,以表孝心。最终这头猪的肉会被逐一分割,为葬礼忙前忙后的亲友也需要招待,吃的就是这头猪了,提着肉到指定的人家,自行动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何会选择猪?因为经济考虑,一头猪宰下来,得肉率高,早上宰杀,当天午餐用肉就是这头猪的内脏了,帮忙的亲友伙食荤菜就解决了,人多力量大,饭量也不小。白事家家有,你今天帮我,明天我帮你。
祭品祭品,名义上祭给了死者,实际上都是便宜了一张张想吃肉的活人的嘴。
宰好的猪,切一块煮熟,或是一整头生的摆在那里,神棍照着经书一念,摇几下铃铛,成功送给了死者。然后活人该吃吃该喝喝喝,一些死者生前不受待见,买颗感冒药伺候都觉得多余,死后却能“吃到”一整头猪,想想真是讽刺。倡导厚养薄葬,真是相当有必要。
第三第四第五天第六头猪…,葬礼当天,和死者关系较为紧密的几个角色,假设死者是男性老者,他的女婿、妹夫、姐夫、舅子、舅哥们,每家会宰一头猪,请各自的亲友吃完内脏,把一整头猪抬到葬礼现场,祭奠完毕,把猪抬回家之前,一般会砍下一条腿或是半只猪给主人家,表示支持,因为出殡,下葬等事宜,主人家还有好多次需要宴客。以后这份礼还回去,也是这般搞。
关系次一点的,不用猪,一般是用一只鸡一只鸭,宰好煮熟提来祭奠死者,祭完提回家自个吃。
照这样的葬礼习俗,农村白事用猪频率很高,一个人过世,一场葬礼结束到下葬完成,遭殃八头十头猪算是少的,姐妹多女儿多的老一辈死者的葬礼现场,十五六头猪的祭奠状况很常见。
所以,在白事名堂多的乡村地区,做猪生意非常确实有赚头。猪价高的时候,两头猪就轻松上万块的营业额了。这些年有人提出要废一些习俗和规则,认为传统葬礼太过于繁琐,经济时间精力压力太大,这中间有人也反对改革了,想想就知道,都简化了,你不随我我不随你,感情都淡了,关键是猪卖给谁?这消费怎么刺激?
各位怎么看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