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疆喀什地区是我国靠向中亚地区的西大门,也是我国西部最重要的战略能源安全保障区。

喀什地区地大物博,人口数量少,少数民族居多,独特的异域文化风俗在这里绵延数千年,形成了如今绚烂的中华文化组成部分之一。

从地理位置上看,在中亚、南亚、西亚弧形经济圈中喀什就处在较为中心的位置,是我国连接中亚、西亚和南亚,进而连接欧洲的天然桥梁和黄金通道。

从战略角度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来看,想要把喀什建造成为我国面向中东辐射的西大门,在技术层面和人力物力方面应该不是大问题。

而想要把这充满异域风情的城市建设成政治、文化、经济大繁荣的大都市,似乎就变得很难。

基于新疆喀什地区独特的国家战略重要性,综合各种因素下的考虑想要把喀什建成有影响力的大都市,从可预见性的视角看,到底有多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难度一:地理环境位置

喀什地区有着16.2万平方千米,东西南北的边界外延长度平均超过了600千米,东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周边邻近国家还有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印度等国家。

不管是从国家地理杂志、媒体网络、还是人文学科的教科书中所叙述的那样,新疆除了地大物博外,干旱少雨是其环境气候的主要特征。

新疆沙漠面积43.04万平方公里,占据了中国沙漠面积的60%。

被称为“沙漠旅游之城”的喀什被常年沙漠化的土地所包围,受地理环境气候的影响,喀什的沙漠化程度远超过新疆北部大部分地区。

喀什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土地沙漠化严重,植被覆盖率极低,生态系统单一,生物多样性更是在喀什难见。

恶劣的地理环境下,喀什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一般都只以放养牛羊为生存和发展经济的产业来源。

但是,大量的放牧加剧了喀什地区的土地生态恶化,加之雨水的不充足,沙化的土壤,草木退化严重。

喀什地区虽地大物博,但民众的可利用资源较少,这就造成了地方产业发展的空缺,依靠旅游业来拉动经济的发展,对目前的喀什来说时效性微乎其微。

从交通道路的快捷层面论述,我们可以发现新疆的土地大多平坦而沙漠化,交通干线之间的连接往往穿梭于无人区地带。

加之南北城市之间的距离往往超过了数千里,这就同时加剧了道路建设的难度。

喀什地区远离乌鲁木齐直线距离1474.2公里,超长的距离加大了道路建设的成本。

众所周知,新疆境内贯穿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并没有多少。

而机场的建设往往是大成本的投入,也不是每一个城市都有民用机场,唯一建立的喀什机场,一年吞客量也达不到内地普通机场的一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济达到产业链、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具有一定实力的产业龙头带动。

而喀什除了具有国家战略的天然气和石油储备外,几乎找不到具有地方典型的产业循环。

这就无法吸引到内地人才和务工人员以及大型企业的入驻,反而恶劣的生存环境带来的往往是人才的外流。

适宜的生活居住环境虽然不是留住人才的主要原因,但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利害关系。

喀什市与魔都城市上海距离有5120公里,离首都北京3966公里,与西南的城市重庆距离4290公里。

以这三个城市作为辐射点,远距离物力人力科技力量的输入到喀什地区发展建设,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发达城市作为依托针对性的对喀什地区的扶持,往往并不会从本质上提高地方经济发展的效益。

喀什地区的发展建设并不能借鉴发达城市建设之路的经验,所以依据大城市方向发展路线建设喀什并不是最佳路线。

由此,卡在了地理位置不占据优势的喀什,如果没有国家在场、国家权力的介入,想要建成大都市的可能性很小。

难度二:民族文化因素

据2021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喀什地区总人口接近500万,少数民族占了总人口数的90%左右,而喀什市常住人口仅有70多万。

喀什境内主要民族有维吾尔族、汉族、塔吉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蒙古族、锡伯族、满族等 31个民族。

喀什作为古代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和枢纽,从古至今多种宗教并存便是其地域性的特征。

在喀什,存在着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等。

其中,伊斯兰教是喀什地区少数民族信奉人数最多的宗教,包括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塔吉克族、乌什别克族等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占据着喀什地区人口数的58.3%。

我国允许民族宗教信仰自由,但在民族文化的差异和认同上,我国人民的文化包容观念认知还有一段路需要走。

这就是为什么内地的人到达了新疆或者是喀什地区后,很难适应当地的文化和饮食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差异就会表现在饮食文化和社会生活习惯的方方面面上。

