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1、2市还是3市,具体哪3市,吵了千年?

《旧唐书·地理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都...纵横各十街,街分一百三坊、二市。”《玉海》卷174《唐东都金城》所记相同。

据此,洛阳有二市。

《旧唐书·裴矩传》:

“又令(洛阳)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以夸诸戎。”《隋书·裴矩传》所记一样。

此外《唐六典》卷7,也说洛阳有三市。

据此,洛阳又有三市。

此外说洛阳有三市的,还有以下各家,但所说不尽相同。

《资治通鉴》卷181:

“隋炀帝大业六年”注:“东都东市丰都,南市曰大同,北市日通远。”

这是说所谓洛阳三市,指的是东市、南市和北市,并且还各有专名。

徐松《东都外郭城图》把北市画在洛水之北自东向西第四坊和自北向南第三坊交叉处,在洛水之南自东向西第四坊和自北向南第三、第四坊交叉处画了个南市,又在自东向西第十二坊和自北向南第二坊交叉处画了个西市。据此,洛阳三市又指的是西市、南市和北市。

这样一来,《资治通鉴》注的三市有东市无西市,徐松《东都外郭城图》的三市有西市无东市,从而也就出现了差异。

马得志先生《唐代长安与洛阳》一文说:

“洛阳的三个市,各称北市、南市和西市。北市在洛河之北,隋称通远市……南市和西市都在洛水之南,前者隋称丰都市。”后者隋称何市,文中略而未载。据理推测,当为大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资治通鉴》注说“东市曰丰都,南市曰大同”,而马文则云南市称丰都,西市称大同,这就又出现了矛盾。

宿白先生《隋唐长安城与洛阳城》一文说:

“洛阳小于大兴(即长安),但比大兴却多设了一个市,共有三个市,并且都傍可以行船的河渠:通远市南沿洛河,北傍漕渠;丰都市通运渠;大同市通通济、通津两渠。”

宿先生这段文字虽然未提东、西、南、北等字样,但若将其所记与徐松的《洛阳外郭城图》对照观察,内容似与马先生所记一样。

以上这些差异、矛盾应当怎样解释呢?

《大唐六典》卷20《两京诸市》有段话说:

“(隋)京师东市曰都会,西市曰利人;东都东市曰丰都,南市曰大同,北市曰通远;皇朝因之……按东都西市则隋南市也,南市则隋东市也。”

据此,《资治通鉴》注记的是隋市,徐松《洛阳外郭城图》画的是唐市,而隋、唐市名又有不同。这就不免引起一些差异和矛盾。

2、唐代洛阳3市有怎样经历?

(1)、先说唐代西市

《唐会要》卷86《市》:

“天授三年四月十六日,神都(即洛阳)置西市,寻废;至长安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又置;至开元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又废,其口马移入北市。”

《唐六典》卷7:

“开元十二年,废西市。取厚载门之西一坊地及西市入苑。”

厚载门乃洛阳城南墙西头之一门,当门有一条南北大街,入门街西即为西市,西市之西乃通济坊,通济坊之西即为苑地。《唐六典》所谓“取厚载门之西一坊地”之“一坊”,指的当是通济坊。

这里附带要说的是,上段《资治通鉴》注曾把这个西市写作南市,记得乃是隋市;至于《唐会要》、《唐六典》、《册府元龟》等则皆以唐为准,故均以西市记之。

综上所说可见,唐西市时设时废。设西市则洛阳有三市,废西市则洛阳只两市。上段引文有说洛阳二市者,原因即在于此。查隋开皇元年为公元581年,唐亡于公元907年,两代凡历32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洛阳新都乃隋炀帝所建,因此这个西市(隋称南市)在隋代就未存在几年。入唐,天授置而寻废,存在不久。长安再置,开元再废,凡历21年。从而隋唐300余年当中,西市存在时间不过30年左右,因而洛阳二市说,似又较三市说为近真。

(2)、再说北市

《唐会要》卷86《市》:

“显庆二年十二月十九日,洛州置北市,隶太府寺。”

根据前此所说,北市隋时即有,《唐会要》云显庆二年置北市,究竟应当如何理解呢?

《册府元龟》卷14:

“(显庆)二年十二月,以洛阳宫为东都,洛州官吏员品如雍州(指长安)……洛州北市置官员准(长安)东、西市隶太府寺。”

据此,显庆二年所置者乃北市品秩如长安东、西二市的官,并非北市。

正是因为这样,《唐会要》的记法,就显得粗略了。

《太平广记》卷398《热石》:

“新北市,是景云观旧基。”

既有新北市,就有老北市,这说明北市市址曾经有过变动。

马得志先生文也说:

“北市在洛河之北,隋称通远市,唐移于临德坊。”

关于临德坊,《唐两京城坊考》卷5说它是漕渠之北(漕渠在洛河之北,与洛河都是东西横流的河,所以漕渠之北与洛河之北并不冲突。)徽安门街之东第二街街东自北向南之第三坊,显庆中立为北市。

在北市之下,程鸿诏《城坊考校补记》又补了一个注“《云仙杂记》:洛阳振德坊,皆贫民,贺知章目为糠市。此外《册府元龟》卷501说宋璟请于洛阳南、北二市收恶钱,这又是发生在洛阳北市的事件。

(3)、至于南市(隋称东市,又名丰都)

《资治通鉴纲目》卷37“隋炀帝大业六年”载:

“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陈百戏于端门街,执丝竹者万八千人……诸蕃请入丰都市交易,许之。先命整饰店肆,盛设帷帐,珍货充积,人物华盛。胡客过酒食店,悉令邀入,醉饱而散,不取其直。”

据此,隋炀帝曾于丰都市夸过一次富。

《资治通鉴》卷183“隋恭帝义宁元年”:

“己丑夜,(李密遣孟)让帅步骑二千,入东都外郭,烧掠丰都市,比晓而去。”

又说:

“越王侗使人运回洛仓米入城,遣兵五千屯丰都市。”

这是说丰都市在隋末曾遭一次劫掠与火焚,并且还驻过兵。

《唐会要》卷86《桥梁》:

“(天宝)八载二月,先是东京商人李秀昇,于南市北架洛水造石桥,南北二百步,募人施财巨万计。自五年创其始,至是而毕。”

据此,南市之北、洛水之上,还有一座民建石桥。又宋璟请在北市收恶钱时,南市也在请收之列。根据以上种种迹象,再加上北市、西市都只占一坊之地,南市偏偏占地二坊,岂洛阳三市以南市为繁华乎?

《册府元龟》卷820:

“贾敦颐永徽中为洛州刺史,百姓为其树碑于大市通衢。”引文中的“大市”,嵩指南市软!

惟显庆设置东都时,只说北市官员品秩如长安东、西二市,只字未及南市,又好像北市地位高于南市。但据宿白先生文,南市隋及唐初繁荣,北市则唐后期昌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平广记》卷391《丰都冢》:

“东都丰都市在长寿寺之东北,初筑市垣,掘得古冢。”

这也是与南市有关的一件事。

最后要说的是《大唐六典》卷20《两京诸市》:

“(东)都南市,旧两坊之地,武德中减为坊半焉。”

马得志先生文也有类似的记载。据此,南市范围,曾经有过变动,早期大些,后期小些。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