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超19万名中国志愿军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有一位代号为701的士兵受到了毛主席的重视,他下令,一定要将701的遗体抢回来!徐信师长更是下达了死命令:“抢不回来要你们的脑袋!”此人究竟是何方神圣,能得到中央如此重视?这具遗体最终回到祖国了吗?点个关注马上开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名代号为701的战士名叫邓仕均,出生于1916年。16岁的时候,他毅然参加了红军,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抗战时期,民间流传着一段歌谣:“北有老三团,南有老五团。杀敌显威力,鬼子胆心寒。”而邓仕均所在的,便是威名赫赫的老五团。

1938年,日军围攻晋察冀边区时,邓仕均跟随部队前往支援,此处地形险要,又被日军封锁了要道,一时难以靠近。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时,邓仕均想到了办法,他自告奋勇,带领部队从悬崖峭壁爬上了日军的阵地,随后对驻守在此的日军小队发起了突袭。猝不及防的日军来不及迎战,就遭到全歼。次日,有了突破口的八路军主力部队发起反攻,歼敌300余人。

1940年8月,日军对山西省娘子关磨河滩一带展开了猛烈进攻,驻守在此的是晋察冀边区部队第五团第一连,连长正是邓仕均。时值雨季,此处爆发了洪灾,邓仕均临危不惧,率领部队和兵力远胜于己方的日军展开激战。5个小时的激战中,邓仕均部队击退敌军10余次进攻,歼灭200余人,成功率部突围。

在数次战役中,邓仕均展现出了非凡的实力,获得了“特等战斗英雄”、“晋察冀边区子弟兵战斗英雄”、“工作模范”等多项荣誉,深得组织的器重,也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印象。

1947年,邓仕均和苑秀珍结成良缘,婚后,二人的感情十分和睦。邓仕均教妻子读书看报,还带她加入了共产党。1948年4月,苑秀珍生下了二人爱情的结晶,但时值解放战争期间,邓仕均在前线打仗,难以抽身,直到4个多月后,他才见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妻子和儿子,他抱着儿子,为他起了名字:“我们苍溪有个地方叫歧坪,就给你取名邓其平吧”

1950年,新中国建国还不到一周年,朝鲜战爆发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为了捍卫国家领土的主权,毛主席毅然派出志愿军入朝参战,邓仕均自然也不会选择逃避。11月中旬,邓仕均离开了家,而此时,苑秀珍已经有了九个月的身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妻子,苑秀珍希望邓仕均能留在家中,陪伴自己和儿子,但作为中国人民,作为共产党员,苑秀珍深知这一仗的重要性,也明白丈夫肩上的使命,所以她没有阻拦,依依不舍地送别了丈夫。她看着邓仕均渐渐远去的背影,没想到这一别就是永别了。

12月,苑秀珍生下了一个女儿,远在曲阜的邓仕均听到这个好消息,十分激动,他在家书中写到:“这是老天赏赐给我最好的礼物,如今真是儿女双全啊!女儿就叫邓菊平吧!”看得出来,他十分期待和女儿见面的那天,但却等不到了。

1951年1月,邓仕均率部入朝,5月,邓仕均部队在洪川江南岸凤尾山一带与敌军展开激战,他充分利用地形优势,采取了纵深穿插的方式将敌军部队分割开来,成功击退敌军的6次反扑,歼敌200余人,创造了辉煌战果。就在率部撤退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1951年5月20日,邓仕均率部撤离时,遭到了敌军的埋伏,在猛烈的炮火中,站在队伍最前面的邓仕均不幸左腿中弹,他大喊:“明月、明月,我挂花了!”陈明月立即上前查看,同时拿出急救包准备为邓仕均包扎,就在这时,一枚炮弹在不远处爆炸了,弹片飞起来,直接击中了邓仕均的头部。这名年仅35岁的将领就这么不幸牺牲了。

事情发生后,陈明月强忍内心的悲痛,找担架想把遗体抬回阵地。说是担架,其实也就是一块门板,陈明月和战友抬着遗体,慢慢地向前走,走到江边时,由于水流很急,实在是过不去了,二人只能决定就地掩埋。陈明月清楚地记得,当时的遗体是头朝北、脚向南这样摆放的,埋好后,他又用一块树皮做了记号,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21日,陈明月将邓仕均牺牲的消息告诉师长徐信,徐信面色凝重,挥挥手让陈明月先走。当天傍晚,徐信给陈明月打去电话,告诉他毛主席下了命令,一定要抢回邓仕均的遗体!还拨给了他30个人,一同找回遗体。陈明月深知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当晚就带着队伍出发了。

天不见怜,掩埋邓仕均遗体的地方竟成了敌军的阵地,数不清的坦克停在这里。陈明月等了很久,也没能等到合适的机会,过了两个多小时,徐信再次请示毛主席的意思后,命令陈明月先行撤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争结束后,由于阵地被破坏得不成样子,志愿军再也没能找到当初掩埋邓仕均遗体的地方,这成了陈明月和邓家人心中永远的遗憾。邓其平说:“我和妹妹今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找到并接回父亲的遗骨,让他的忠魂永远安息在苍山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