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消亡的文明。能够取得这样惊为天人的成就,并不是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要清晰地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其重视血缘联系的。从原始时代我们就以血缘为纽带,组成一个又一个部落,大家一起生活,一起应对危机。

同时,拥有大智慧的祖先们,也有着开拓和探索的精神。神农尝百草就是最早的先例,但就是这些俗语和谚语,到现在也在指导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祖先们善于总结,更多的是通过祖祖辈辈的口口相传,被我们所知晓。

大自然中的树也不例外,对于古代先民而言,一些特定的事物总会代表不一样的含义。那么哪些树被先民们赋予了不一样的深刻寓意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大自然,了解先民对树的热爱,甚至不舍得砍伐,并将这种传统保留下来。

满树皆是黄金甲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一句老话“门前有槐,百鬼夜行”在民间时常认为槐树是通往阴曹地府的大门。木本属阴,所以经常把槐树叫做鬼树,但事实并非如此。

槐树一说大有杜撰的可能,槐树在古时候确实有招阴的寓意。但门前种槐,并不会给主人家招来恶鬼或者霉运。相反,门前种植槐树,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给主人家挡灾的,所以槐树是有驱邪护宅的寓意。

其次,槐树的生命力是极其旺盛的。一般来讲,槐树最少也会茁壮生长几十年,甚至有更长的寿命。只要外部环境许可,它就生长得非常迅猛,哪怕是在恶劣的外部环境下,它的适应能力也是其他树种所比不了的。故而,槐树被看作是长寿,健康的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槐树在古代被学子所喜爱,它代表着学子希望自己能够榜上有名。所以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学子都想要封侯拜相,槐树承载着他们的期待。时至今日这种思想寄托依旧存在,高考前夕,有的家长都会让孩子用槐树叶子洗手,图个好彩头。

然而,古代先民们最喜欢槐树的原因,不仅仅在于这些美好的寓意,而是因为它自身的药用价值。槐树的花,叶子,树根都是能够入药的好宝贝,起到清火解毒,增强免疫力,甚至是古代用来疗伤的止血圣品。

怀古伤今的一片柔软

小时候家里的老人总会告诉我们这样一句话,柳树的叶子不能吃。原因很简单,它和槐树一样,属于阴木的一种。柳树是能够驱邪免灾的,所以不能吃柳树叶。

对于驱邪免灾这一寓意,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她手中的玉瓶能够净化世间妖邪,玉瓶里插着的正是柳枝。

就算是到现在也一样,甚至很大一部分都存在于生活中。远行归家的学子或者是遇到坏事发生的情况,家里人总会用柳条沾水,进行抽打,将水溅到身上,用来祈福,驱邪避灾。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在,人们都习惯在先人或者死者的坟旁栽树,这种树,大多是柳树。先人和亡者墓前栽种柳树,一是为了亡魂不灭得以安息,二是荫庇后世,护佑家族的深切寄托。

柳树也有一个美丽寓意,它凭借着婀娜的身姿,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人们认为,春天到来的标志是柳树吐出嫩芽。因为老话常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话的意思体现了柳树的特点。

柳树是一种生命力极其顽强的树种,只要有土地,它几乎能生长在任何地方。它所展现出来的坚韧,挺拔和生机盎然就是春天的标志。它是春天的使者,是万物复苏的报时鸟。

但同时,它也有更加凄婉的寓意。不难发现许多文人墨客笔下,总会出现“折柳”一词。因为柳的谐音是留,代表着挽留和对友人,亲人的友好祝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经常会出现“折柳”送友,在分别前夕依依不舍的情景,正因为它代表着思念和祝愿,代表着“柳常青”,故而人们才不会轻易地砍伐柳树。

亘古不变的死疙瘩

和柳树一样,榆树的名字也是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榆的发音和“余”的发音一样,在中华民族中,这个余字,是有讲究的。余代表富余,意思就是一年结束后,家家户户都有剩下的东西,寓意着家家户户都过着好日子。

就像过年时,家里会挂鱼形的装饰品,年夜饭上一定会有一道鱼,是年年有余的意思。所以榆树在中华民族的印象中被赋予了,财富和富足,榆树上的小果实也被称作榆钱儿。

然而在民间还有一种叫法,榆木疙瘩可能大家都不陌生。虽然现在榆木疙瘩是指一个人不开窍,一根筋,但最开始的时候,并非如此。自然生长的榆树,很粗壮,高大,枝繁叶茂,和我们平时在市区里见到的截然相反。

榆树的枝干能达到5米,而且十分笔直。从古至今就有无数迁客骚人以榆树来比喻一个人具有坚韧,挺拔的意志,故而榆树代表着坚强和勇敢。

而榆树具有其他树木所没有的,最重要的一个特性,也是被称为榆木疙瘩的真实原因。如果你有幸到山野中去,看到一个漆黑,已经坏死的树干,却没有腐化,那就是榆树无疑,它也许枯死在那里很多年了。榆树是不会被流水侵蚀的,更不会腐化,它是亘古不变的。

小结

时至今日,我们仍不会轻易地砍伐这三种树,原因正是一种传承。这些树,已经不再仅仅只是大自然的一种植物,它们饱含了我们祖先对于世间的美好期盼。

作为子孙后代的我们,留着中华民族的血液,这样一辈又一辈传承下来的文化,我们铭记于心,永不会忘却。我们要顺应自然之法,遵循自然的规律,遵循古训,满怀敬畏之心。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