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痛非常容易受情绪影响,你一生气,它就痛得厉害,像这种情况,金铃子散很好切入。

金铃子散也是一张古方,出自宋代的《太平圣惠方》,这个《太平圣惠方》也是一本由官方主持编撰的药方巨著,当时的工程有多浩大?据统计,前后历时有十四年之久。

金铃子散的组方非常简单,只有两味药。

第一味药叫川楝子,也叫金铃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成熟的时候是青色的,等到成熟了以后会变得金黄,挂在树上远远看过去,就像铃铛一样,铃铛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川楝子虽然不会响,但它入药却是一把好手。

它能干嘛,能疏肝气,因为痛是从气上得来的,要想治痛,一定要把气机理顺,这是很关键的一步。还能干嘛,能泄肝火,要知道气郁是可以化火的。

川楝子一去,不动声色地就把肝郁气滞、郁而化火,把这两方面的问题都解决了。

第二味药是延胡索,也叫元胡。

延胡索有点儿像干瘪的小土豆,虽然其貌不扬,但是功效却不容小觑。延胡索也是带着自己的使命来的,它尤其擅长止痛。毫不夸张地说,延胡索是中药止痛之最。在万千的中药里头,它是首屈一指的。延胡索既能行气止痛,又能活血止痛,是这样的,气滞则血瘀嘛。一大气以后血就堵住了。

明代大医李时珍对它的评价很高,他在《本草纲目》一书中是这么说的: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盖延胡索活血化气第一品药也。

李时珍还用它治好了明代穆王妃的胃脘痛。据《本草纲目》记载,说这个穆王妃先是吃了些面食,然后又因为底下伺候的人做事不当,大发雷霆,面食一时下不去,堵在胃里面,疼痛难忍。宫中御医用了催吐药,泻下药,结果是一吃下去,所有的汤药立马吐出来。

李时珍说要不试试行气药?一味延胡索打成粉,一吃下去,痛就止住了。

金铃子散:川楝子、延胡索各30克

把这两味药材打成细细的粉末,每次取9克,用黄酒送服。

黄酒可以帮助金铃子散的药性更好地发挥,因为酒能通行十二经络,它就像一匹骏马,载着金铃子散的药性在身体里快速穿行,快速去到淤堵的地方,去把这个淤堵通开。

不能饮酒的朋友也可以用温水送服。

或者煮水喝也行,用量可以少一点,每次各取10克。

川楝子疏肝气,泄肝火,加了延胡索以后,止痛的作用得到加强。适合肝郁气滞、郁而化火导致的疼痛,这种痛的特点是,它跟情绪有很大关系,常常在情绪不好时发作或加重,比如生气、郁闷都可以看作是情绪不好的表现。

举个例子。

如果一个人跟你讲,说大夫,我最近胃痛得厉害。

那么,你问他,什么时候痛得厉害?是吃了生冷痛得厉害,还是一生气就痛得厉害?

回答说,生气,气得胀痛。

之所以会胀,说明这个地方的气是比较足的,就像用打气筒给气球充气一样,那气球是不是会越来越鼓?气都堵在一个地方,想出,但出不去,这就是肝郁气滞,再发下发展,郁而化火,还会口苦,舌红苔黄。

这一类人基本上都有一个特点,性子都很急,就叫他把川楝子、延胡索两味药,打成粉,最好是能在家里备上一点,痛的时候,赶紧挑一汤匙,这样就不用急急忙忙地往药房去了。

除了胃痛,还有像心痛、腹痛、胁痛、肋痛等等,甭管痛在哪里,只要是肝郁气滞、郁而化火引起的,舌头一伸出来,舌红苔黄,金铃子散就可以用起来了。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的人不宜服用,孕妇也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