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名士当年留旧宅,禅门今日尚生辉。一代文豪,留宅留情留巷弄,更留传千秋佳话;两树银杏,见清见民见共和,犹见证百年沧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关于一条巷子两座寺庙,和一位名流两棵银杏,走红全国千百年的传奇故事。在中国千千万万的大小佛寺中,大概也只有它,才有如此不同凡俗的风雅韵事与风云际会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的名字,就叫定慧寺,准确地说,是叫苏州定慧寺。它的历史,确实有些特别,且听我娓娓道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钩沉

定慧寺,位于姑苏古城区凤凰街定慧寺巷34号,原隶属于苏州般若院子院。般若院,始建于唐懿宗咸通二年(861年),五代吴越国时期改称罗汉院

北宋至道年间,宋太宗赐额寿宁万岁禅院,也称双塔寺。大中祥符年间,宋真宗又赐名“定慧禅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一来,一座寺院便有了父子两位皇帝的赐额,为了避免冲突,寿宁万岁禅院一分为二,即为双塔寺和定慧寺

寿宁万岁禅院,在清咸丰十年(1860年)至同治二年(1863年),毁于太平天国战乱,仅存正殿遗迹与双塔。

其中,建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的双塔,更是全国唯一一对“双胞胎佛塔”,现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定慧禅院,在元明清三朝,历经多次战火,屡建屡毁。明洪武年间、永乐年间、正统年间,清康熙年间、同治年间,直至民国十五年(1926年)都曾重修或重建。

解放后,定慧寺曾被苏州市第七塑料厂占用为厂房。上世纪九十年代,历经修缮、改造之后,定慧寺才得以再现古刹昔日风采。

寺院画像

如今,从凤凰街拐进定慧寺巷石牌坊,很快就到了定慧寺。早在1982年,这里就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定慧寺,坐北朝南,寺院面积不大,却也不失古朴典雅。

寺内建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图书馆、僧舍、客堂以及库房等建筑。其中,依次分布于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均为清同治年间重修建筑遗存

定慧寺山门,为单檐硬山顶,黛瓦灰脊,黄墙之上开有两扇圆形镂空花窗,门前立有石狮一对,左右两侧镌刻有一副对联为:从方便门入如来室,依大乘法度有缘人

跨过不二法门,即见天王殿,单檐歇山顶,屋脊鸱吻神兽与天神人物装饰塑像,比山门更加丰富,殿内供奉有弥勒佛和四大天王塑像。天王殿正面朱红色木栅格门窗,显得精巧别致。

殿前立有一座三足鼎状香炉,香火不息。左右两侧各开有一扇月洞门,左门正背两面石刻题额为“般若”与“解脱”,右门为“禅那”和“清凉”,皆为佛教智慧之言。

走过月洞门,可见大雄宝殿矗立在台基正中央。大殿为单檐歇山顶,飞檐翘角,四端檐角挂有四只铜铎,清风过处,铜铎发出阵阵悦耳之声,宛如声声佛法梵唱,净化人心。

大殿屋顶横脊之上,写有“悉怛哆钵怛囉”六个红底金色大字,语出《大白伞盖经》,意为佛之净德智慧覆护一切众生。

脊梁两端设有卷尾龙头鸱吻,正中刻有团龙吐水石雕,左右两侧各矗立一位雕工精湛的天神人物塑像,凝视芸芸众生。

整座大雄宝殿面阔三间,宽约19米,进深18米,高约12米,四周檐柱均为抹角石柱,梁架扁作,结构完整,具有典型的清代江南寺庙建筑风格。

百年银杏

当然,在定慧寺,要说起最受全国游客青睐的,一定非大雄宝殿前那两棵枝繁叶茂的银杏树莫属了。

两株银杏并峙于此,每棵都拥有200余年树龄,当年为何人所植虽已无从考证,但如今确实成为定慧寺一道不可不看的最美风景

每年春夏之季,两棵银杏满树苍翠欲滴、绿荫如盖,为世人洒下无上清凉;而到了秋末冬初的时节,这两株银杏则换上了最华丽的盛装,迎来了一年之中最高光、也最靓丽的时刻。

原本小小的定慧寺,一下子就变得拥挤起来。苏州本地市民和无数外地游客,像是赶赴一场与时光的约会一样,或近或远,从各地纷至沓来,只为观赏这一年一度的银杏大片。

抬头看那两株如同巨大华盖的银杏,一树金黄、满目灿烂,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之下,更显出一番盛大辉煌、璀璨夺目的气象,营造出一派灿烂如金的迷人美感

