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城市发展进步离不开法治的支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亦离不开法治的保障。随着法治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闵行,正朝着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示范目标铿锵前行。

闵行区加快推进建设“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新体系,引领全市乃至全国绩效管理改革。2019年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发布《中国财政预算绩效绩效报告(2019)—地方经验》,闵行区作为全国唯一的地市级示范典型向全国各地复制推广,并在绩效管理全国论坛上作经验介绍与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本情况

坚持体制机制改革不停步

闵行区紧紧围绕财政改革工作重点,有序推进和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新体系,形成“预算决策有评估、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新机制。

率先建立绩效管理改革体系

闵行区率先从预算绩效管理制度、预算绩效标准体系、绩效报告制度三方面建立制度标准体系。围绕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环节,系统研究制定涵盖预算绩效管理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已形成以一个实施意见、两个管理办法、五个主管部门管理流程、若干个配套方案和年度工作要点和通知构成的“1+1+3”管理体系。

多维度推动绩效管理改革全面前进

闵行区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党委、政府决策,各部门各单位具体落实实施,人大政协监督问责、审计监察,发改委、研究室、科委等相关主管部门实行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要成效

第一步:强化绩效目标管理

在预算编制环节,着力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并将绩效目标设置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未按规定设定绩效目标或目标审核未通过的不得安排预算。在申报预算的同时,预算单位必须明确项目的预期产出、效果及相关满意度等绩效目标,并围绕项目所要实现的目标,科学合理测算和申报资金预算计划。2020年底闵行区已实现绩效目标申报全覆盖。

第二步:建立常态化评估审核机制

在预算审核环节,根据预算单位申报的绩效目标、资金预算计划等内容,从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方案可行性、筹资合规性五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闵行区在预算项目库管理制度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项目评估评审机制,区级部门建立项目自评机制,组织自我评价,完善项目备选库,区财政局从项目备选库,选取项目进行重点评估评审。

2020年区级部门通过开展自评项目,将绩效目标申报与预算立项前评管理机制的有机结合,使项目预算编制和安排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效率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从源头上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步:执行考察“双监控

在预算执行环节,对预算单位合理安排项目执行及资金使用计划进行跟踪监控,系统反映项目绩效目标的运行情况和实现程度,实施目标纠偏及阶段性预算执行考察“双监控”,对与计划偏差较大的项目及时调整,提高预算执行率,促进绩效目标实现。对提高预算执行率、规范项目实施管理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跟踪运行监控,进一步提高预算执行率,并将核心指标“双低”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的参考因素。

第四步:开展项目支出绩效后评价

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预算项目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据设定的绩效目标,由区财政局统一组织部署,明确评价范围、任务要求、评价时间节点,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预算项目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通过项目支出绩效后评价,将绩效管理链条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监督的各个环节,基本实现年度预算支出全覆盖,并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初步建立绩效结果应用和预算项目安排有机结合机制。

第五步: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通过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融合的方式,将绩效目标申报与预算立项前评价和部门预算编制实现同步,进一步优化部门的目标管理;将事中跟踪评价与部门预算执行实现同步,强化部门绩效运行监控管理;将事后绩效评价结果与部门绩效实现度和行政效能考核相结合,提升部门主体责任意识。并及时反馈全过程绩效评价结果,就评价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预算单位完成绩效问题的整改工作,并反馈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全过程绩效管理结果在预算报告、决算报告以及区政府网站进行公开,接受公众的监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供稿:区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