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西方管理学中有个著名的“酒与污水定律”。今天咱们通过一段战国的历史来看看酒与污水定律是怎么回事儿。说到战国时代,大家一定知道廉颇,一定知道李牧。这二位位列战国4大名将,那可是非同寻常的人物。可是赵国拥有如此厉害的良将,也免不了灭亡的结局。秦国利用“酒与污水定律”就让英雄无用武之地,让赵国灰飞烟灭。这个让赵国灭亡的关键人物就是权臣郭开。

一、酒与污水定律

1、酒与污水定律的定义。

酒与污水定律:一勺污水倒进一桶酒中酒就成了污水,而一勺酒倒进一桶污水中还是一桶污水。从定律可以看出,不管有多少酒,只要加入一勺污水都会让这酒变成污水,这里面起决定作用的只是那一勺污水。引申到管理当中,就是在一个团队或组织内部,要及早的发现那个破坏团队高效运作的人,并在他未造成破坏之前就把他清除出去。只有这样,一个团队或组织才能高效长久健康地发展下去。这个定律跟我们中国的居安思危的思想如出一辙,在现代国家和企业的管理中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人力资源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酒与污水定律的两个方面:

其一,污水入酒,最终污了酒。

在我们中国有句俗话“一块臭肉坏了满锅汤”。一锅美味的鲜汤因为一块变质的肉只能倒掉。比如三国时期的马谡失街亭,只因用错这一个人,导致蜀军在大好形势下满盘皆输。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些不法商贩为了一时之利,以次充好,以假当真,为了一点小利而不惜损害人民的健康,而且还断送了自己的人生。还有一些企业,由于在选拔人才方面的疏忽,招进一些品德不端的人,他们经常会为了换取自己的私利而损害企业的利益。更有甚者,有一些人竟然会出卖国家的利益。一勺污水倒进酒里,再好的酒也变成了污浊的水。

其二,酒入污水,还是污水。

大家都知道岳飞,这位正直的军事奇才,在正值壮年之时含冤而死。这位使金兵胆战心惊的大英雄为什么会这么窝囊的死去?原因是整个南宋小朝廷,上至皇帝昏庸无能,下到百官奸臣当道,这样的国家怎么能容的下那些正直能干的人才呢?像辛弃疾,陆游,不都是在这种污浊不堪的大环境下郁郁而死的吗?任凭你是一股清流,都无法改变一池的污水。再香的美酒倒入污水之中也不过是一池污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酒与污水定律的警示:

通过以上对酒与污水定律的简单解释,我们已经知道这个定律在管理方面的作用了,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警示。

其一,必须远离污水。

明白了污水的危害,我们首先就是要防止受到污水的污染,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污水。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遵循着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引自《易传·象传下·既济》意思是君子要先考虑到将来有可能发生的祸害,做好预防措施。说白了就是说在危害还没有来临时就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这样才能保证事情顺利高效的完成。

其二,远离不了必须先净水。

虽然我们的团队在选择人才时,可以尽量的去远离污水,但是是人就会犯错误,总是免不了因为一些主观的因素,让一些有问题的人进入团队。在污水混进酒里的时候,我们要建立起净水的机制,通过监督和惩罚,让“污水”自律或他律,结果要么是能力与品质自我提升,要么是被驱逐出团队。

“酒与污水定律”,不仅管理企业需要注意,管理国家也同样需要注意。

二、邯郸之战后的赵国逐渐堕落成了一池“污水”

战国中后期,能够统一天下的主要是秦国和赵国。赵国在赵武灵王和赵惠文王两代英明君主的苦心经营下,赵国达到了最强盛的时代,给接盘的赵孝成王留下了强大的班底,文有平原君、蔺相如、虞卿、赵豹等人,武有赵奢、廉颇、楼昌、乐乘等人,另外还有客居赵国的战神乐毅。

如果靠这样的实力,赵孝成王能够励精图治,合理利用这些人才,赵国足可以跟秦国分庭抗礼。可是当政初年的赵孝成王两次错误的决断,造成了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两大战役把前两代君王创造的家底几乎耗尽,赵国从孝成王开始由盛而衰,虽然孝成王后期通过重用廉颇等人让赵国恢复了一定的实力,但是再也无法回到那个全盛的时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邯郸之战后,国力耗尽的赵国不仅没有居安思危,反而逐渐堕落成了一池有问题的“污水”。

1、两代赵王均堕落,源头被污染

赵孝成王在选择继承人上也是犯了错误的,这也不能怪他,因为他不懂“酒与污水定律”。他居然把一心培养的太子春申君送到了秦国当质子,这秦国还能放他回来吗?不得已,又立公子偃为太子,一般情况下,君王培养下一代都会选择品行优良的孩子作为伴读,并且还会选择德高望重的老师来教育子女。

