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自从关羽失荆州已经决定了结局,蜀汉的政事口号就是汉室中兴,偏安一隅如何中兴?在当时只有克服中原,才叫复兴汉室!如果诸葛亮在时不能完成这个政事任务,基本上这个任务就不会再实现了。

原因也很简单,诸葛亮已经是先主创业时期最年轻的股肱之臣,留着这么大的任务给继任者,而且这个继任者还不是创业嫡系,有多少继任者会坚定不移的执行?诸葛亮心里很明白,必须在他有生之年北伐中原,即使机会很渺茫也必须试一试,不然怎么面对先主?

蒋琬费祎还算在执行蜀汉的政事口号,但实际看已经是凝聚民心的手段,小股部队骚扰,缓和蜀汉内部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姜维大举北伐的结果就是内部矛盾尖锐,蜀汉被魏国小股部队偷袭后直接投降。曹魏属于最早崛起,三分天下有其二,只要拿着大屁股坐,统一只是时间问题,各方面超出另外两家太多了。其次,在古代,想出人头地特别难,那时候又没有科举,登上历史舞台要么靠世袭,要么靠兵变。

没有家资背景人脉,却能够在短短几十年时间登上历史舞台,靠得是真正的个人实力,不是仅靠什么仁义道德。再说蜀汉根据地生产力没有北方强,但是打仗对外发动10年战争,是要消耗人力物力的,这些东西都从哪里来?

刘备集团只能对蜀汉百姓严重压榨,才有对外扩展的能力,后期后力不足,不仅仅是人才战略的原因,后勤补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而刘备、诸葛亮的仁义道德,恰恰掩盖对百姓的残酷压榨这个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备、曹操、司马懿董卓,其实都是一路人而已,没有好坏善恶,有的只是有的人在这方面做成了自己的事业,有的人在那方面做成了自己的事业。再者,曹操、刘备、孙权。三个君主中,刘备打着皇叔安天下的名义,一心实现自己的皇帝梦。孙权对皇帝那名号并不重视,他不管天下如何,只要孙氏一族能在江东享福就行。

只有曹操顶着窃汉之贼的名义,心系苍生,所以最后魏一统江山。但曹操私心过重太多疑,从开始与陈宫逃亡杀同乡,到强奸降将的嫂子,到梦中杀近侍,再到杨修之死,为一己之私疑造诸多杀孽,天理不容。所以大魏只享几十年国运,后被更荒淫多疑的司马家族篡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玩味的是,当年司马懿是曹操亲点的,不知道是不是因果。刘备死后,曹魏的劝降信,都是直接写给诸葛亮的,表面连敌国都认为诸葛亮才是蜀汉实际统治者,要篡位就一句话的事,而且篡位,不会让自己常年远离政事中心。

还有李严纯粹是法正黄权的替代品,真要有实权,就不会被刘备扔在永安远离成都了。蜀国不是独立存在没有外界影响的国家,篡位会引起内部动荡,单纯的内部动荡还有把握可以压制,但作为最弱的国家内部一旦发生动荡,外敌必然动手,内外忧困,死路一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人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大权在握,前提是作为臣子,民心没有大的问题,一旦篡位,民心所向就不一样了。所谓名不正言不顺,那个年代尤其重要,比诸葛亮更龚断的权臣如曹操司马昭,都没敢在生前篡位。

诸葛亮其实生不逢时,若一心为公安定黎民,则当投曹操,若一心为私则当投孙权如诸葛瑾,若心无挂碍,则隐居山中,游乐在山水间。可诸葛亮偏偏在隆中被刘备一番表面仁言慈语打动了,想凭一己之力为破落腐朽的汉朝续命,不得不说,是诸葛亮一厢情愿的书生意气,可惜诸葛亮看得见东风,却看不见天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星灯灭,和火攻司马懿时天降大雨,都是天命所归。当然作为人类个体而言,无论是能力才学人品,诸葛亮都是无可挑剔的,只是当一切事过境迁,诸葛亮蓦然发现,自己的一腔热忱和愿景在刘备的仁义和天命面前不过是个玩笑的时候,是否也应如周瑜一般仰天长叹曰:既生备,何生亮呢?所以,哀莫大过于心死,诸葛亮的十字军北伐成了一种必然,因为对诸葛亮来讲,北伐是他还活着的唯一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如果诸葛亮没有六出祁山,在蜀国一心一意谋发展,魏国边境无战事,魏国经济也会迅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东吴也会选择与蜀国结成联盟,东吴经济也会得到较大的提升。如此一来,三国依然会维持三足鼎立的局面,结果是三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