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事件概述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当天,有网友反映,浙江海宁南关厢街上有一女子身穿和服。当地民警接到举报后,赶到现场劝阻,并将其带至派出所进行调查。

当日晚,海宁公安发布通报称,经调查,该女子当时身着和服在南关厢拍摄,警方对其不当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教育,该女子已认识到错误,表示非常后悔。

据了解,该女子为南关厢一日式茶室店长,兼职做网店模特,自备有各式服饰。13日中午应一店铺邀请穿着和服前往拍摄,结束后回到茶艺馆换上了自己的衣服。下午其本人看到了网上议论,才意识到当天是国家公祭日。

二、传播情况

自12月13日下午相关报道传出后,纵数横谈舆情监测与舆情分析中心于12月13日16时至14日14时的周期内采集相关舆情信息23390条,其中有效信息20032条,网友评论3358条;舆情声量于13日21时达到波峰2160条。舆情数据屏呈现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各方观点

锦观新闻:在这样一个铭记历史、共同祭奠罹难同胞的日子,在公共场所身着这样的服饰,的确不合时宜。这无关穿衣自由……值得当事人反思的是她自己对历史的认知与态度。

早间晨报:问题的根本并不在于和服,而是在于什么时候穿。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很特殊的日子,就是这样一个日子里,你穿着侵略者的传统服饰上街,这明显是令人反感的事情,因此,穿衣服应该注意时间和场合。虽然穿衣自由,但更要穿衣得体。

头条网友:

“平时都不能原谅,何况还是公祭日。”

“故意的,不可能不知道,只要他有微信,朋友圈不说刷屏吧,起码,会有百分之三四十的公祭日图片,会不知道?其心可诛。”

“应该调查下邀请她必须穿和服的那家企业,女子无知不知道什么日子,那家企业今天特殊日子指定要求女子穿和服难道真不知道,有挑衅之嫌。”

微博网友:

“如果是在无知的情况下,是可以原谅的!如果连这些历史发生的日期或国家公祭日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或意义的话,我想她还是回去再读下书吧。”

“不是说上纲上线,任何一个中国人,在国耻日里,都不能如此的麻木不仁。”

“有法律规定国家公祭日不允许穿和服上街吗?如果没有规定,警察批评教育她有什么法理依据吗?这个世界的事情不是非此即彼,二选一,我反对网爆这位女性,但并不是支持她这样做,生活中应该有缓冲地带。”

四、舆情点评

不论愿不愿意承认,即便今年已经是第八个国家公祭日,但仍然有一些人缺乏对日期的敏感性,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工作日里,真正有多少人能第一时间想起今天是“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而不是“该死的周一”,是值得商榷的。故此该女子说不知道未必是在狡辩。

纵数横谈舆情监测与舆情分析中心认为,在敏感的日子里穿着和服上街,无论该女子的动机如何,有意还是无意,绝大多数公众只会看到和评价行为本身。和服作为一种特定文化的典型符号,必然激起朴素的民族情感并揭开沉痛的历史伤疤。

从22个小时内的舆情信息走势的双波峰看出,爱国情感最容易被挑动成为舆情话题,而且往往显示出极端化和扩大化的两极对立观点:一方面是“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以所谓“穿衣自由”为口号,认为任何的批评教育都是公权力滥行的表现;另一方面是“爱国,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似乎对该女子骂得越狠,就越能彰显出爱国情感,若是有意,就骂她恶毒,若是无意,就骂她无知,任何网暴和过激行为就有了合理的掩护。

无论是对各个网民群体还是各种文化符号做出理性切割都很难实现,我们只能记住三点:一,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无知是其中一种;二,任何自由是有限的自由,绝对的自由意味着绝对的无序;三,“爱国贼”和“卖国贼”一样,不是容纳暴力和伤害的借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