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之际,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于11月11日——12日在浙江师范大学成功举行。

此次论坛由浙江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主办。由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郑军德教授、基础美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朱敬东教授担任论坛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李伟健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钱初熹教授、山东师范大学孔新苗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尹少淳教授、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陈淑霞教授担任此次论坛的学术顾问。

论坛以“新时代美育:融通与整合”为主题,邀请了全国20所高校参与,搭建在校美术教育专业硕士生、博士生学术交流的平台,分享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旨在提高美术教育专业硕士生、博士生的学术研究能力,促进我国美育人才培养和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建构面向未来、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高等美术教育学科体系做出贡献。

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全体硕士研究生分场次线下参加活动,论坛设开幕式、主题演讲、青年宣讲、专家点评与闭幕式五个环节,活动丰富,学术品质高,吸引了160多万的网络参会流量。

开幕式

开幕式由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陈刚主持,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李伟建教授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指出浙江师范大学建校六十五年间,一直秉持师范教育精神,为社会培养了近三十余万人才,被誉为浙江省基础教育师资摇篮,在全国享有盛誉。本届论坛以新时代美育融通与整合为主题开展探索、分享,为专家、学者和千名研究生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全面发挥高校的美育推广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郑军德为开幕式致欢迎词,他强调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在前几任院长专家的大力推进与建构下不断深化,形成了富有朝气、又有理论视野的学科教学团队,为未来卓越教师的发展开拓图景,展现适合新时代人才的综合素养与卓越品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家主题演讲

随后,由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朱敬东教授主持学术论坛,来自全国的四位美育专家通过网络平台发表了主题演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钱初熹教授在《面向未来:》的主题演讲中强调了人工智能对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她从最近国内国际教育会议精神出发,分析了美术教育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提出新发展学习指南,并将其运用到美术教育改革之中。钱教授提到了新一轮的跨学科艺术教育研究,包括研究方法、研究机制、成果转化等,由此提出美术教育的价值和目的,并提出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的教育转变和基于项目学习的价值意义。最后,钱初熹教授告诫青年学生,对学习者未来生活有意义的知识才可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要积极开展面向未来的美术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孔新苗老师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从新美育的两个新课题出发,向大家提出了两点意见。其一,美术教师不仅要具备美术专业技能,更要了解中华美育精神。我们要熟悉中国艺术经典,始终要在作品里实现中华美育精神的传达。其二,必须在一个全球化的视野下,理解中西美育的基本文化特点和差异,这是教好中国美术和中华传统美育精神的背景。孔教授强调,中华美育精神的特点就是礼乐教化,这是我们对普通青少年教育的一个核心要求,它体现的是中国审美文化的民族基因。最后孔教授指出,我们要运用三大文化,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引领学生树立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并且他相信这是美术学科走向更加成熟的一个标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主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尹少淳老师以“思维‘漫’谈”为题发表演讲,他从人的思维模式入手,通过具体案例向大家阐述了思维的概念,并指出思维是自由的、无边界的内心活动,没有任何外界的力量能够阻碍思维活动,真正的阻碍来自我们自己。他通过分析问题的来源和思维的路径,阐述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提出人类社会的两大主题是继承与发展,而如今的教育体系长期关注的是传承、接受性学习和纵向思维,因此要转变观念,更多地关注创新、探究性学习与横向思维。最后,他鼓励同学们要形成良好的思维,好的思维意味着好的结果,改善结果的前提是改善思维的方式和品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吴慧平教授向大家分享了“箸、聿、书之间的地理学猜想”,他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什么是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与箸、地理环境与聿,以及书、箸、聿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中华民族独特文化元素的产生和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是分不开的。接着,吴教授向大家深入解释了箸和聿的含义,阐述了书、筷子和毛笔之间的关系,并认为讲究线条之美的中国艺术也可能和这根常常使用的竹竿密切相连,这正是中国艺术不同于西方艺术的地方,对于线条的敏感和精确性,中国人所遵循的两极思维和线条有着密切关联,是中华美学思想重要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届论坛的学术主席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朱敬东教授对四位专家的演讲作了评议,朱老师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认识事物、改造世界,应善于抓住本质、把握规律。”的论述展开,认为四位专家的主题思想与观点为青年学者建立了学术树,在理论的“根”部建立“思维的价值”“艺术的本质”的思想源,在行动的“枝干”部建立“重建的意义”“反思的迭代”的实践地。四位专家强调把实践纳入到哲学视野中,强调对世界的改造,鼓励新时代青年学子在融通、整合、创造中,面向未来、创造未来。

青年宣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月11日下午开始,围绕“面向未来的美术教育理念与实施路径”、“以“‘三种文化’为重点的美术课程构建与实践”、“共同富裕背景下的城乡美育共同体探索与实践”、“跨学科背景下的美育的融通与整合”、“后疫情时代的‘互联网+’美育”、“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6个议题,40位青年学生宣讲人开展了为期一天半的分享,每位宣讲人分享结束后,由2位专家进行点评。

闭幕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闭幕式上,钱初熹教授代表组委会对本次论坛进行学术总结。她首先对此次论坛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本次论坛完美达成了预定绩效目标。在追溯论坛的价值与意义之后,指出本次论坛“新时代美育:融通与整合”的主题立足新意,并与时代契合。学者研究场域广阔,她非常欣喜能够看到美术教育史相关的研究。她表示,在看到成果的同时也要不忘初心,回到论坛的原点——要聚焦于研究成果的独创性与创新点,并对未来论坛的发展提出新的构想:凸显研究的创新性、独创性、严谨性。最后,钱教授指出:“目前,恰逢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即将公布、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进入实验的关键时期,衷心祝愿青年学者潜心研究,持续提高美术教育的研究素养,成为我国美育的新生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六届全国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的承办单位也就此揭晓——江西师范大学。论坛现场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夏学兵教授进行了连线。夏院长对本次论坛的顺利举办表示了祝贺,认为本次论坛极大地促进了新时代美术教育的思考与探索,是美术教育工作者践行党中央对高校美术教育新要求的有力举措。他表示将继续传递此次论坛的精神,江西师范大学将接过举办全国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的“接力棒”,继续传播美育进行的初心、使命与责任担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孙炳海教授为闭幕式致辞,他向参与此次论坛的专家、导师及同学表示感谢,并对此次论坛给予了高度赞扬。他指出希望浙江师范大学美术教育能够在“文化浙江”大战略背景下,立足浙江向全国各高校、各专家学习,取得更好的进步,也希望所有美术教育工作者,能够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共创中国美术教育的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