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骁在会议总结中提出两点希望:一是商务局各科室要加强和专家、学者的交流,多请教、多学习,充分利用好本次的调研成果,为开展日常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二是市商务经济研究会、市商务协会要搭建好平台,每年开展一次论坛交流活动,为专家、学者提供渠道,为政府决策出谋划策。(袁文燕邹艳平)

为了增添四川省绵阳市服务业发展新活力、新功能,全面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市委市政府相关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日前,绵阳市商务局举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与管理创新”论坛暨颁奖活动,这是绵阳市针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举行的首次专题论坛。西南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学院天府学院、绵阳师范学院、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等在绵高校的论文作者,绵阳国土资源学会、金融学会等友好商学会负责人、企业代表等70余人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由绵阳市商务局主办,省商务经济学会指导,市商务经济研究会、市商务协会承办。市商务经济研究会理事长张忠诚在会上介绍了论坛开展情况,为推动绵阳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中西部服务业强市,在市商务局的安排下,由市商务经济研究会、市商务协会组织在绵高校专家及商务智库专家,经过深入调研,撰写了50余篇关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与管理创新的论文。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15篇,优秀奖15篇,并汇编成册。获奖论文围绕绵阳现代服务业如何提质增效,夜间经济、会展经济、跨境电商、特色商业街等如何繁荣发展,互联网思维下怎样推进电商直播经济、酒店餐饮业、特色民宿业的发展,如何提升物流服务、家政服务、健康养老等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对策。

“绵阳如何发展夜间经济”“马家巷步行街怎样优化改造”“绵阳物流业发展如何提质增效”……论坛上,各高校专家教授进行了交流发言。

四川省商务经济学会秘书长贾驭琨分享了目前国内外的宏观经济形势,并从产业融合、空间布局、制度创新改革等方面介绍了四川省服务业发展的三大路径。

绵阳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韩忠明介绍了绵阳服务业的发展情况。“十三五”以来,绵阳市服务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改善民生的主渠道、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主阵地。2020年,服务业成为全市第一大产业,占据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

韩忠明表示,服务业在绵阳经济发展中贡献日益突出,为全市GDP突破3000亿元作出积极贡献。这其中,也离不开智库专家的鼎力支持。当前,全市商务系统正在开展“12345”行动方案,即出台一部科学规划、坚实两大重点行动、补齐三大短板、实现四大目标、抓好五个“千方百计”,希望专家们围绕绵阳的“千亿商业圈”“中央商务区”,以及“绵阳米粉”“香腊产业”等本土特色品牌作为研究方向,重点调研,“跳出商务看商务”,围绕“12345”,补齐“六七八九十”,讲好绵阳商务故事和品牌故事。

韩忠明说,全市服务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今后服务业领导小组既要当好观察员、情报员,又要当好参谋员、调度员、运动员,联合各界力量全面行动起来,做好大调研、大思考、大合作,促进绵阳服务业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