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生命科学分论坛举行。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围绕“科技战胜疫情,共筑人类健康”主题进行探讨。会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就当前抗击疫情的科学技术进行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新冠病毒的认识比18年前的SARS病毒更快更准

钟南山以 1953 年发现 DNA 的结构的两个年轻人后来获得诺贝尔奖为例,提到了当时这是个历史性的发现。从那以后相关发展开始加速。钟南山院士表示,随着基因工程、蛋白工程、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人类得以通过科学研究最终描绘出人类的基因组成和基因序列。这对疾病的发现、发展以及早期干预起到关键作用。

在钟南山院士看来,早期这一研究同样为近两年的新冠战疫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分离出病毒,对病毒RNA进行准确的测序,为以后相应的疫苗、抗体、靶向药物研究打下强大的基础。”钟南山院士认为,得益于无数生命科学领域前辈的科研成果以及近年来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这次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已经比18年前的SARS病毒快得多,准确得多。

钟南山院士表示,2020年初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以来,全球新冠病毒感染者达2.56亿人,死亡达526万人。在中国生命至上的指导思想下,自上而下进行严格的防疫,并取得显著成效。

谈疫苗:疫苗接种率达83%后有望“群体免疫”

钟南山院士表示,目前对于新冠病毒而言,气溶胶的传播途径依然是研究难题。“气溶胶怎么定义?气溶胶怎么传播?怎么传人?这些问题都有待研究。”在他看来,抗击疫情中,新冠疫苗的注射十分重要。

钟南山院士表示,当疫苗注射到一定的比例的人口,就能达到群体免疫目的。以中国当前现有人口测算,疫苗接种人数达到全体人口的83%将能实现群体免疫。钟南山院士透露,截至昨天,中国共有11.5亿人完成全程接种,已经占总人口的81.9%。“我们很有信心,在今年底达到83%接种率,为群体免疫建立基础。”

此外,钟南山院士强调了“加强针”的重要性。他认为,无论是灭活疫苗,还是mRNA疫苗,一个全疗程后半年,体液免疫功能均明显下降(细胞免疫功能的情况还在搜集和观察),所以各国都在探讨如何加强免疫。钟南山表示,实验室数据显示“加强针”有用,而真实世界中也有数据显示,在进行第三针加强免疫后,对有症状的病例保护效果从56%提升到80%。“实验室产生抗体高,是否意味着真实世界防御能力抢,还有待研究。”钟南山院士补充道,“全病毒灭活疫苗+亚单位蛋白疫苗”“全病毒灭活疫苗+mRNA疫苗”“全病毒灭活疫苗+腺病毒疫苗”等多种加强免疫的组合方案,也需要在座科学家持续研究其可行性与有效性。

谈新冠药物:应重点发展小分子药和中药

钟南山提到,近日,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安巴韦单抗注射液(BRII-196)及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BRII-198),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上市批准。这是我国首个获批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临床进展高风险的新冠患者住院和死亡风险降低80%。“这一成就是中国与全球一流的科学家和临床研究人员共同努力的成果。” 据了解,无论早期即开始接受治疗(症状出现后5天内)还是晚期才开始接受治疗(症状出现后6至10天内)的受试者,住院和死亡率均显著降低,这为新冠患者提供了更长的治疗窗口期。

此外,钟南山院士强调,“我们要药发展一些药,特别是小分子药和中药。”他提出,当前全世界正在开始针对RNA病毒特点的两个主要靶点进行科研攻关,“目前国外数据显示小分子口服药对轻中度病人的治疗作用达到80%以上。但需要进一步证实。”钟南山院士指出,目前中国同样有几个小分子药物正在进行药物研发进程,部分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钟南山院士提出,我国应该利用中药优势进行中药抗疫的研究。“中药有复方,有单方,目前多个研究所正在进行研究推进,预计也很快将进入临床检验。”

最后,钟南山院士强调,“一隅不安,举世皆危。”他表示,全球要加强协作。无论是病毒溯源还是疫情防控,都需要国内和国际共同协作努力。他呼吁,人类共同面对新冠病毒这个“敌人”共同努力,依靠科技解决问题。

奥一新闻记者 林诗妍 管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