大家纷纷不约而同地举起手机或相机,用一个个镜头和一帧帧画面,来记录下各自眼中所见到的关于古寺、古建筑以及古银杏,交相辉映的一幕幕美景。

或是拍摄银杏如同穿上黄金缕外衣的全景,抑或是拍摄银杏局部金黄树叶的特写;或是拍摄银杏枝叶与古建筑相互呼应的画面,抑或是拍摄银杏飘坠在屋檐瓦缝和台阶地面上的落叶……

有人纯粹只为拍摄银杏树叶的秋日金黄幻景,也有人喜欢在银杏树前留下自己的倩影;有人站在地面仰拍,也有人利用无人机航拍,还有人干脆另辟蹊径,将落叶摆成爱心,并与之合影……

此时此刻,是该要尽情欣赏和记录下,这个季节的无私馈赠与这场时光之约的所有美好啊!

这个世界从不缺少美,生活中也处处都有美的存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善于发现美、品味美!

千秋佳话

定慧寺的百年银杏,早已闻名全国,并成为苏城秋天的一道亮丽风景。但除此之外,大文豪苏东坡与定慧寺的结缘,才让这座千年古刹,拥有了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寄住于黄州定慧寺寓所“啸轩”。

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苏轼任杭州太守,听说苏州也有一座定慧禅院,决定前往探访。

苏轼首次来到定慧禅院,便与住持守钦禅师一见如故。守钦禅师为他建造居所,亦名“啸轩”。东坡主政杭州期间,每次游览苏州,必寄居定慧寺。

绍圣元年(1094),苏东坡被贬岭南惠州,亲友对他十分挂念。此时,守钦禅师年老力衰,其爱徒卓契顺决定替师父前往惠州探视,并将守钦所作《拟寒山十颂》交予东坡居士

当苏东坡看到卓契顺时,他刚结束从苏州步行至惠州历时三个多月的万里苦行,已然是脸色乌黑、脚生重茧。一见面,卓契顺就拿出苏轼长子苏迈的家书,让苏东坡大为感动。

苏轼感念守钦禅师与卓契顺对自己的真情厚意,遂和诗八首,并手书《归去来兮辞》,赠予卓契顺。归途中,卓契顺路经陶渊明故居,便将《归去来兮辞》书帖留在了那里。

明正统二年(1437年),苏州知府况钟重修定慧寺大殿和啸轩期间,命人赶赴陶渊明故居,将苏轼书写的《归去来兮辞》原碑拓回,并复刻石碑于定慧寺内。

由此,东坡法帖,遂成为定慧寺镇寺之宝。如今,《归去来兮辞》的明代碑刻和墨迹荡然无存,只有清道光年间重刻的碑文拓片,留存于苏州博物馆。

当年与东坡相关的“啸轩”和“苏亭”等建筑,也早已湮没于历史尘烟之中。只有定慧寺旁的苏公弄遗留至今,见证过那段万里跋山涉水、探友送书传诗的千秋佳话,令今人感动不已。

后记

万事任情随性,过眼皆是浮云。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美丽的风景,当然迷人;而真挚的情谊,毫无疑问会更加感人。

春夏盖苍翠,秋冬染金黄!那两株银杏在色彩变幻之间,从清代生长至民国,再茁壮于新中国,见证了这座古刹200年的沧桑变迁,并助力定慧寺成为了苏州旅游的网红热门打卡地。

百日走单骑,千里传诗书!一代文豪苏东坡与一座定慧寺的渊源,不仅加持了定慧寺的文化气质,使其成为众多文人心中的一块净土,更让它成为苏州城一条远近驰名的文化街区。

如今的定慧寺,西依凤凰街,车水马龙,一派现代气息;东邻苏公弄,清幽雅静,唐宋古韵犹存。这是贯穿于一条街巷的古今历史双面绣,也是承载于一座寺院的自然人文双面绣!

@风月书旅,文化旅行者,视图创作人!九州瞰风月,书旅话中国!@风月书旅,带你赏阅别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