曾经有浙江一带的商人为了发展和投资喀什地区的棉花产业,带着自己的团队和专业技术人员到了喀什驻扎。

随着工作进度的推进,团队内很多人“水土不服”,最后技术型人员撤退回到了浙江总部。

“水土不服”表现在饮食文化和生活习惯上,起初带着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憧憬和美好愿景,初来乍到带着好奇心,会使很多外地人对当地异域文化深有感触。

文化的碰撞并不会引起民族矛盾的纠纷,但会影响到作为独立个体生活习惯的适应性。

喀什地区的地域文化差异性,在与内地主流文化二者之间,还是会存在着心理上的身份认同加剧的碰撞距离感。

单一的角度论到伊斯兰教群众的饮食文化和内地普通群众饮食的文化差异,就会体现在文化之间确实是有包容性的,但是也是存在着巨大的隔阂和陌生感。

在喀什地区的流动和常住汉族人口不超过20%,这就形成了汉族群众还是“少数民族”。

在这些人口中,大部分都是内地派往的公职人员,以及短期的务工人员。

由于喀什地区民族数量、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带来的复杂性,加剧了文化之间的排斥和对立,这就为要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大都市提出了挑战。

远观全球所有大都市的建立,其中文化的多样性、多元性是其特点之一。且城市文化的核心所在更多的是对文化多元的统一和认同感以及包容性。

而大都市的建立离不开知识型、精英型、高学历型人才的流入,这是众多大都市发展背后的动力总成。

喀什的生存环境并不属于宜居型,加之文化多样而复杂,这就使很多人望而却步。

因此,文化虽然不是一个主要原因,但在意识形态上也能够说明,人的社会属性的获得感一大部分来自于对某种文化的认同上。

文化对人的社会生活习惯的影响会渗透到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中去,这就为喀什建立大都市形成了民族文化上的挑战。

难度三:地缘政治因素

喀什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新疆的西南部。周边邻国有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八个国家接壤或毗邻。

喀什自古就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说法,喀什作为新疆乃至中国对中亚贸易的内陆口岸交通枢纽,在经济、政治层面发挥着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作用。

2010年。国家将喀什设立为经济特区,十年过去,喀什的经济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2016年,我国“一带一路”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更是将喀什建立成中国内陆对外开放的最大口岸。

拥有着绝佳地理优势的喀什经济得到了稳定持续的发展,但和中原内陆的城市相比较差距便不言而喻。

喀什的地理优势给它带来了和中亚国家贸易往来的机会,但也因为复杂多元的中亚国际关系制约着喀什发展的步伐。

喀什毗邻或者接壤着中亚众多国家,中亚各国常年在军事和政治问题上有着激烈的冲突。

中亚各国国内的政治并不稳定,恐怖组织、战争等破坏性的动乱现象时有发生,太多的国际性不稳定因素的存在给喀什的建设发展带来了安全上隐患。

中亚地区大部分国家国内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中亚地区地下储备丰厚的石油资源,这让西方势力虎视眈眈的觊觎这一资源储备。

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叙利亚战争等都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带头发起的抢夺资源,而有悖国际和平发展主题的局部战争。

中亚各国的冲突由来已久,战争和恐怖组织的存在使得中亚地区各国战乱至今没有得到缓和。

喀什身处中亚地缘性政治强烈的位置中,是我国的加强巩固国防建设,任何人不可侵犯的主权和领土范围,但是有时难免受到中亚恐怖组织的骚扰和影响。

喀什作为新疆的南部,由于宗教组织和外国势力的教唆下,多年前恐怖袭击时有发生,造成人民伤亡惨重。

目前,百步就有一个安保亭,数人组成的武警小队穿插来回巡逻,喀什的治安以当下的环境来说要较内地的安全系数高很多。

但基于中亚地区常年的动乱和不太平的局势下,喀什作为一个具有地域政治因素的城市,想要建立一个绝对安全系数高的大都市几乎不太现实。

除非中亚地区的不稳定系数解除,从而拥有一个经济贸易良好的环境,那么喀什建成大都市便是指日可待。

不然,依据目前的局势来看,大量投入资金建设喀什弊大于利。

作为中亚沟通的交通枢纽,喀什很难将威胁挡在外面,其次只要中亚局势不太平,那么极端分子就会无孔不入。

但目前来说,中亚各国的不稳定性因素将会长期且持久持续下去。

所以,喀什想要建成国际大都市也许是“成也喀什,败也喀什”的地域政治性因素存在阻碍了其发展的可能性。

难度四:战线距离长

在公元前2世纪,张骞开辟了贯通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

喀什古时候称“疏勒”,是丝绸之路国内最西端的交汇点。

在没有开通海运路线时喀什是外国商队从中亚、南亚进入中国的第一大城市。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工业革命的到来,交通工具和交通路线不再具有单一性,而喀什也被时代发展的速度淹没在历史中去。

