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许秋莲 上海报道

数字化转型是长三角地区目前发展的重要方向。12月7日,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新闻发布会在杭州召开,会议介绍了浙江出台的全国首个数字贸易发展指导性文件——《关于大力发展数字贸易的若干意见》。

《意见》明确,2025年浙江省数字贸易要占全球比重2.5%以上,初步建成全球数字贸易中心,打造浙江数字贸易“金名片”。聚焦数字贸易全产业链,做好数字贸易示范区、数字自贸区等八项核心任务。

此外,皖北的发展在长三角地区中处于较慢状态,为促进皖北地区加速融入长三角发展,国家发改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上海市3个区、江苏省3个市、浙江省2个市将结对帮扶安徽省的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蚌埠市、阜阳市、淮南市、滁州市、六安市。结对合作帮扶的期限为2021年至2030年。

在专精特新方面,国内首个专精特新孵化基地在杭州梦想小镇正式启用。

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罗仲伟表示,当前的中小企业不仅要面对原材料价格高企、订单不足、用电紧张等短期内生产性问题,还要面对数字化、智能化以及低碳化改造等长期发展问题。因此在通过阶段性减税降费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的基础之上,还需要进一步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地流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尤其是对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2025年浙江数字贸易要占全球2.5%以上

12月7日,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新闻发布会在杭州召开,会议介绍了浙江出台的全国首个数字贸易发展指导性文件——《关于大力发展数字贸易的若干意见》(下简称《意见》)。

根据《意见》,浙江要建设数字产业集聚区、数字金融创新区、数字物流先行区和数字监管标杆区“四区”,明确了提升完善数字贸易产业、平台、生态、制度和监管体系等5方面共19项举措。同时,围绕数字安全治理、人才、财政和用地、联动协同,浙江相应提出了4项举措。

《意见》还明确,2025年浙江省数字贸易要占全球比重2.5%以上,初步建成全球数字贸易中心,打造浙江数字贸易“金名片”。聚焦数字贸易全产业链,做好数字贸易示范区、数字自贸区等八项核心任务。

12月8日,由江苏省政府、工信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的2021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南京开幕。

江苏省副省长胡广杰指出,智能制造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围绕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步伐,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着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

沪苏浙结对帮扶皖北八市

为进一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城际交通是重要的一环。

12月11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在南京举办“南京都市圈智慧市域快轨示范工程”启动会,共商智慧轨道交通发展未来。本月,南京不仅将迎来宁句城际、2号线西延线开通运营,还将正式开工建设宁马、宁滁、宁扬3条市域线。

在文化建设方面,上海市文物局、江苏省文物局、浙江省文物局和安徽省文物局正式签署《长三角文物市场一体化规范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全国首个区域性文物市场一体化合作体系。根据合作协议,到2025年,基本形成开放、活跃、有序、诚信的文物交易市场环境,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文物市场的繁荣,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

此外,为带动安徽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发改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下简称《方案》)。上海市3个区、江苏省3个市、浙江省2个市将结对帮扶安徽省的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蚌埠市、阜阳市、淮南市、滁州市、六安市。结对合作帮扶的期限为2021年至2030年。

如何开展结对帮扶合作?

《方案》提出,开展干部互派挂职,根据工作需要和从严控制领导班子中挂职干部人数等规定,分批选派优秀干部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挂职,注重安排优秀年轻干部参加;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探索创新飞地、园中园等模式和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等机制,鼓励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率先布局,积极推进产业转移与承接;搭建资本与项目对接平台,按照市场化机制探索设立专项基金,梳理重大项目清单,推动项目和资本高效对接;加强农业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建设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合作,共同开拓优势旅游资源,联合开发跨省市旅游路线和新产品;提升民生共享水平,推动优质教育、医疗、康养等资源共建共享;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和高技能人才共享平台,共同培训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国内首个专精特新孵化基地在杭州梦想小镇启用

上周,在专精特新方面,国内首个专精特新孵化基地在杭州梦想小镇正式启用,助推创新加速。

据悉,由创兴动力集团旗下科创产业孵化平台蜂巢孵化联合直通北交所共同打造的该基地专注服务于发展中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赋能培育和成长加速,同时助推区域内一批成长性好、专业化水平高、创新能力强、产品服务特色化明显的中小企业加入到专精特新“小巨人”的行列中来。

截止到目前,直通北交所相继推出了专精特新资质申报、专精特新赋能特训营、专精特新数据地图等,将全面落地在孵化基地。在此基础上,基地将打造“科创产业链接新生态、高端人才导入新窗口、科创服务新示范”的生态协同、创新加速平台。

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要继续面向市场主体实施新的减税降费,特别是帮助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恢复发展。加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力度,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

会议还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畅通国内大循环,重在突破供给约束堵点,重在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

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罗仲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当前的中小企业不仅要面对原材料价格高企、订单不足、用电紧张等短期内生产性问题,还要面对数字化、智能化以及低碳化改造等长期发展问题。因此在通过阶段性减税降费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的基础之上,还需要进一步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地流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尤其是对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看来,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也有利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提升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水平,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效率,同时还有利于提升我国产品质量、附加值和品牌知名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

(文章部分综自:中国新闻网 《国内首个专精特新孵化基地亮相 助推创新加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记者缴翼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力推金融支持实体:激发“专精特新”企业,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覆盖沪苏浙皖每周最新动态和重点政策解读

追踪三省一市千万+企业流动新态势

探索新发展格局下产城发展新潜能

共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出品:21世纪长三角研究院

统筹:卜羽勤

编辑:李博

主笔:许秋莲

制图:张佳骏

更多信息及合作请联系:csj21st@163.com

(作者:许秋莲,卜羽勤 编辑: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