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又来了。

前面有说到过,词是一种古时候的歌曲,主要包括音乐和歌词两个部分。但是随着词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不重视音乐和歌词的搭配,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一首词读起来很好,但是基本上难以唱出来。而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就是在当时文学界和音乐界均有建树的一个大神级人物,他就叫姜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姜夔的一辈子,和他遇到的两位贵人密不可分。姜夔出生于一个破落的官宦之家,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任职地,父亲死后,十四岁的姜夔依靠姐姐,在汉川县山阳村度完少年时光,直到成年。可以说,在他遇上第一号贵人萧德藻之前,日子过得不怎么样。期间,姜夔在江淮一带到处溜达,走着走着来到了扬州,看着当时已然破败的扬州城,再想想当年的繁华景象,他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词。

《扬州慢淮左名都》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在这段时期,姜夔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位贵人,他就是著名诗人萧德藻。萧德藻是能和中兴四大诗人平起平坐的高手,他一见到姜夔就激动不已,感慨遇到了真正的知音。萧德藻不仅供姜夔吃喝,还将自己的侄女许配给了他,从此姜夔便跟着萧德藻混。因为,姜夔居住的地方距离一个叫白石洞天的道家著名景区很近,所以姜夔便有了一个绰号,叫做白石道人。凭借萧德藻的名望,姜夔还结识了当时文坛大咖杨万里和范成大,也因此姜夔的名气越来越大,此后又结交到不少的名人,其中就包括他的第二位贵人张鉴。

张鉴家里有钱有势,并且他很推崇姜夔,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帮助之外,传说他还想花钱给姜夔买个官做一下,不过被姜夔婉拒了。不过后来,张鉴去世了,金主没有了,姜夔的生活变得日渐困顿。再加上,当时杭州发生了一场火灾,姜夔的家也受到波及,家产和书籍大半被烧光。在他六十岁的时候,姜夔去世,但是没有了金主的支持,他的安葬都是靠朋友凑钱才完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姜夔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他的词作主要有两大特点:一个是雅,一个是音律考究。词本身就是来源于市井文化,都是老百姓用来消遣娱乐的,所以一开始的词用语都比较俚俗。不过,后面由于各路文人的加入,使得词作慢慢开始变得文雅起来,直到柳永的出现,又让词变雅为俗。在后面,词坛上都是雅俗并存的状态,到了姜夔这里,则彻底的反俗为雅,雅词成为了主流,姜夔的词也被奉为雅词的典范。举个例子来看看俗词和雅词到底有什么区别,比如说,同样是描写对于女子的爱慕之情,柳永的词是这样子的:

《玉女摇仙佩佳人》节选

愿妳妳、兰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深意。为盟誓。今生断不孤鸳被。

而姜夔,则是这样去表达:

《解连环玉鞭重倚》节选

水驿灯昏,又见在、曲屏近底。念唯有夜来皓月,照伊自睡。

关于音律考究方面,姜夔作词的顺序是先写词再谱曲,并且在谱曲的时候也很注重音乐本身的情感,简单点说就是,词作忧伤则谱曲忧伤,词作欢快则谱曲欢快。这样一来就会让整首词更加和谐。总结来说,姜夔的词在当时影响很大,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可小觑,比如在清代,就有一批“浙派词人”,奉姜夔为自己的偶像。

至此,宋朝的最为出名的词人,基本上也都讲述过一遍了。想来这个专题《诗人词人系列》也写了近百篇了,不知道朋友们对这个系列做何感想,是希望继续扩展讲述人物还是希望专门深挖某几个人物,望大家评论区留言,谢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