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丨 丁建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旦春节假期将至,多地发布通知,倡导“就地过年”,引发网友热烈讨论。

虽然距离春节还有大约一个半月的时间,但一些地方已经未雨绸缪发布“就地过年”通知。

这些通知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倡导“非必要不离开”。比如宁夏银川市、广西凭祥市、河北张家口经开区、广东中山市三乡镇,鼓励就地过节、过年,尽量减少人员流动,非必要不离开当地。

另一类是倡导“非必要不返乡”。比如河南周口市日前发布《致周口籍在外人士的一封信》,倡议坚持非必要不返周,确需返乡提前3天报备。

无论是“非必要不离开”,还是“非必要不返乡”,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待在原地,减少跨区域流动。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高位流行,病毒不断变异,比德尔塔毒株更具传播性的奥密克戎毒株已扩散至63个国家和地区,境外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持续存在。

通常来说,人员流动、人群聚集,疫情传播风险就会增加。在人员流动、人群聚集可以预料得到的元旦、春节,疫情防控压力比较大,做好防控工作任务艰巨。

而且,春节期间将举办全球瞩目的北京冬奥会。这是开年第一件大事,如果期间疫情防控出现纰漏,不仅影响节日的平安祥和,还影响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些地方倡导“就地过年”,必须承认出发点是好的。但在经历了连续两个“非正常”的春节之后,在尝试了国庆长假人员流动高峰的防疫考验之后,是不是还要“一刀切”倡导“就地过年”,则需要认真思考,而不能简单沿用老政策。

否则,群众可能不买账,好心可能办错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究竟该怎么办?

首先,要从中央要求中找答案,在科学精准上下功夫。

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7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电视电话会议指出,“倡导群众合理出行,严防因输入发生聚集性疫情”。对照中央要求,各地应强化科学精准意识,而不能层层加码、简单粗暴、搞“一刀切”。

其次,要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目前全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局部疫情多是由境外输入引起的本土小范围疫情,“动态清零”政策持续有效。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应该立足本地实际、疫情演变出台适宜政策,不能忽视时度效。例如,外防压力比较大,边境地区的防控政策理应更加严格,“非必要不离开”就显得很有必要;辖区内出现局部疫情,存在中高风险管控区域,这些地方的居民也理应“非必要不离开”,其他地方的居民则“非必要不要来”。

再次,要意识到完善防控措施比限制人员流动更重要。

经历了两年的疫情防控考验,我们已经建立起科学的疫情防控体系,大多数人也养成了良好的个人防控习惯。相比限制人员流动,做好个人防控,完善流动过程中的防控政策衔接,配合好各地防控要求,对防范疫情传播扩散更加重要。

还有一点很关键:倡导不等于强制

现在一些地方名义上“倡导”,实际上“强制”——一律在本地过年,一律不出境。这本身就有违“倡导”本意,也不符合科学精准防控的要求。

说到底,疫情防控也是一项技术活、人心活,需要兼顾防控要求和群众需求,尤其要考虑群众春节万家团圆的合理需求,更多体现科学、精准、人性化的防控要求。日前,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就表示:“我觉得绝大多数人,该回家可以回家。”

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精细化政策,不能一条道、一个劲地限制人员流动。如此,才能好心办好事、让群众满意。

【作者】 丁建庭

南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