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医疗行业传来了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那就是“DRG/DIP支付方式”即将开始三年的改革计划。

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的《三年计划行动》,旨在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改革,推动高质量医保支付。

《计划》中对未来三年内的DRG/DIP支付改革做出了指示,并且制定了相应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相信现在很多朋友,听到DRG/DIP这个词会非常陌生,这个支付改革究竟会如何影响医保体系呢?那我今天就来给大家解释解释。

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是一种用来衡量医疗服务质量以及随后的医保支付的重要工具,根据年龄、疾病诊断、并发症、严重程度等因素,将患者分入若干的诊断组,进行综合的管理体系。

DRG付费则是通过预付管理机制,提前制定出DRG病组需要支付的标准,将现在非常繁琐复杂的医疗支付程序,变得标准化。

支付方式不再根据患者实际花费计算,而是根据DRG医疗组服务的对象与结果进行支付。

DIP(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分值付费)则是一种综合概念,将区域统筹、点数法、总额预算、按点值服费这几个概念融合在一起。

通过大数据建立出完整的管理体系,再按照客观的共性特征对病案数据进行分类,实现一定区域内的标化定位。

通过DIP系统,可以客观的反映出疾病严重程度、治疗复杂度、临床行为规范、资源消耗这些数据,对后续的医保支付、资金监管、医院管理等系统的革新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计划》提到了四个覆盖,分别是。

1统筹地区全面覆盖

在2019至2021年试点基础上,以三年为基准,以省级为单位,启动不少于30%的统筹地区开展DRG/DIP支付方式,并且进行实际付费使用,鼓励省级单位提前完成统筹地区全覆盖。

2医疗机构全覆盖

统筹地区开始进行DRG/DIP改革后,按照三年基准开展住院服务机构全面覆盖,每年进度不能低于30%,在2024年启动的地区,必须在2026年底前完成。

3病种全面覆盖

统筹地区开始DRG/DIP付费改革后,按照三年为基准,安排付费医疗机构全病种覆盖,进度不能低于70%,在2024年启动的地区,必须在2026年底前完成,鼓励入组率超过90%。

4医保基金全面覆盖

统筹地区开始DRG/DIP付费改革后,按照三年为基准,安排DRG/DIP付费基金占住院医保基金的70%,每年进度不能低于30%,在2024年启动的地区,必须在2026年底前完成,鼓励超过70%的基金总额预算覆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DRG/DIP计划全面推行后,医疗IT行业将迎来一个极大的增量空间。、

DRG/DIP信息系统,一共分为两个端口,医保局端跟医院端,如果在3年内实现全国普及,那么代表全国300多个统筹区、数万家医院都需要连上DRG/DIP信息系统。

而一般的DRG/DIP系统费用,医保局端在500万元,二级医院100万元,三级医院200万元,如此强大的力量,无疑会提供至少三年的上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