可是不知道是不是这位孝成王无暇顾及子女,居然给太子找了个不良少年郭开做为伴读;虽然历史上没记载太子的老师是谁,但是从后来的赵悼襄王的所作所为来看,他的老师应该不是什么好老师。从小与一个卑劣的人为伍,其结果可想而知。所以就有了后来的弃老将廉颇于不用。而且因为赵悼襄王的品行不端,造成了下一代赵王的更加的不堪。

《资治通鉴·卷六》:其母,倡也,嬖于悼襄王,悼襄王废嫡子嘉而立之。

跟什么人学什么人,又何况是郭开的刻意为之。所以这位公子偃在谋取了王位之后,跟郭开一道胡作非为,他本来有个嫡妻,而且还给他生了个儿子。但是这个好色的公子偃居然又娶了个娼妓做为妻子,并且在这个女人的蛊惑之下,居然把嫡妻给废了,立了这个娼妓为王后,随后这个女人又陷害太子赵嘉,昏庸的公子偃居然就真的立了倡后所生的赵迁为太子。

在赵国国势日渐衰微的时候,做为赵王不是想着发奋图强,振兴赵国,却在这样的时候沾花惹草,放纵自己的欲望。而更糟糕的是,他的儿子竟然让郭开当老师,他自己都被这个小人带歪了,这可好,现在又让他祸害自己的儿子,这郭开还真不错,又一次成功的培养成了一个更加昏庸的赵王。

两代赵王的堕落说明水源从源头就被污染了,赵国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2、权奸郭开私心太重,既污染了上游又污染了下游

为什么赵悼襄王会变成一个无能的酒色之徒呢?这是郭开长期对其影响的结果。当春申君做为质子被扣留在秦国的时候,郭开就动起了歪脑筋,他希望公子偃能接替春申君成为储君。做为伴读,郭开跟公子偃可以说是从小一起长的大的发小,他不是让公子偃学习治国之道,而是教他一些歪门邪道,把一个堂堂的太子弄成了不学无术的庸人。

他把公子赵偃当成奇货,极尽溜须拍马之能事,他让公子偃假装成孝子贤孙,天天早请安,晚道好,哄的赵孝成王心里别提多舒服了。对那些大臣他让公子赵偃大力拉拢,动不动就大加封赏。就这样,上面父王夸他孝顺,下面大臣说他贤德。公子赵偃形成了不小的政治势力。后来赵孝成王快不行了,可是春申君却困在秦国回不来,最后他在无奈中死去。郭开抓住机会,以国不可一日无主由,鼓动大臣们拥立公子赵偃为赵王,这就是赵悼襄王。

这个权臣郭开,对上把两代赵王带成了昏庸之辈,对下他把朝堂的风气弄的乌烟瘴气。上游的水被污染了,下游自然也难逃被污染的结果。一个只顾自己私心的人被委以重任,那这个国家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3、赵国朝堂的整体水质都被劣化

自从郭开扶赵悼襄王上位后,这家伙一路飙升,变成了相国并被加封为建信君,成了位高权重的重量级人物。小人得势可不得了,他开始露出了真面目,对上一心揣摩赵王的心思,比如他鼓动赵王动用全国的财力物力修了一条贯通赵国南北的直道,郭开在这里面捞了不少。对下在他的影响下,赵国一片阿谀奉承之风,大家都在想尽办法自己发财,什么国家王室,国土百姓,全都抛在了脑后。一些正直的大臣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整个赵国腐败透顶,成了一潭污水。当初那一勺污水慢慢的污染了一池子水,而且水质越来越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国本来具有并吞天下的雄心,之所以邯郸之战后冒出来郭开这样的一勺污水,并污染了赵国这一池清水。主要原因还是赵孝成王在邯郸之战后不思进取、忘记了居安思危,从而对内政放松了警惕,让郭开这样的污水有机可乘导致的。最终,一勺污水污染了整个大环境,赵国在亡国之路上加速狂奔。

三、赵国良将辈出缘于良好的“造酒”环境

本来赵国在赵孝成王后期、邯郸之战之前政治环境还是不错的,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之下,赵国从那个贫弱的小国变成了一个中兴之国,从此后赵国良将辈出,赵国以后的发展有了良好的“造酒”环境。

1、强邻环伺,让赵国武备警钟长鸣

史记记载“中山在我心腹,北有燕,东有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可以看到赵国周边可以说是虎狼环视,就这样的地理位置,生存下来面临极大的挑战,更别说还有胡人匈奴人的挑战了,就连中山国,燕国这样的小国都来捣乱。赵国必须要加强战备,操练人马,不然连国土都保不住。可是要想改变这种积弱挨打的局面,唯有变法图强才能改变现状。警钟长鸣之下赵武灵王开始了胡服骑射的伟大变革。

