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下旬至今,美股笼罩在货币流动性收回的阴影中,出现了比较急促、集中的调整,以昨夜美股动作来看,起码调整在技术上尚未结束,新的回调已在路上。

美联储在最近一次会议中传出风声,称此前认为通胀只是暂时的,这是错误认知,为了应对尚未降速的CPI,甚至传出2022年不止要削减QE,还要加息至少4次才能遏制美国现在的持续通胀!然而仅仅半个月后,我国最新的货币政策却出现了降准预期,并与本月15日实施。

同一时间,中美货币流通性预期呈现完全相反态势,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主要还是因为两国阶段矛盾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的通胀和中国的消费不振

美国的物价飙升

伴随港口集装箱的拥堵,美国CPI每月都在刷新历史!货币相对于全球生产能力来说固然超发,但由于供应链、商业环境并未完全恢复,因此美国的物价飙升是多因素叠加的结果。

期间由于实体经济周转无法承接这些超发货币,于是进入了金融、期货市场产生美国的股、期双牛!而随着美国失业率连续18个月的下降,CPI回落速度大概率超预期。

认为通胀是暂时的,是错的,高估降通胀难度,大概率会再错一次。相反,在美国经济运转正常之前就开始紧缩货币,会出现金融市场缺米,实体经济同样缺米的窘境。

因此,与其担心美国流通性回收,倒不如担忧2022年美国货币政策的反复。

中国消费不振

主要原因也不是市场缺米,而是财富效应下降以及灾后的防风险效应。过去很多年,我们的消费增量其实与我们的实际收入增量并不匹配,能促进我们去消费的是资产升值。

长期来看,之前是房地产升值,无论是7-8年长周期的慢涨,还是短期急涨,都会让有房者感觉自己更有钱了,实际上并不需要真的交易套现,就会明显提升消费水平。2013-2015上半年,A股的牛市也促进产生了类似的消费增长。

最近3年对于居民主要资产,房地产,的限价调控,间接造成了目前的消费恢复不畅。而其他类型资产的表现,比如股市,目前很多声音呼吁提升至替换房地产成为居民资产蓄水池的地位。

但这只是民间呼声,我国目前对于股市的定位,依然是提供实体经济融资的圈米机器。

另外由于2020年至今反复的疫情,居民储蓄增长率在近年来处于高增速水平,并且显著高于GDP和宏观货币增速。很多可选消费能免则免,是大多数中低收入家庭的选择,尽管我国已经营造了全球同期最强的安全感。

但这个安全感还不足以让我们全面恢复消费水平。因此货币宽松的刺激可能不会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

总体而言,我认为从现在到2022年全年,中美货币环境都不会是单纯的紧货币或者松货币,阶段性灵活的调控会比之前两年更频繁,因为经济环境更复杂。

特别是我们国家,很有可能继续出现类似之前针对“绿电建设”的行业货币工具,或者类似近期,为了对冲部分行业退出发展中国家出口优惠的影响,所上调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2022年会是一个全球货币预期反转的过度时期,同时也要防范“热钱乱串”,我们将看到很多“国产微操”!