汉代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联通了中原大地与中亚、欧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

但后期的历史中,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海运形成了具有极大优势的贸易物流选择,丝绸之路逐渐成为历史书中被书写的历史故事。

从历朝历代的历史发展来看,新疆地区一直是中原统治者的军事据点。从唐朝时期起,就对新疆地区包括喀什在内的地区驻扎军队巩固西北边防。

中国自古以来,国土面积辽阔,西北贯穿东南之间的距离就有着5000多公里,当时中原王朝要派军到达西北边塞往往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

西北边塞一旦发生战争,战线距离便被拉长。

同样,喀什如今面临的问题也是如此,如今的和平局势较以往可谓前所未有。

但如今需要面对的同样是“战线距离”的问题,战争问题已经不是主要的因素。

随着国防科技力量的强大,移动部队的速度较以往具有质的变化。

然而,丝绸之路由来已久,依靠经济贸易的发展,喀什完全可以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都市或者贸易枢纽站,反而在历史长河里成为了不温不热的西北边塞的小都市。

喀什发展至今,也只不过是一个县级市。

可见,从国家战略性的视角来看,我们会发现喀什有着得天独厚的对外贸易的内陆口岸绝对优势。

但周边中亚国家的冲突局势往往打破了这地理优势,反而在历史上加大了中原王朝对固守喀什边防人力物力的投入。

特别是海运路线的开通,喀什完全丧失了陆运口岸优势。

从战争的角度和经济文化的角度,喀什作为边防要塞巩固边疆繁荣发展,投入人力物力是必然的趋势和加强国家民族道路制度建设的必要。

但从国家战略的发展经济角度来说,国家投入喀什大力建设的战线就会被拉长、投入成本加大,因为与目前冲突不断的中亚贸易往来并不会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巩固国防、稳定边疆、带领少数民族共同富裕,是我国对喀什不断投入人力物力的国家安全战略对策。

但目前的喀什地理优势以及中亚局势的影响下,国家想要通过中原大地战线长距离的经济、文化、政治辐射圈带动喀什的建设发展,这对目前的喀什经济、文化、战争发展近况来说并不是最佳时期。

所以,即使国家大力投入物力人力到喀什的城市建设中去,喀什自身所蕴藏的人文地理根本无法消耗和承担起作为大都市级别城市的巨大能量,只会形成空有其表的大都市假象。

对喀什的战线距离拉长,反而会增加国家投入的巨大成本,也不利于喀什的建设发展。

余论

新疆喀什地区的重要性体现在国防战略层面上。为巩固边防和建设边防,发展经济,促进少数民族的共同富裕有着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意义。

纵观新疆全局规划中,乌鲁木齐的城市建设有着政治、文化、经济、国防的战略性意义。

但新疆的地理优势也无法使乌鲁木齐发展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大都市。因为城市的建设规模不仅仅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同时还会表现在地理位置的限制上。

那么基于国家国防安全战略,大力建设新疆,大力建设喀什是毋庸置疑的政策支援。

但要想在喀什地区将喀什建成大都市,根据以上论述的论点来看几乎不具有可行性。

所谓的大都市在某种意义上指的就是其规模、容量和结构以及形象。

首先要有雄厚的经济综合实力,位居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之一,对世界的经济不仅仅有影响力还要有竞争力;

二是以国际惯例进行经济运作,且有着超高的运作效率;

三便是第三产业高度发达,综合服务功能强和健全。

以大都市的标准为依据来看喀什的城市吞吐综合能力,喀什在这方面的劣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由此,人为的建造城市群对目前我国的经济实力来说不是大问题。

但想要把民族文化、城市影响力建构到城市中去,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抽象存在,依托人作为主体来传播,文化也并不是凭空想象的构建,而是自然的生发,而影响力更是自身的城市综合实力的表现。

综上所述,促进喀什地区的发展确实很重要,但想要依据现有的资源把喀什建成大都市很难,喀什目前所具备的条件还无法形成一个有影响力、有规模的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