2、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让赵国具备了良将辈出的“造酒”土壤

赵国在长期与匈奴人的作战中,赵武灵王感觉到骑兵部队在大规模会战中的重要性。所以他在全国范围内发布改穿胡服、束皮带、用带钩、练骑射的政策,这就是著名的“胡服骑射”。这次改革可不仅仅是穿穿胡服的事儿,胡服骑射摆脱了耗资大而且笨重的甲衣战车,赵国的军队变得灵活机动而富有战斗力,改变原来的战争形式。这样既减少了军费,也减少了百姓的赋税徭役,强兵利民。这次变革使赵国拥有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大规模骑兵军队,这就是为什么在战国后期赵国能与强大的秦国分庭抗礼的原因。

再就是推出了军功机制,打破了贵族世袭,大批寒门通过军功过上了富贵的生活,这大大的提高了军队的积极性,战斗力大幅提升。赵国从此形成了尚武的风气,民风开始变得彪悍,胡服骑射使赵国国力大幅增长。这为以后赵国出现大批的名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赵国灭中山,抑魏、齐,逐三胡,开疆千里,还对秦国构成直接威胁。并且后来还涌现出一批名将。酿酒的土壤有了,就剩下“美酒”飘香了。

3、赵国的“美酒级”良将表现亮眼

公元前284年,年轻的燕惠文王拜乐毅为相,联合燕、秦、韩、魏,东伐齐国,大败齐军。名将廉颇就是在此战中脱颖而出。第二年,廉颇乘胜率赵军攻入齐国腹地,袭取阳晋,威震诸侯,赵国从此跃居山东六国之首。廉颇功不可没,回来后被拜为上卿。

公元前269年,秦攻赵,围阏与。赵王想让廉颇、乐乘去支援,可是两个都认为路途远,道路狭窄,没法支援。于是找来赵奢,赵奢言:“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于穴中,将勇者胜。”意思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由此,又一位赵国名将,赵奢,闪亮登场了。赵奢果然不负赵王的信任,支援阏与大败秦军,从此威震秦国,几年秦军都不敢来犯,因此赵奢被封为马服君。

提起李牧,可能没有廉颇名气大,但是他的军事能力是非常卓越的,在战国末期他就是秦国的梦魇。李牧在开始是籍籍无名的,他一直驻守边关,曾经大败匈奴,消灭10多万的匈奴的军队,先后灭了襜褴(chānlán),打败东胡,收降林胡,从此后十多年间匈奴都不敢接近赵国的边境。这时候他的威名还是不为人知。

公元前234年,秦大将桓齮连克赵国多个城池,赵国10万军队覆灭。桓齮继续乘胜出击,赵国处在亡国的边缘。危急时刻,赵王无奈调回远在边疆的李牧。此时李牧被任命为大将军,赵国的军队已经不足7万了,在这种要人没人要钱没钱的情况下,李牧临危受命。他采用坚固防守,伺机而动的策略,在等待敌人犯错误的同时养精蓄锐,只要对手稍一犯错就没有回旋的余地。

对桓齮一战就是这样,秦军进攻肥下想引诱赵军出击,上当的赵将赵葱建议救援肥下,李牧冷静的说:“敌攻而我救,是致于人”,乃“兵家所忌”。李牧反其实道而行,趁秦军去攻打肥而大本营比较薄弱,抓住这一战机一举拿下秦军大本营,消灭大量秦军并获得了大量辎重。李牧预料到桓齮部必来回援,派一路人马正面佯攻,两冀主力齐飞,对秦军形成了合围,一举大破秦军,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桓齮,此一役随10万秦军灰飞烟灭。这就是著名的肥之战。

公元前232年,秦始皇再次分兵两路攻打赵国。李牧审时度势采用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首先李牧在北路番吾地区猛攻,秦军受阻大败,然后又李牧回到南部跟司马尚部汇合,在南路再一次大败秦军。这就是番吾之战。

这两次大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围歼战经典案例,李牧和他带领的赵军数次大败秦军,成了当时秦国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代军神力挽狂澜,让赵国成了秦军一统天下的最大的障碍。

四、秦国巧用“酒与污水定律”一举亡赵

虽然赵国靠着这些名将,在战国末年同秦国分庭抗礼。但是赵国的国君却一代不如一代。又经过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的消耗,赵国已经大不如前了。而且赵国在权臣郭开为首的贪官污吏,把赵国弄的腐败不堪。秦国看准了赵国的这些弱点,巧妙的采用“酒与污水定律”,通过贿赂郭开并收买郭开,秘密让郭开变成秦国的卧底,轻松地排挤了廉颇、干掉了让他们头疼的李牧,一举灭亡了赵国。

