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热点聚焦

01

央行宣布全面降准,将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12月6日,央行官网显示,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央行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事实上,选择在当前时点进行降准,体现货币政策做好跨周期调节。降准可以释放长期流动性,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升金融服务能力,通常适用于经济压力较大的时候。此次降准符合市场主体所需,体现货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中小企业是稳就业和保民生的关键,是我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所在。此次降准有助于优化金融体系的资金结构,但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并没有改变。同时,本次降准不应被解读为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

重大会议

01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

会议要求,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微观政策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供应链韧性。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科技政策要加快落地,继续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改革开放政策要增强发展动力,有效推进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社会政策要兜住民生底线,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共中央政治局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会议高屋建瓴、内涵丰富,传递出继续开辟经济发展新局的重要信号。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会议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指明了实践方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稳”与“进”两者相辅相成,“稳”是基础和前提,“进”是目标和方向。

关于货币政策,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在央行12月6日宣布降准后,后续是否会有降息,值得关注。

02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

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多边主义,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会议认为,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我们进一步积累了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沉着应对重大挑战,步调一致向前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全党都要聚精会神贯彻执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

会议强调,明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一是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二是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三是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四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五是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六是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七是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会议认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的第10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别具深意,举国关注,举世瞩目。会议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以宏阔的视野、深邃的思考,既立足当前聚焦热点问题,又着眼长远把脉发展大势,定调2022年中国经济发展大计,指引中国经济航船行稳致远。

12月11日召开的“2021—2022中国经济年会”上,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对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作出了权威解读。他表示,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方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政策发力要适当靠前。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操作性、管用性,抵御经济下行压力,坚持“六稳”稳得牢,“六保”保得住。

要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韩文秀强调,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要防止出现合成谬误,不把分兵把关变成只顾自己不及其余,避免局部合理政策叠加后造成负面效应。

重大政策

01

2021年第二次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12月9日,央行官网显示,为加强金融机构外汇流动性管理,自2021年12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7%提高到9%。需要注意的是,这已经是2021年第二次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021年6月15日,央行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5%提高到7%。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最近,人民币汇率一度突破6.36的阻力位,达到近3年半来新高。显然,这种短期内的快速升值是2021年内第二次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的重要原因之一。调整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的本质是调节金融机构的外币资产流动性。央行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后,外汇市场上美元供给和流动性会相应降低,从而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通常情况下,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会发生于两种情境之下:一是外汇占款的大举入境时期;二是人民币汇率的不断升值阶段。这次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考虑应是后者,当前外汇占款的年化增长率不足1%,但人民币汇率却在不断升值。

目前人民币汇率是明显高估的,自2021年二季度开始,中国相对于美国的资本回报率大幅回落,但至今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仍然是走高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自于中国强劲的出口,其背后是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这一深入人心的角色。

02

保险资管公司管理规定迎来大修 外资险企持股比例不受限

12月10日,为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监管,促进保险资产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银保监会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保监会令〔2004〕2号)进行了修订,形成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与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保险资管公司机构监管规章制度一定程度上存在滞后、冲突、空白等问题,急需修订完善。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保险资管行业特别是中小保险资管公司的内控合规基础还较为薄弱。

存在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制度体系不完备、业务流程不规范、系统功能不完善、队伍建设不重视等问题。《管理规定》在篇章结构和条款内容方面都进行了大幅修订。主要修订五大内容。

具体而言:新增公司治理专门章节;将风险管理作为专门章节;优化股权结构设计要求;优化经营原则及相关要求;增补监管手段和违规约束。值得注意的是,《管理规定》呼应金融对外开放决策部署,作为保险资管公司股东的境内外保险公司一视同仁,不再限制外资保险公司持股比例上限。这意味着,外资保险公司可以100%控股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重大事件

01

重磅ETF上市 开启主动管理ETF场内交易时代

12月10日,国泰沪深300增强策略ETF在上交所正式上市交易,并开放场内日常的申购赎回,该ETF首募规模18.93亿元,是已发行的首批4只增强型ETF中募集规模最大的一只。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沪深300增强ETF,简单来说就是为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插上一双ETF的翅膀,将股票ETF的优势注入指数增强基金,相比沪深300指数增强多了交易功能,相比沪深300ETF多了增强策略,兼具被动投资和主动投资的优势。近日,首批增强型ETF陆续成立并计划上市。

对于同类型的ETF来说,规模越大往往意味着交易性和流动性也会越好,基金可能受到的流动性冲击也更低。所以,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专业人士往往建议投资者优先考虑规模更大、流动性更好的产品。

沪深300指数与增强策略的契合度更高。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截至2021年9月30日,沪深300增强基金平均年化增强收益超过5.8%,与跟踪沪深300指数的被动指数基金相比增强胜率明显。

数字

01

中国11月CPI同比涨2.3% 年内首次“破2”

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消息显示,2021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6%,非食品价格上涨2.5%;消费品价格上涨2.9%,服务价格上涨1.5%。1—11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9%。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11月份CPI的同比涨幅不仅创下年内最高值,也是年内首次超过2%。此外,同期发布的11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12.9%,涨幅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PPI同比涨幅仍处于高位运行区间,却是今年6月以来首次出现涨幅收窄的情况。11月份PPI与CPI同比涨幅的“剪刀差”缩小。

近期,全球通胀压力上升。后续如果中国的跨周期宏观调控各项举措精准到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持续释放,经济工作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则全年物价预期目标预计仍能顺利实现。

02

美国11月CPI同比涨幅创近40年来新高,强化加息预期

美国劳工部12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8%,同比上涨6.8%,创1982年6月份以来最大同比涨幅。这是美国CPI同比涨幅连续7个月达到或超过5%。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美国11月核心CPI同比上涨4.9%。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CPI数据显示美国面临越来越大的通胀压力,加大了美联储在本月的FOMC会议上加速缩减债券购买计划的可能性,强化了美联储明年将开始加息的预期。美联储可能需要比预期更早、更多地加息。

此前在11月30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突然表示,是时候放弃关于通胀“暂时性”(transitory)这个词了,随着通胀上升和经济增长,美联储可能会更快地结束缩减购债(taper)。

03

英国10月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仅为0.1%

英国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10月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仅为0.1%,较9月份0.6%的前值大幅放缓。此前经济学家的预期普遍为0.4%。英国央行加息的预期降温。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需要注意的是,不久前很少有观察者认为,英国央行会在2021年采取任何行动,尽管通胀高企达到英国央行通胀目标的两倍多。不过,随后由于通胀大幅上升等因素,市场预测英国央行将在近期收紧货币政策。

事实上,英国央行2021年对新冠疫情不确定性和通胀的态度发生巨大扭转,以至于央行货币政策现在“不可预测”。经济学家认为,奥密克戎毒株将增加短期英国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导致英国央行“推迟本月加息”。

本文编辑:孙世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