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圈有句老话:初一相差不大,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初二,是90%学生成绩下滑的高危期。

很多孩子在小学、甚至是初一的时候还是‘尖子生’,但一到初二,成绩就开始急速下降。

与此同时,这些孩子的性格也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以前乖巧听话的孩子,上初二后突然变得自私自我脾气差,动辄大喊大叫,摔门咆哮。

导致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就是普遍存在的“初二现象”

01、什么是“初二现象”?

初中阶段是孩子“身心巨变”的关键时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

由于初二是初中部最难管理、成绩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年级,所以“心理断乳期”也被称为“初二现象”。

为什么90%的学生都会出现这么可怕的“初二现象”呢?

一、生理因素

初二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身体上都会发生很多引人注目的变化。

青春期的性成熟会促使孩子对异性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让孩子开始对异性产生羞涩的好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时候,家长如果对性教育闭口不谈,或者羞于表达,会导致孩子不知道怎么跟家长沟通,从而产生一些“青春期的烦恼”。

在无人引导的情况下,部分孩子会背着父母偷偷早恋,导致成绩一落千丈。

二、心理因素

初二开始,孩子的心理会发生较大变化。

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比较天真,一般都会对老师和家长的话言听计从,大人说什么,他就做什么。

升入初中后,孩子第一年还没熟悉环境,胆子小,也会比较守纪律。

但进入初二后,孩子的心理就会开始慢慢发生变化。

首先是身体成熟带来的心理变化。

这个阶段的孩子自认为什么都懂,甚至觉得自己比老师和家长还要理性,开始不认同老师和家长的管教,暴躁叛逆。

其次是学习压力带来的心理变化。

与初一的知识相比,初二的内容明显要深奥难懂很多,虽然这个阶段没有升学压力,但很多孩子还是出现了上课听不懂、跟不上、学习吃力、没兴趣等情况。

有的孩子面对突然下滑的成绩,甚至会‘破罐子破摔’,对学习再也提不起兴趣,无缘高中。

“初二现象”对孩子的影响可大可小。

父母处理好了,孩子可能只是暂时成绩下滑,处理不好,则会导致孩子整个人生出现巨大转折。

如:辍学、产生心理疾病、发生性行为、怀孕等。

02、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初二现象”?

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家长越是打压和阻挠,他越是喜欢和家长对着干。

想让孩子把自己的话听进去,父母不仅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还需要做到以下三个关键点:

理解孩子

很多亲子矛盾的发生,都是源于家长对孩子的不理解。

  • 孩子说不想去上学,家长的第一反应是:他没有上进心、厌学;
  • 孩子有喜欢的异性,家长想到的是:这么小就谈恋爱,思想不健康;
  • 孩子在学校打架,家长会这样想:整天惹是生非,不懂事。

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也许,孩子不想上学是因为在学校被欺负,喜欢异性是正常的青春期悸动,打架是因为对方先动手?

如果父母不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建议收藏这个“观察和记录表”,仔细分析孩子面对的问题和孩子的动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有真正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父母才能真正放下自己的执念,为孩子做出改变。

帮孩子调节情绪

青春期闹脾气的孩子,就像是饿肚子啼哭的婴儿。

他闹腾,不是为了折腾父母,而是想让父母帮助自己。

这个时候,我们要引导孩子去认识自己的情绪,告诉他,人有情绪是正常的。

允许他们面对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教会他们如何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比如:不开心的时候可以出去跑步,可以让爸爸妈妈带着出去玩一天,可以选择做自己开心的事来打发不开心。

长此以往,孩子不仅能快速走出“叛逆期”,将来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也会懂得该怎么调整自己的情绪。

和孩子保持有效的日常沟通

有的父母虽然每天都和孩子沟通,但却是‘无效沟通’。

因为和孩子说完话,父母还是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所以经常说几句话就没话说了。

其实,想和孩子保持‘有效沟通’并不难。

首先家长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姿态放低,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一样聊天。

除了关注孩子的作业和成绩,多和孩子聊聊当下的事实,学校的八卦,同学之间的相处,同时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彼此交流自己的看法。

这样不仅能了解孩子,还可以适当引导孩子思考未来,将来想做什么之类的。

切记!沟通不是说教!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父母的‘倾听’比‘说教’更加重要。

03

“初二现象”不是病,但闹腾起来是真的要命。

部分父母在面对“初二现象”的孩子时,会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或是引导。

其实,“初二现象”的背后是孩子特定阶段的发展特点和个体不同的内心需求体现。

这个时候,家长只要多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孩子走出“初二现象”只会是时间的问题。

但如果家长不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不为孩子的成长助力,孩子也可能会在“初二现象”这条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