1、一壶“老酒”廉颇因“污水”排挤客死异乡

赵悼襄王即位后,郭开仗着赵王撑腰,自己也有权有势,开始胡作非为起来,很多正直的大臣都对他不齿。尤其是像廉颇这样正直的大将,眼里揉不得沙子,对这样的小人,他肯定会直言不讳。所以在赵孝成王还在时,公子赵偃和他的发小郭开,就看廉颇不顺眼,这样的小人是很容易被得罪的。所以才有了日后廉颇客死他乡的结局。

公元前244年,廉颇出征魏国,就在他攻克繁阳城准备乘胜出击时,郭开怕廉颇立下大功后回来会威胁到他自己的地位,就赶紧的跑到赵王面前给廉颇穿小鞋,他说廉颇不仅老了,而且还居功自傲,他不能再当主帅了。在郭开的鼓动下,赵王让乐乘去替他出征。廉颇接到命令后大怒,他一气之下带兵打跑了前来接替自己的乐乘,然后跑到魏国,他想学当年的信陵君,期待着将来有一天赵王能请他回去继续为赵国效力。

机会似乎就要来了,秦国接受了尉缭的建议,要诱使赵国出兵以消灭赵国的主力。尉缭派王敖先去魏国游说让魏国把邺城献给赵国,这样在魏国有难时赵国就会前来相救。然后王敖又拿重金来赵国,他知道郭开是个极其贪财的人,买通此人就能达到目的。果然再郭开收了黄金后,满口的答应了让赵国去接收邺城。在他的劝说下赵王愉快的同意了。结果可想而知,赵国前脚一出兵,秦国后脚就来攻打赵国了,赵国连丢好几座城,赵国面临着很大的危机。这时赵王想起了廉颇,想启用这位老将,但是郭开极力反对,但架不住群臣的强烈要求,于是赵王派使臣想要看看廉颇还能不能用。

郭开为了不让廉颇回赵国,花重金买通了使臣。可怜廉颇为了表示自己还能为国效力,还专门多吃了几碗饭。结果使臣的报告彻底打碎了廉颇的希望。

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可叹一代名将从此结束了他南征北战的生涯,一壶“老酒”廉颇最终客死楚国。

2、一壶“烈酒”李牧惨遭“污水”冤杀身死

公元前229年,经历连年战争的赵国又出现了连续的天灾,赵国大面积饥荒,国力已经衰败到了极点。屋漏偏逢连夜雨,秦国又趁机大兵压境。李牧再一次受命迎战,秦军又将面临残酷的局面,李牧这个名字是秦军的噩梦。李牧不除,秦军就难逃你死我活的轮回,所以秦军大将王翦提出使用反间计。

于是秦国再一次用重金去贿赂那个贪财的郭开,这时的郭开更是赵王的红人了,因为他是赵王迁的老师,赵王是他一手培养的,他的话在赵王面前很有分量。看到那些黄灿灿的金子,他根本不考虑什么国家利益。他先是到处散布李牧想要谋反的消息,然后又到赵王面前说坏话。结果赵王居然想都没想就赵葱和颜聚去取代李牧和司马尚。虽然李牧坚守着”将在外而君命有所不受“的原则,但是无奈赵王下了死命令,而李牧的性格也不可能像廉颇一样先反了再说。

失望的李牧喝的大醉,被赵葱派人割下了头颅。一代军神,在战场上未尝败绩的大将军,在浴血的沙场没有死去,却被小人几句谗言给夺去了性命。一壶“烈酒”李牧就这样以冤死而收场。

3、没有了“老酒”和“烈酒”的赵国被速灭

李牧死后三个月,公元前228年,王翦大举进攻,大败赵军,占领了东阳地区,匆匆应战的赵葱,很快就做了刀下之鬼,很快秦军就攻克了邯郸,那个意气风发的下令杀死李牧的幽缪王赵迁,现在吓的要死,可是现在还有谁能横刀立马呢?他所信赖的那个郭开,这时却给他出了个投降的好主意,并且投降书都替赵王写好了。到现在幽缪王才明白,他们父子二人所信赖的人正是害他们的人,他自己喝下了亡国的毒酒,而这个小人郭开却成了秦国的上卿。没有老将廉颇,李牧又死了,赵国已经无将可用,无论是老酒还是烈酒那毕竟是上等的好酒,如今酒都变成了污水,等待赵国的必然是迅速灭亡。

结语

赵国两代国君在一个小人的影响下变成昏君并让国家迅速灭亡。这正是酒与污水定律,一勺污水倒进酒桶里酒就变成了污水。可见在一个国家,在一个团队,要及早的把破坏国家或者团队正常运行的人清除出去,哪怕把这个破坏因素像拴住一个不安分的驴子一样栓起来。不然天长日久,那个优秀的团队,那个强盛的国家都像这桶被污染的酒一样变成一桶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