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胖子少跟人口老龄化和饮食习惯有重要关联它们每年所支付的医疗保险在GDP中占比非常高(仅在2018年,就占到了GDP的11%;我国2020年才占当年GDP的2.1%)。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就有专家提出控制肥胖提高身体素质,降低保费开支的想法。在各方大力推动下,很快就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种共识——肥胖淘汰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控制居民肥胖的法律

2008年,日本政府颁布了一条争议颇大的法律,大概意思就是年度体检时必须测量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超过规定尺寸将被列入重点关照范围。对于超标人群,会有专门人员定时跟进饮食情况和提供心理咨询。总之一句话:你一天不瘦,他们的工作就没完。

但有人会想,如果这些人依然我行我素,不听专业建议怎么办?没关系,你不是任性吗?那好,直接帮你把经济来源给断了,看看还能硬刚多久。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对于肥胖员工人数超过限定额度的公司,老板一律洗干净等着交罚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家开公司赚钱的,能因为几个与大潮流对着干的员工而遭受损失吗?不可能!

在肥胖控制法令颁布时,有家电脑制造商NEC瑟瑟发抖,按照当时的明文规定,要是公司无法把员工体重控制在规定水平,公司将面临高达1900万美元的巨额罚款,而这笔钱,最终会被当成国民医疗保险补贴资金。

为了避免处罚,NEC公司紧急采取两大措施:

一、在上班前组织员工运动30分钟

二、发放腰围测试毛巾,上面标有刻度,以便员工随时测量腰围

要是还没能把体重控制在法律规定的合理数字之下,就等着被老板炒鱿鱼吧。甚至还有人把这类法规类比为肥胖税,凭体重加税,法定BMI(身体指数=体重KG/身高M)上限是24,税收随着身体指数增加呈阶梯式上涨。比如指数是30,税收增加5%。

在还未出现肥胖法令前数十年的减肥文化形成过程中,身体肥胖几乎成了平时相对内敛的日本人用来攻击别人的利器,关键是无论对方言辞有多过分,都不会有人站出来主持公道。

日本今天的饮食特色,与二战罪行有巨大关联,作为一个岛国,资源供应总是最头疼的事,在侵略其他国家期间,本土也发生过大规模饥荒。终于因为抗日军民的卓绝反抗,日本成了一条被拴上项圈的G,美国驻军为了获得长久利益,不惜对昔日的侵略者进行援助,最常见的是食物援助,1947年,美国就发动过学餐援助计划,向日输入大量的牛奶和面包,甚至还用罐头加咖喱粉给学生制作炖菜。在此之前,日本学生餐食里面几乎看不到蛋白质(通常是以大米和泡菜混合食用)。

1950年,日本国民收入达到战前水平。主食中的蛋白质成分逐年增多。到1955年,已经实现每年人均3-4个鸡蛋、1.1公斤肉以及110.7公斤大米。随着经济发展,日本人开始大量引入外国菜式,包括韩国烧烤、中国炒菜,在漫长的本土化进程中,逐渐摸索出日式风格的样式——精致容器盛装,小分量为主。

这也为日本后来的全民逐瘦风潮打下了历史基础。

2.帮助日本人控制体重的饮食习惯和出行方式

一度有人好奇,日本作为世界上肥胖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于是一位美国老哥四处寻找答案。按照世卫组织2006年公布的世界人口体重分布情况来看,全球有超过10亿以上成年人处于超重状态,其中有3亿左右被界定为肥胖。判断是否超重的标准是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M),数值超过25为超重,超过30则是肥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日本的一项数据却令人目瞪口呆,2002年,15岁以上的日本人中,BMI超过30的仅有3.6%。假如平均身高是1.6米,那大多数人体重都没超过48KG,实在不可思议。更令人诧异的是,他们居然有26%的29岁以下女性BMI地低于18.5(按身高1.65米算,体重仅有30.525KG),按照世界水平的定义,属于严重营养不良,可她们却以此为美。

随着研究深入,这位老哥又发现从1960-2003年期间,日本人每天的平均卡路里摄入量只是呈现缓慢上升态势(2291到2558),而美国人的却是在暴涨(3100到3900)。乍一看,似乎美国人获得的食物更多,但仔细观察之后,却得到一个令人费解的答案。

2003年美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为37870美元,日本的是34180美元,相差并不算太大。可为何日本人的卡路里摄入量远低于美国呢?客观来说,日本食品价格普遍高于美国,仅在2003年,日本人用于家庭食品购买的钱就占到支出的23.2%。美国的却只有13.1%。恩格尔定律指出:随着收入增加,用于购买食物的金钱比例会相应减小。

可为啥日本家庭收入都快跟美国齐平了,花在食物上的钱要比美国高出将近10个百分点?

经过多方走访调查,他发现日本物价更高,并且居民为了追求质量愿意花更多的钱。面包、鸡蛋、大米等物品在日本的价格是美国的2倍多。

其中大米更是典型,长期以来,日本为了保护本土大米市场(小作坊式生产),特意把国外粮食隔绝在外,导致国内米价疯涨。

更重要的一点,日本人更喜欢食用蔬菜水果、低脂鱼类,这些摄入对保持身材瘦小大有裨益。但是,日本岛国人口密度大,耕地面积少,主食偏贵,用来当饭来吃,必须要考虑成本,多盘小碟菜成了主流。

除去低热量饮食之外,日本人与美国人的出行方式天差地别。美国居民更习惯驾车,而日本人多是选择公共交通。从居住场所到交通站再到办公区,免不了步行。据统计,15岁以上的日本男性平均每天得走出7573步,女性则是7140步。但美国的大多数人却只有1000-3000步。

日本人普遍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私家车持有成本的影响,他们虽然也是一个工业发达国家,但汽车使用成本远远高过美国。以一辆150万日元的车为例,光税费就高达30万,每年车检费用在10万到20万日元之间。另外相关机构还会根据发动机排量大小加征8000-50000的税。关键办公地附近的车位还不一定找得到,就算有,每年车位费也是高达3600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命的是日本城市布局,就不适合开车,公共交通花费的时间成本还远远低于自由行,而企业的交通补贴普遍是针对公交地铁。这样一番操作下来,日本人的步行时间变得更长了(有一项研究表明,BMI在30以上的人平均每天要比体重正常的人少走2000步)。

于是,那位美国老哥大胆总结出日本瘦子多的两个原因:

第一、日本人主食属于低蛋白、低脂、低糖类型,但物价更高,由于购买力有限,导致整体热量摄入不高

第二、日本人主要以公共交通方式出行,每天步行数量大,造成能量消耗高

总结起来一句话:吃得热量少,消耗得多,不瘦都难。

在我个人看来,如何看待一个民族为何会形成某种共性时,最不能忽略的是他们大多数人所遵循的文化,或许人家就是流行瘦成架子的审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