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9月上旬开始,浙江丽水市的几家医院,先后收治过7位特殊患者。说他们特殊,其实临床表现一开始并不引人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患者的主要症状是怕冷、寒战、发热、乏力、剧烈头痛、全身肌肉疼痛

有的患者开始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烦躁,入院后很快发展为重症肺炎

从这些表现上来看,很多人一开始会认为是流感,随着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出现,又有点像肺炎。这和流感也很相似,流感合并肺炎有时候也会那么严重

但这些患者的流感检测是阴性的,最终经过宏基因检测核酸,这些患者中有6位鹦鹉热衣原体核酸(DNA)阳性,另外1例经专家讨论后临床诊断为鹦鹉热。

消息一经发布,很多人表示第一次听说这个病。他们说,看标题还以为是鹦鹉得病了,看完整个新闻才知道是人得病了。

那么,鹦鹉热到底是一种什么病?为什么会以一种鸟来命名这个病?

今天,感染科龙医生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鹦鹉热?

鹦鹉热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导致的一种感染性疾病。本来,这种病原体一般在鸟类中携带,尤其以鹦鹉最常见。

当鸟类将病原体偶然传播给人的时候,人也可以感染,所以,这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鹦鹉热是传染病

鹦鹉热是一种传染病,每一种传染病都有三个基本的传播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鸟类是主要的传染源,但很多人并没有接触除鹦鹉以外的鸟类,因此家禽和宠物鸟可能是更为常见的传染源

某些特殊的工作,如饲养家禽的人和宠物鸟的主人,经常暴露在禽类环境当中,属于鹦鹉热的易感人群

鹦鹉热衣原体是鹦鹉热的致病原:这是一种专门在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既不是病毒也不是细菌;鹦鹉热衣原体和病毒相似的一点是,同样不能自由活动,但是更接近于细菌,能被某些抗菌药杀灭

鹦鹉热衣原体存在于感染禽类的鼻腔和眼分泌物、排泄物、组织和羽毛当中,人通过吸入气溶胶和直接接触感染的禽类而感染。

鹦鹉热和新冠、禽流感有什么区别?

新冠和禽流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而鹦鹉热是由衣原体导致的。三种疾病都有一定的危险性,新冠和禽流感更容易传播,而鹦鹉热的传染性并没有那么强。

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目前还没有特异性的杀病毒药物可用,而衣原体是有特效杀病原体药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有鹦鹉传播鹦鹉热吗?

鸟类是鹦鹉热衣原体的主要储存宿主

全世界有460余种禽类可携带该病原体,包括火鸡、野鸡、家禽、鸵鸟、企鹅以及一些迁徙的鸟类。不过,绝大多数传染源是鹦鹉类,如凤尾小鹦鹉、凤头鹦鹉、葵花鹦鹉和普通的宠物鹦鹉

但是,通过其他动物传播的案例也偶尔有报道,比如羊、猫、狗、马,等等。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并非只有在野外接触才能够感染。

美国疾控中心曾经分析了1975~1984年间的1136例鹦鹉热患者。其中72%是接触宠物或者家养的禽类感染的,6%为野外接触,12%是长期接触禽类的工人,还有10%没有明确的禽类接触史。

宠物或者家禽感染后有没有症状?

很多人关心怎么判断鸟是不是有鹦鹉热

大多数鸟类感染鹦鹉热是没有症状的,也有一些会出现精神差、厌食、羽毛竖起或凌乱、眼和鼻分泌物多、腹泻等症状。部分鸟类可快速死亡。所以,见到这样的禽类应尽快处理。

鹦鹉热是否“人传人”?

人与人之间的传染罕见,但有报道过。国外曾经报道过一例重症鹦鹉热患者,传染给了同病房的病友,以及七名医院的工作人员,包括医生和护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鹦鹉热常见吗?

鹦鹉热是少见病,全世界都有分布。但是受检测确诊手段的限制,很多地方存在一定程度的漏诊

根据国外一项大型的研究分析,大约有1%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可能是由鹦鹉热引起的。

我国在2014年曾经对宠物鸟做过一个调查研究,最终发现,大约12%的宠物鸟血清鹦鹉热衣原体抗体呈阳性。

检测手段先进的美国,每年鹦鹉的发病率基本上都低于50例,近几十年来,每年平均约报告10例鹦鹉热。

鹦鹉热有什么临床表现?

人感染鹦鹉热衣原体之后的临床表现是多样的,有一些人甚至完全没有症状,或者症状比较轻微。也有一些人急性发病,表现为非典型的肺炎

一旦得了鹦鹉热,如果没有经过有效的治疗,死亡率可达10%左右,主要是因为部分患者会发展成为重症肺炎

感染鹦鹉热衣原体之后,有5~14天的潜伏期(更长可达39天),潜伏期内可以没有症状。

潜伏期过后,患者可表现为发热、畏寒、寒战、出汗和肌肉疼痛头痛比较常见且剧烈,患者可伴有畏光;还可能有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部分患者还有咽炎和精神状态的改变。

随后大多数患者可有呼吸道症状,约80%的患者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胸痛和咳血,但也有一些人没有呼吸道症状。

体格检查或者B超检查可以发现有肝脾肿大。有些患者可以出现肝损伤的表现,谷丙转氨酶升高

鹦鹉热比较重要的并发症是心脏方面的并发症,包括感染性心内膜炎和心肌炎。这个主要表现为心肌酶、肌钙蛋白的升高以及心脏彩超的异常。

鹦鹉热的诊断

鹦鹉热主要通过血清学检测来诊断,但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不具备这样的诊断条件。宏基因组检测是近年来发展的诊断手段之一,能够检测到衣原体的核酸片段。

鹦鹉热的治疗

鹦鹉热的治疗主要是抗病原治疗,大多数衣原体对四环素类、红霉素、阿奇霉素等药物还是比较敏感的。

其他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严格卧床休息、清淡而容易消化饮食,补充水、电解质和维生素,以及针对头痛、发热、腹泻的对症、支持治疗

如何预防鹦鹉热?

目前没有预防鹦鹉热的疫苗,所以只能从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入手。

由于鹦鹉热主要通过鸟类传播,所以避免接触鸟类是主要的预防办法。在接触鸟类的时候,严格戴口罩,勤洗手,不使用鸟类制品,不接触鸟类的羽毛等制品,做好鸟舍的消毒等,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小结

国内鹦鹉热病例的出现,大多数跟接触鸟类有关,尤其是宠物鸟。

有接触鸟类的患者,出现发热等类似流感的症状,同时有肺炎的表现,要引起注意。全世界范围内目前还没有鹦鹉热大暴发的事件,但人类应该引起警惕。

很多基层甚至大型的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缺乏特异性诊断技术,无法诊断,谈何防控?

殷切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大投入,积极引进检测方法,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想了解更多感染和肝病知识,敬请关注龙医生!

【参考文献】

1.Rybarczyk J, Versteele C, Lernout T, Vanrompay D. Human psittacosis: a review with emphasis on surveillance in Belgium. Acta Clin Belg 2020; 75:42.

2.Cadario ME, Frutos MC, Arias MB, et al. Epidemiological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Chlamydia psittaci from 8 human cases of psittacosis and 4 related birds in Argentina. Rev Argent Microbiol 2017; 49:323.

友情提醒:科普文章,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和用药的依据,以临床医生诊治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